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马影响力走出国门路径:从选手构成到寻求国际合作

在面临同质化的马拉松产业中,多家运营商正在谋求差异化竞争,武汉汉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马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2017-04-25 16:3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陈红霞、宛茹 0 59398


禹唐体育注:

在面临同质化的马拉松产业中,多家运营商正在谋求差异化竞争,武汉汉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马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2017年汉马,我们在选手构成和与国际老字号马拉松交流等方面做了尝试。”汉马公司副总经理包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因为客观原因,真正的国际化元素我们尚未实施,但在未来5年内,汉马的目标是向国际化方向靠拢。

对比各类国际马拉松赛事,中国马拉松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当前发展规模还不够庞大,参赛人数等方面还有一些差距。但这届最年轻的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已经引起了国际马拉松组织的关注。

“伦敦马拉松的组办方代表前来汉马观赛。”英中文创商会tracy杨是一位身在英国、近身接触伦敦马拉松的行业人士,其透露,未来,两者之间可能会寻求一定的合作。而包波也透露,2017年汉马也曾计划邀请巴黎马拉松运营方前来交流,但最终因为两者在同一天举办赛事,最终“流产”,但未来希望能有更多与国际马拉松赛事举办方的合作。而在当前中国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的同时,汉马的国际化思考,走在了前列。

选手构成多元化

在2017年武汉马拉松赛事中,共有188名外籍选手参加,其中171名大众选手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29个国家,另外17位特邀专业选手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摩洛哥、乌克兰、乌干达、厄立特里亚6个国家。

这并非汉马首次要求国际选手,2016年汉马中,组委会邀请包括25名专业马拉松同标选手和25名非专业的马拉松爱好者在内的50位外籍选手,选手分别来自五大洲。

“对于邀请外籍选手,这是国内每一家马拉松每一年赛前都会做的。”汉马运动员接待专员熊小菁表示,邀请外籍选手首先可以保证整个赛事的国际化水准,汉马的未来定位就是要国际化,因此,其选手组成自然也要多元化。其次,特邀的绝大部分选手都是专业的跑马运动员,他们的参与也会提高赛事的专业成绩水平,保证赛事成绩达到国际田联的标准。

不过,对比去年,今年汉马的特邀选手锐减,熊小菁解释,组委会考虑的主要是想把更多的参赛机会和获奖机会留给国人,缓解马拉松基本被外国选手“包揽”的行业痛点。今年的全马成绩排名中,我国选手在男子和女子前十名中分别占了两名,这是国人的一个突破性成绩。“虽然今年特邀专业选手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我们会稳定在每年20名左右国际专业参赛选手的数量。”而另一方面,在专业选手数量减少的同时,外籍业余选手的数量有所增加,越来越多国内外的外籍人士自发来参加汉马,这也使汉马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国际合作的探索

早在今年汉马开赛前,不断有汉马将与全球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合作的消息流出,“但最终合作均因故‘流产’”,包波证实,这也是本次汉马的一个遗憾。“伦敦马拉松是历史悠久的国际马拉松六大满贯之一,汉马一直希望与之合作。但两家在定位和宗旨有所不同,伦马是以慈善为主的马拉松赛事,主要是做公益,汉马是以精致、精心的服务为标签,虽然也在谋求增添慈善元素,但目前还不能是汉马的主要定位,且目前的汉马较为年轻,很多慈善的相关准备也不够充分,不过,在未来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做尝试。”

事实上,在国内,包括北京马拉松在内的老字号马拉松赛事,在国际化的尝试中也开始寻求符合中国特点的公益性元素。

“公益元素与马拉松之间,在政府资源支持充分的前提下,充分引入标准化、创新力强,驱动力充足的社会力量参与公益影响力的渗透、持续、和激励。”tracy杨表示,马拉松运动鼓励人们一起玩一起谈一起分享,可以突破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和宗教不同的界限。同时,公益范畴的各种研究、咨询、社会服务、网络服务等渗透社区的社会细胞逐步成为传播的有力媒介,让跨界活动成为社会价值流通的系统闭环。

对于巴黎马拉松,汉马组委会在赛前也曾积极表示过合作意向。“本来我们想做一些国际化交流,与巴黎马拉松结成伙伴关系,在两场比赛中互派本国代表作为嘉宾去对方的赛场上领跑。但凑巧的是今年汉马和巴马是在同一天,时间冲突使我们不得不放弃这次合作。”包波解释道,“目前我们的团队成员中有不少海归,他们对国外的文化和环境都很了解,因此未来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仍有一定优势,也会根据汉马的发展情况适时促成国际合作,加快汉马的国际化元素已经成为一个议题。”

国际化的方向

按照马拉松国际化的标准,当前的汉马未来的国际化中的发展已有方向。

“赛事规模是汉马未来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包波说,按照国际马拉松的标准,作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之一的东京马拉松举办第一届赛事时就有2.5万人完赛,六大满贯近些年来每年的参赛人数基本都在3万人以上,纽约马拉松2014年的完赛人数更是突破了5万人。当下汉马参赛人数为2.2万人,完赛率中半程选手完赛率为94.02%,全程选手为96.07%,即完赛人数约为2万人,未来汉马将在这方面努力。

其次在赛道选取方面,汉马的赛道体现了武汉市的人文和景观的精华,但武汉桥梁众多,地形不够平坦,可能影响到跑者的成绩。包波说,另外的一个因素是赛事的历史和文化沉淀。“虽然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城市,但汉马依然很年轻。”包波说,要达到国际化标准,武汉仍需时间沉淀。

此外,包括赛事品质、运营管理体系、本马鲜明的特色、志愿者团队等也是马拉松国际化的重要参考指标。“并不是每个马拉松都要走国际化之路,这个还需要因地制宜,才能水到渠成。武汉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汉马有走向国际化的潜质,但目前我们与国际马拉松大满贯甚至北马、上马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未来的国际化之路如何走,还需要慢慢调整、细致规划。”包波如是说道。

而对于当前流行的马拉松与公益的结合,Tracy杨表示,全球六大马已经形成一个全年度时间表和差异化地图。之所以大满贯赛事的体验度特别丰富,就是在常年的运营和创新探索中累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国内城市马拉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全力投入,政府的满意度又决定了赛事是否办下去,汉马的成功正好提供了例证。马拉松与城市的品牌城市精神契合度越高,政府满意度越高。

国际化是汉马正着力打造和提升的方向,当然也是难度最大的,汉马如果在探索国际化影响力方面有所突破的话,无疑会促进武汉城市品牌的国际化。Tracy杨建议,将公益普惠成为一个人人有责的城市精神纽带,动态贯穿,年年渗透,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呼应的市民体验,才是真正有实力有内涵的城市名片。与国际知名品牌马拉松的联合,若从价值链的实质和落地出发,以马拉松责任担当精神为原点,用更大的城市精神格局打造出相对成熟的马拉松文化范畴服务与关注,这样的市场价值可能要成熟许多。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汉马影响力走出国门路径:从选手构成到寻求国际合作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