中国太极拳过度商业化,资本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

徐晓冬怒喷“太极是中国武术最大的骗局”。这是骇人听闻?还是铮铮事实?没人说的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确实早已走在了一个过度商业化的大方向上。

2017-05-08 10:00 来源:快刀三侠 文/一刀队长 0 19432


禹唐体育注:

综合格斗(MMA)“狂人”徐晓冬在一次“无规则对抗”中秒杀了此前“一百个不服、一千个不服”的著名网络太极活动家“雷公太极”,引发了舆论炸弹。徐晓东一战成名,中国武林也因此陷入了一场浩劫。针对传统武术实战价值发出质疑的舆论风暴铺天盖地地在网上掀起。


徐晓冬怒喷“太极是中国武术最大的骗局”。这是骇人听闻?还是铮铮事实?没人说的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确实早已走在了一个过度商业化的大方向上。 

 

少林寺、专业公司、民间武馆的变革和尝试,是传统功夫在商业化大潮下的三种路径。这就是现实。


功夫也是商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或明或暗的功夫图腾。他们或是飞檐走壁、桀骜不驯的武林高手,或是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大侠义士,又或是号令江湖的盟主。他们是令狐冲、郭靖,是少林高僧、武当真人,是霍元甲、叶问、李小龙、黄飞鸿。他们不但有盖世神功,还有高贵的人格。这是我们印象或者想象中的传统武术模样。

 

但时代变了。30多年前的那场变革让经济回归市场,也让众多威严和神话还原于平凡和真实。功夫的变革自然也深处其中。 

 

国人印象中最威严、最传统的少林寺都开始向商业靠拢。推崇企业家精神的释永信要把少林寺打造成一个企业,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功夫。 

 

各类专业公司则把功夫看成像足球、篮球一样开发、包装和营销赚钱的竞技运动,国外有商业收益大获成功的武术格斗赛事,中国为何不能? 

 

而在最为世界熟知、诞生了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武术明星的佛山,代表着武术传统和原生态的民间武馆们,则在传统与现实中挣扎,他们没有少林寺的影响,没有承办联赛的公司们的财大气粗,他们只能在收徒与收费之间野蛮生长。

 

被誉为“中国功夫代表”的太极拳,是个符号,可以承载你想赋予的任何气质,比如,养生,健身。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太极拳背后承载的是一个价值亿万的商业帝国,其巨无霸的体量和未来的埋单者人数未来还会不断增多。 

 

无论你喜不喜欢,也无论它在擂台上被击败或是获胜多少次,都不会影响这个必然的商业趋势。


太极拳的资本江湖


作为一位太极拳狂热爱好者,针对徐晓冬事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并没有袖手旁观。5月4日早间,马云发布微博表示,这是一场“唱戏的”和“看戏的”互动得最好的一场“秀”,竟然有人还为此生了气,当了真!

  

他还表示,太极拳是肯定能打的,但练太极的最大乐趣不是来自争斗,而是从争斗中感悟太极。太极拳不是为了搏击而生,更何况用自由搏击的搏击能力去和太极拳的搏击比,规则不一致,根本无从谈起。

 

事实上,在推广中国太极的过程中,马云和李连杰功不可没。一位中国最著名的商人,一位功夫巨星,分属不同的圈子,他们往一起凑。原因很简单,太极正成为商人们最有影响力的主流生活方式,它有可能成为大生意。

 

2011 年,李连杰和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一同注册了“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此后便一头扎进了“太极禅”的商业模式摸索和文化品牌推广中。

 

电影世界中的“黄飞鸿”李连杰与商业世界中的“风清扬”马云通过“壹基金”结识。李连杰退出“壹基金”的运作后,热衷太极的马云拿了一份自己构思的太极大师杨露禅的电影剧本找李连杰,希望他出演主角杨露禅。一场电影邀约触发两位有武术情结的男人思考如何围绕太极做更多的事情。最后,预期之中的电影未能开拍,一家名叫“太极禅”的公司却意外诞生。

 

马云和李连杰这两位跨界合伙人开始了他们的太极商业化之旅。他们拉来了全国太极推手冠军王占海、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组成了早期的运营团队。2016年,前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杨荇农加入这个团队,出任CEO。


根据启信宝的信息显示,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功夫巨星李连杰是法定代表人、商业巨头马云任董事、陈家沟“四大金刚”王西安的长子王占海是技术总监。

 

相关人介绍,在太极禅公司内,“灵魂人物”马云只负责公司大的发展方向, 李连杰是公司全职的 CEO,全权负责公司的管理运营。作为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副会长的王占海,则是负责太极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发的技术总监。


如果把马云看作资本符号,李连杰是太极符号,得出的结论是资本爱太极,而现实的有形产品就是“太极禅”,当然,不破不立,不舍无得。

 

而就在马云和李连杰、王占海合伙“卖”太极之前,在河南的嵩山少林寺早已开始了一场大刀阔斧的商业化革命。


过度商业化,武术变了味道


时间回到1982年,一部上映的电影《少林寺》让博大精深的少林功夫名扬天下,功夫再次拯救了少林。


1982年,也就是《少林寺》电影上映的那一年,17岁的安徽颍上青年刘应成来到了少林寺,拜了少林寺方丈行正法师为师,法名永信。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成为了少林寺的住持。从此在释永信的操盘之下,少林寺走上了商业化道路。

 

释永信深谙“用户的需求”,所以自从他“上任”以来,少林武术学校疯狂扩张。嵩山脚下打着少林武术名号的武术学校遍地开花。如今登封拥有70多家武术馆校,常年在校学员多达5万人左右。

