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10年 学校发生了什么?

刚刚过去的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迎来了启动10周年的日子。过去10年,学校体育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发展历程?

2017-05-09 17: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李小伟 0 56926


禹唐体育注:

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迎来颁布10周年。而刚刚过去的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迎来了启动10周年的日子。过去10年,学校体育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发展历程?


崇尚运动已成校园新时尚


每天设定好的时间一到,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艺术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就开始了:基础体操技巧练习加“课课练”项目,既有集体活动,又有自主练习,上下午各30分钟。该校的孩子们天天活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每个人都能做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前后滚翻等动作。


10年来,伴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2007年中央7号文件印发后,我国学校体育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提高认识、制度建设、资金投入、条件改善、师资配备、校园足球发展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随着2014年校园足球交由教育部牵头,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的学校体育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切实落实中央7号文件,我国先后于2008年、2009年在江苏、重庆召开了两次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大会,2010年在陕西召开了落实一小时推进大会。全国近30个省份以党委和政府的名义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几年来,很多地方加大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学校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在各地强有力的支持下,阳光体育运动的星星之火迅速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呈燎原之势,全国所有省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响应号召并积极投身到阳光体育运动中。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教育部门“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高中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


不少学校向时间要效益,将每节课减少5分钟,用于体育活动时间;许多地方要求每周减少一节地方课时,相应增加一课时用于学生课后体育锻炼。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把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列入到作息时间表和总课时表中。


各级各类学校发挥各自学校的优势,因地制宜、开拓进取,组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锻炼效果好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班班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10年来,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从“要我锻炼”转变为“我要锻炼”。学生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每天锻炼一小时蔚然成风。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多年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并出现止跌反弹趋势。


10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加强,青少年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必须看到,实现学校体育工作战略性突破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距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进展没起色的情况仍然存在,“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依然不够牢固,少数学校存在削减、挤占体育课的现象。


校园足球带动学校体育全面改革


2015年11月26日,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此次会议被看作是由教育部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全面启动的标志。而早在2014年7月28日举行的全国学校体育座谈会上,校园足球就由国家体育总局移交至教育部。


教育部门开展校园足球与体育部门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部门开展的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体育,重在扩大足球人口。在教育部门的规划中,未来到2025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将达到5万所。


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校园足球取得了较大进展,以至于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满怀深情道:“中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到2025年有5万所,那会有多少学生、多少家长、多少家庭、多少社会力量参与足球,将形成真正的资源合力!我作为足协主席,想想这样的愿景,真是陶醉!”


2016年,我国校园足球完成了475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31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的认定工作,认定并命名1338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9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确定内蒙古自治区、青岛市、厦门市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4个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对全国1.6万余名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教研员进行了培训。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10个省份承办14个营区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分营活动和3个总营活动,共有来自全国1730所中小学的5284名足球运动员和2010名教练员参加。


然而,校园足球并非皆是美好。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场地和器材设施不足,尤其是专业足球教师严重缺乏、水平不高,以至于一些地方很难开展每周一节足球课。


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突破口,校园足球不仅走出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坚实有力的一步,也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关部门表示,将校园足球发展当作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的样板,并在总结经验、成果乃至教训的基础上,令校园足球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和不同运动项目教学、竞赛体系建设。


安全事故仍是学校须迈过的一道“坎”


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校园重新焕发活力。然而,为了安全起见,一些校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不准孩子课间嬉戏,甚至不准课间走出教室,孩子们被不折不扣地“圈养”。在一些地方,校园安全让校长们“因噎废食”,多数校园已不见了春游、秋游等学生喜爱的活动。现实中,“宁可让学生坐死,也不能让学生跑死”成了许多校长奉行的体育活动“准则”,校园体育运动风险伤害事故已成为制约校园体育运动最大瓶颈。


对于校园安全,有关部门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2002年,教育部出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了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12种情形。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解决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


2015年,教育部颁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该《办法》从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体育器材采购与管理、体育教学与体育比赛管理、学生健康管理、体育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对学校提出了要求。该《办法》的出台是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补充和修订,对于解决校园伤害事故具有现实意义。


事实上,一些学校之所以谈学校安全色变,视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为畏途,关键在于对党和政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认识不到位,对于学生参与体育和户外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关注智育而忽视德体美在孩子全面成长中的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们的认识,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学校体育必须树立这样的认识:开展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决不能因为怕出安全事故,而不开展体育活动或户外体育运动,把孩子圈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同时,必须“跳出体育看体育”,深刻认识学校体育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寓教于体,体教相长,为素质教育打开新的空间。


据了解,在日本不仅有《基本教育法》《学校教育法》等宏观性法律涉及学校体育工作,还有多部专门法律、法规保护学校、师生、家长的权益,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当然,从现状来看,我国的法规条例远远不够,亟待完善和加强。同时,在司法实践中,现有的学校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存在层级较低等问题,有必要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


体育成“主科”后,还须加强自身建设


2016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意见》指出,要将体育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成为选考科目。体育因而成了“主科”。


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为什么要“中考体育”。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不久,应试教育的现象在我国中小学校逐渐凸显,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停止了有升学任务的初三和高三两个毕业年级的体育课,并将其课时用于其他学科,学校体育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学生体质也出现下降现象。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切实贯彻党和政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育部门决定开展体育考试的试点工作。1990年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至此,体育课作为升学考试的科目以条例的形式被明确下来。


然而,随着中考体育的推进,“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越来越凸显。许多地方和学校为了应付考试,体育课脱离了正常的教学大纲而只练考试的几个项目,使得学生们仅参加考试的几项成绩突出,却未学会其他的体育项目,更遑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体育升级为“主科”后,首先最应避免的是“应试思维”带来的负效应。其次还要从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制订标准、认真总结经验、锐意改革创新等方面着力,切实深化中考体育改革。


近年来,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现象较为严重,体质测试中的1500米和800米跑成了很多男女生的梦魇,因长跑受伤甚至猝死者屡有发生。为了在参加的学生体质监测中“蒙混”过关,甚至还出现过不少大学生找人“替跑”的现象。调查发现,之所以找人替跑,是因为大学生们普遍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成天沉迷网络,作息时间颠三倒四,体育锻炼基本不参加。一些大学生不仅身体素质较差,体质孱弱,且精神颓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对此,一方面大学应承担责任,加强教育及各方面的管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康观;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适当考虑加大体质监测的权重和力度,积极发挥评价机制作用,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阳光体育运动10年 学校发生了什么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