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排队接盘海外亏损球队意欲何为?

海外球队深陷巨额亏损,中资“接盘侠”一个接一个出手注资入股甚至收购,是抄底还是顺势而为,抑或是转移资产?

2017-04-20 17:00 来源:第一财经 文/何天骄 0 41075


禹唐体育注:

海外球队深陷巨额亏损,中资“接盘侠”一个接一个出手注资入股甚至收购,是抄底还是顺势而为,抑或是转移资产?


近日,已经连续亏损十年的AC米兰终于找到了接盘方,一家中资企业以7.4亿欧元的高价将其收购。事实上,这家企业只是众多出海接盘欧洲球队的企业之一,云毅国凯、万达、华人文化基金、苏宁集团、复星集团……一众企业纷纷出海接盘欧洲足球队。


虽然有中国政府鼓励发展足球产业以及体育IP火爆的背景,但是这么多中资企业出海是喜是忧?特别是收购的球队大都知名度不高,或过了巅峰期,甚至陷入巨额亏损,不得不令人担忧这样的出海意义何在、价值几何。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中表示:“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如果说,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足球水平,我觉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欧洲球队引中资疯抢


在历经资金告急、收购恐告吹的悬念之后,中资企业罗森内里体育投资卢森堡公司(下称“罗森内里公司”)还是完成了对AC米兰的收购。从AC米兰实际控制人贝卢斯科尼的犹疑善变,到中国买家资金遭遇困难,两年多时间里,AC米兰的出售一波三折。在此期间,业内传出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中国香港富商李文辉等均有意收购AC米兰。


一家欧洲球队引起多位中国买家的争抢真是一大盛况。不过,这只是冰山一角,中资企业近年来频频出海收购球队,2015年1月,万达集团投资近4500万欧元,买下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俱乐部20%的股权。2015年12月,华人文化联手中信资本出资4亿美元收购英超劲旅曼城足球俱乐部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13%的股份。2016年6月,苏宁集团斥资2.7亿欧元拿下国际米兰约70%股份。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6年期间,内地企业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达12支。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两年,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球队耗费的资金已经超过150亿元。


对于出海收购海外球队的原因,罗森内里公司主席李勇鸿称:“看好体育产业在欧洲和中国的机遇,也将坚定地支持AC米兰重回巅峰。”不过,在足球产业从业多年的人士、资深体育产业观察人士杨文麒看来,这并非易事。杨文麒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意大利联赛在中国的辉煌期已经过去,要重塑意甲及其俱乐部在中国的辉煌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看,要赚钱很难。”


亏损严重


中国资本出海收购球队看似光荣,但掩盖不住收购球队的衰落、亏损严重、战绩平平。


以此次收购AC米兰为例,在连续亏损十年之后,球队原控制人、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终于将AC米兰拱手让人,也算是甩掉了一个“烫手山芋”。


虽然AC米兰俱乐部凭借曾经的战绩在70后、80后心中留下难忘的一笔,但也早已告别了昔日的辉煌,战绩平平,连整个意甲都已经长期处于低谷,更重要的是,这家球队已经连续亏损了十年。根据AC米兰对外公布的财报,在2015年,AC米兰的财政赤字达到了8900万欧元。虽然去年俱乐部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但依然亏损了约7500万欧元,并且负债累累。仅靠一个在足球产业名不见经传的中资企业要想扭转颓势,恐怕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此外,去年苏宁收购国际米兰70%的股份也令业内感到担忧。公开资料显示,国际米兰俱乐部连续5年亏损,总亏损额已达2.705亿欧元,并且还积累了总计4.17亿欧元的债务。


欧足联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欧洲足球俱乐部总体亏损高达16.34亿欧元,2011年正式出台FFP法案(财政公平政策)后,亏损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这几年净利润依旧为负。


近年来,中资收购或入股的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欧塞尔足球、英国狼队、阿斯顿维拉俱乐部等,大多是欧洲的二线球队,正如目前国内文化产业火热的一个词“头部IP”,这些足球俱乐部的IP大都不属于“头部IP”,而往往只有头部IP才能够赚钱,其他多是陪跑,而中资投资的基本上都是这类球队。


杨文麒表示,目前AC米兰、国际米兰这些亏损严重的球队要实现盈利几乎难以完成。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经济面临困境,足球俱乐部也运营困难,中资介入必然要耗费大量资本,短期内盈利很困难。而一些盈利的顶级俱乐部例如西甲的皇马等顶级IP,中资也很难买到。


出海意欲何为?


发展足球产业虽然有政府的号召,但是,在这种商业模式不清、盈利难期的情况下,为何中资还是要“迎难而上”充当“接盘侠”?


一种解释是中资希望借助这些知名球队IP带动本土业务的发展。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变现的角度分析,以苏宁收购国米为例,首先,球队资源和球队中有号召力的球星将加强苏宁集团在比赛制作和宣传层面的能力。其次,在零售端,苏宁可以利用西甲和国际米兰的影响力逐步实现其家电销售业务的海外扩张,发展全球业务。但这种变现目前看顶多给企业带来一些知名度的提升,对业绩并无太大帮助。更何况,很多中资并无国内资源可以与这些欧洲足球俱乐部发生业务协同,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对此,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担忧,从经济利益上看,投资欧洲足球俱乐部的财务回报并不大,甚至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最需要注意的是风险控制。


按照足球俱乐部运营规律来看,足球俱乐部本身运营状况短期内也很难改变,需要漫长的投入和运营,至少需要先在大型比赛上取得好成绩。因此,杨文麒认为,中资收购欧洲豪门的目的,除了之前所说的价值,很多是企业家个人情结,这些企业家本身对欧洲足球豪门感兴趣,可能曾经是这些豪门的粉丝,也希望借此抬高自己的品牌价值。


不过,潘功胜认为,海外并购有时候像一束带刺的玫瑰,必须小心,要经过充分的论证。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资排队接盘海外亏损球队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