 

为了迎合互联网时代,少林寺不但建有官网,玩新媒体,也办有杂志,而且经常到世界各地宣传少林文化、中国文化。

 

在他的操盘下,少林寺不仅是一个佛教机构,更是一个商业帝国。但它的组织构成和收入鲜为外人知道。


释永信把少林寺当作一个文化产业来运作,某种意义上,少林寺被“盘活”了,但也出现了滥俗和过度商业化的趋势。

 


不只是少林寺,武当、峨眉这些权威门派也都走上了一条商业化之路。

 

2004年,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袁修刚筹办起自己的武馆。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武馆已经开设了气功、太极、道家内丹等多个授课项目,并且,他还大力开发海外市场,一身道服的他更是用流利的英语向外籍学生授课。

 

作为已故的峨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键应该是把峨眉武术推向商业化的关键人物。尽管江湖上人们习惯于称他为峨眉派“掌门人”,而事实上,他的头衔还包括乐山大佛文武学校校长、峨眉武术表演团负责人,在其逝世之前,汪键可以说是乐山当地知名的“武术企业家”。

 

而散落在民间的中国功夫更是暗流涌动。有越来越多的武馆开始选择套用现代健身俱乐部的模式,向收费的会员或者学员们传授武艺;也有越来越多的武师学会了借助影视表演来包装和宣传自己,在打响品牌后,再用武术培训和中医保健去赚钱;还有不少馆主正在琢磨着,是不是应该花上一笔钱,在互联网上建一个推销自己武馆的网站……

 

有精英有草根,更多元化的太极产品以及群体性活动成为大概率事件。太极在中国将不再会只是公园广场里老人们的群舞,只在陈家沟或者邯郸学院的太极拳专业才能看到学太极的年轻人。


在你日常可以看得到的地方,实体的公园、广场、健身房,虚拟的荧幕上,学生、白领、打太极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产品上,老式的太极鞋服和其他用具将被更时尚的产品慢慢替代,李宁、阿迪达斯和耐克以前只有零星的几款与武术相关的产品,以后产品线会慢慢延伸,现在淘宝上类似于花笙记等等中式潮装品牌将有望和国际大牌在同一起跑线出发。制造太极剑的胜地,浙江龙泉,却也将有可能迎来国际化的对手。


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年代,中国武术早已经沦为了牺牲品。这个时候,传习武艺、弘扬国粹已经成了虚无的幌子,而大肆炒作、借机圈钱甚至各种奸诈的算计和背叛却大行其道,让人唏嘘。


假太极和假武术的伪大师们


由于太极拳本身在健身养生、传统文化、易于推广、拥有百年口碑等势。这就易被一些人通过自称掌握太极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而造假行骗。


1、玄而又玄,空而又空。将太极拳中的佛道哲学,引申为神秘主义和超自然力,而嫁接于自己。

 

通过玄学解释和展示“神迹”,打着“国学”、“传统文化”、“太极神功”、“人体科学”的旗帜,将自己包装为拥有玄而又玄的玄学和超自然力的大师,欺哄大众。

 

如展示什么“隔空打人”、“当代雀停飞”、“发人丈外”等招式,博人眼球,恐吓徒众,以此广收门徒,借此敛财。

 

2、自创神功,自创门派。一些没有经过系统性和长期性传统太极训练的人,为了利用武术急于变现,七拼八凑,胡说八道自创各种新式太极拳。

 

在自创新拳后,自己解释、自圆其说、自欺欺人、欺哄徒众。或自称掌握独门秘籍,高价教授,或恐吓徒众依附自己。将民间巫术、宗教崇拜、封建礼教、催眠术等糟粕合一,糅合而成“神功”和“教门”或“绝技”,以神秘感骗人。

 

徒众练习后,若产生了因体育锻炼而产生的健身效果,就被其确认为“有用的神功”,若无,就是“功夫不到家”或者是“与神功无缘而不可得”来搪塞。层层设卡,层层收费。

 

3、将简单易懂的拳理和历史复杂化,理论化或将其变成包装炒作自己的工具。

 

由于太极拳是习者多,名声响的“显学”。这也较易被个别人,利用为通过“研究理论”和“发现历史”、“构造体系”而获得社会影响力的“终南捷径”,使之实现资源变现,有吃有喝,成名成家。

 

将原本简单朴实的拳理,东拼西凑为晦涩难懂的“理论”文章或书籍和理论体系,伪学术化、伪科学化,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上海某位自称专门研究太极拳但自己不善武功的文人,通过研究各种家谱、历史和拳理或搬弄江湖是是非非,攀高枝、傍名流或者攻击他人,刷存在感,成了名人。

 

4、不敢技击,不敢与其他拳种和现代搏击格斗交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武术最原始的原理和功能就是格斗技击术,它与西方拳击,日本空手道、柔道,韩国跆拳道,巴西柔术等一样都是依靠日常训练、技术运用最后体现在擂台上的,依靠体能、耐力、爆发力、反应能力和击打来实现对抗目的的运动技术。  


写在最后


极具变化的商业时代,让这个庞大而传统的体育也需要改变。这无可厚非。但是,不管你承不承认,以太极为代表的中国功夫都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商业化侵袭下,武术场早已成了名利场。

 

只是有点讽刺的是,这里出现了个有意思的现象,资本的介入和商业化的过度开发会导致社会节奏变快,太极出来放慢社会节奏,资本又进入太极,想让更多的人学会放慢社会节奏并创造消费放慢节奏的可能性。这成为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


本文转载自快刀三侠,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国太极拳过度商业化,资本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