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举国体制遇上“粉丝”经济

“粉丝”群体,让原本对运动员只有竞技成绩要求的中国体育部门和运动队管理者,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7-04-18 1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慈鑫 0 16281


禹唐体育注:

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虽说只是国内水平最高的游泳大赛,但每天观众爆满的场景在以往的国内游泳比赛中还极其少见。每当孙杨上场,观众席上的尖叫和欢呼都让人感到了“粉丝”的狂热,这些从全国各地“追星”而来的粉丝,心甘情愿地为看自己的偶像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他们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迷,因为他们可能完全不参与、不喜欢运动,但他们却把中国竞技体育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粉丝经济”时代。


时光回溯5年,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的两三个月,中国的奥运冠军们正在抓住四年一次的高光时刻,频频参加各类庆功活动。体育产业专家王奇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这些中国奥运冠军的“走秀”不会超过3个月。果不其然,等到2012年年底的时候,奥运庆功盛宴曲终人散,社会对奥运冠军的关注度迅速减弱,一切又归于平静。


4年后,奥运会带来的体育明星效应却不再是昙花一现。现在,里约奥运会落幕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时间,从1个月前在深圳举行的中国乒乓球队“地表最强12人”直通赛,到正在青岛举行的此次全国游泳冠军赛,狂热的粉丝对体育明星的热情依然高涨。


“粉丝”群体,让原本对运动员只有竞技成绩要求的中国体育部门和运动队管理者,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表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需要8000万打球的球迷,也需要更多追星的年轻粉丝。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游泳部部长袁浩然在青岛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出同样看法,他说,中国体育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我们要做好游泳项目的推广,就应当关注粉丝群体。


无论是中国乒乓球队的队内直通赛,还是全国游泳冠军赛,这类国内比赛早几年还只是纯粹的内部练兵,观众寥寥,甚至没有观众。但现在,热情的粉丝坐满了看台,嗅觉敏锐的“黄牛党”也发现了倒卖这类赛事的门票有利可图。


看台上坐满观众,只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粉丝的力量。


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一夜间成为“网红”,微博粉丝数量两天内增长300万;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期间的一次视频聊天直播,围观粉丝超过1000万;今年2月16日,张继科29岁生日,“迷妹们”在全国12个城市的公交、地铁、都市报上投放广告,甚至让“水立方”点亮了29分钟,为其庆生。


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对粉丝力量的另一大体会,则来自宁泽涛。


2015年世锦赛夺冠之后,宁泽涛凭借其优异的竞技成绩和帅气的形象,圈粉无数。在业内,甚至有人预测如果宁泽涛在里约奥运会上能有出色表现,其身价和影响力有望超过中国男子游泳领军人孙杨。不过,在里约奥运会开始前,宁泽涛身上就不断爆出一些负面消息,包括私接广告、有可能失去奥运会参赛资格等,此后宁泽涛虽然参加了里约奥运会,但成绩不佳。奥运会后,又因为在一部纪录片中暗示自己将离开国家队,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对宁泽涛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宁泽涛的庞大粉丝群体可以说是给国家游泳中心制造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也给中国的体育主管部门上了一课,热情的粉丝可以给一个运动项目带来了极高的人气,有利于运动项目扩大影响和推广,但同时,粉丝对自己钟爱的明星的支持可以说是无条件的,甚至是非理性的,一旦体育主管部门与体育明星之间出现了某些变故,而粉丝们认为这是因为体育主管部门的过错造成的话,体育主管部门很可能会被粉丝的“口水”淹没,这种舆论压力也是中国体育界从未面对过的。


如何面对粉丝甚至引导粉丝,这对于中国体育主管部门来说也是全新的一课。


一方面,现在运动队对运动员都有“善待粉丝”的要求。比如,丁宁应该是国乒女队拥有粉丝最多的队员,她在里约奥运会之后开始主动加强与粉丝群体间的深度互动,从过去“粉丝”单方面的追星变成了粉丝与明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是要求队员学会时间管理,避免因为处理与粉丝的关系而影响训练和比赛。中国游泳队著名女子仰泳选手刘湘,因其清秀漂亮的相貌拥有大批粉丝,刘湘在广东队的教练何新中就告诫她,“你的相貌一直就是这样,但为什么你是在2015年世锦赛拿到优异成绩之后突然有了那么多粉丝?你要知道,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成绩是第一位的。”


里约奥运会之后成为中国游泳队最具人气女选手的傅园慧,已经开始怀念单纯的运动员身份。因为拥有大批的粉丝拥戴,傅园慧频频参加各种走秀活动,她不得不为了迎合粉丝和观众的兴致去说一些话,做一些事。人气给傅园慧带来了超高的曝光度和可观的财富,但她坦言这样的生活让她很累。


如何理顺明星运动员与粉丝的关系,说到底其实是一项对明星运动员的形象维护工作。


记者与一些体育部门的管理者谈到了为何不为明星运动员聘请专业团队来做公关工作的话题。


在体育经纪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这个话题也让体育部门感到有苦难言。几年前在孙杨刚刚成名时,他就炮轰过国家游泳队不给自己配备专门的经纪团队,表明了明星运动员把自己的形象维护、商业开发等训练外的工作交由专业的人士管理的愿望。但相关体育部门管理者则向记者吐露了一个苦衷:中国的体育经纪人和经纪团队,绝大多数都是“摘桃派”,都是看到了某个体育明星有了商业价值之后,来攫取最大利益的。有多少会站在运动员健康成长和一个运动项目的长远发展立场上,全面平衡体育明星的训练与训练外生活,甚至是帮助一个未成名运动员发掘价值、走向成功呢?甚至,有些人还会诱导运动员突破运动队的一些管理原则和底线。


不过,从体育经纪人的角度说,造成中国体育经纪市场多年来在初级阶段徘徊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因为中国的奥运项目运动队都在举国体制内。


体制内的中国运动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夺取大赛成绩,无论是运动员的形象维护还是商业开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是运动队特别在意的问题。中国的体育经纪作为一个长期以来都没有开放的市场,显然也不具备进行充分发展的条件。


但“粉丝”经济已经开始倒逼中国的体育部门必须重视运动队训练之外的工作。赛场上蜂拥而至的观众、网络上难以控制的点赞或是口水,积极的一面是体育产业改革大潮下中国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无法忽视的,消极的一面又让体育部门困惑和无奈。怎样双赢和多赢,依然是一个有待摸索的命题。


本文转载自中国青年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当举国体制遇上“粉丝”经济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