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为体育产业注入“青春动能”

作为奥运冠军孙杨昔日队友,退役后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的邱子阳,毕业前和校友合伙开了一家健身房。

2017-05-05 11:10 来源:新华网 记者/夏亮 0 65484


禹唐体育注:

“收腹提臀,膝盖挺直,再慢慢下蹲。”在浙江工商大学流水苑食堂楼的一家健身馆里,邱子阳正在指导着学员们健身。


作为奥运冠军孙杨昔日队友,退役后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的邱子阳,毕业前和校友合伙开了一家健身房。和传统健身房不同的是,他们的健身房引入了互联网概念,用户只需要通过一个二维码,便可以轻松进入健身模式,不但免去了传统健身房核验身份信息的流程,顾客还可直接在手机上获取专业的体育指导。


说起创业的初衷,早邱子阳一年毕业、学计算机出身的鲁家成说:“我们俩都喜欢健身,因此也发现健身行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年卡费用太高,我们就想做一些改变。我有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基础,而他又是退役的国家级运动员,所以互联网+健身的想法一拍即合。”


除了收费便宜,实行24小时营业,有专门的娱乐区,他们的健身房还融入了当下年轻人最追捧的社交理念。“随着越来越多的‘95后’加入健身行列,我们想把健身房做成不只是健身的场所,还是一个可以放松心情、提高生活品质的地方,所以会不断地添加一些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元素。”邱子阳说。


从2016年在自己母校开办第一家健身房到今年5月,邱子阳和鲁家成很快就要在杭州城西迎来他们的第三家店了。


事实上,邱子阳和鲁家成的创业并非个例,年轻人试图在体育产业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在浙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2016年,由浙江省体育局、共青团浙江省委联合主办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投入其中。来自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等全省20个高校报名参赛,经过校内初评,共产生了近百件参赛项目。


来自浙江大学的体育特招生陈文慧最终从决赛中脱颖而出,她以“体育+互联网”为主导,采用B2C模式,通过线下商场集合店和场馆租赁将体育培训做得更好,最终成为大赛金奖项目之一。


“我从5年级开始就一直接受体育训练,在这10多年的体育生涯中,我结识了很多体育专业的小伙伴,想把这些资源好好利用,将我的专业与事业结合起来。”陈文慧说。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颁布后,体育产业一跃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不仅吸引了大量财力雄厚的企业在这里耕耘,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不过,如何在资本大鳄的竞逐下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仍然是很多年轻创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知识结构来看,这群年轻的创业者当中,不少人既有着高学历,又有着直接或间接跟体育相关的生活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在创业方面,缺乏的往往不是专业知识,而是行业经验和生活阅历。


“拿炒菜来比喻,行业经验和社会阅历就像是主料,专业技术是佐料。只有主料,做出来的菜味道的确不怎么样,但是至少可以解饿,可以生存下去。”邱子阳说,创业初期,他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过于强调“互联网+”以及模式上的一些东西,而忽视了线下人员管理以及服务输出,最终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弯路才明白,创业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互联网只是一种运营手段,而不能本末倒置。


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体育产业作为正在崛起中的产业,需要年轻人助力。“他们的想法和朝气,以及善于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是这个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杨明说。


在浙江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上,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李华表示,要引导1000亿元各界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超过3000亿元,要让体育产业创客风潮成为浙江青年创新创业的“新蓝海”。


“体育产业的风口才刚到来,现在资本大鳄都在追逐一些大的产业方向,比如赛事、旅游。以健身市场为例,现在市场已经开始细分化,我们的定位跟普通的健身房还是有差别的,如果我们能够找准细分领域市场的机会,实现狙击还是有机会的。”邱子阳说。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创业创新为体育产业注入“青春动能”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