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与城市共赢的“汉马”样本 武汉如何用两年时间赢得跑者心?
如今,武汉正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成为协同体育产业发展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新龙头,成就了产业与城市双赢的样本。
就像展览业之于法兰克福,金融业之于上海,一个产业,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如今,武汉正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成为协同体育产业发展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新龙头,成就了产业与城市双赢的样本。
连续两年四月上旬的周末,汉马在跑者的 “朋友圈”中频频刷屏,并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要知道,同日举行的还有另一场有50多名影视明星助阵的马拉松比赛,这在“娱乐至上”的媒体眼中并非常规选择。此外,在吐槽已成习惯的跑圈里和网络上,这种整齐划一的赞扬声和零差评也不得不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到武汉去!”一时间,数十万跑者大军将炙热的目光投向了武汉,投向了这座诞生了中国最年轻大满贯的城市,投向了这座印象中还停留在热干面和长江大桥、现在却豪情万丈地喊出“每天不一样”的城市。当然,相当一部分慕名而来的人心头还萦绕着一丝疑惑,期盼着用切实体验来解答——是什么,让武汉仅仅用一两年的时间就赢得了跑者的“芳心”,成为另一个心神向往之地?
赢在决心:汉马不但要办,而且要办出高品质
在国内,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早已闻名世界,“杭马”、“厦马”也已举办多年。相比之下,姗姗来迟的“汉马”稍显后知后觉。到2015年底,武汉还是国内仅有的几个没有大型马拉松赛事的省会城市。而看似慢热,实则精明地选择了后发制人的武汉马拉松,正是凭借渡让一定的时间窗口避免了风险,看清了方向,树立了更高的标准,少走了许多弯路,以“出道即巅峰”的姿态将武汉一鸣惊人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事实上,彼时在武汉举办城市马拉松赛的条件并非十分成熟。全城在建工程项目多达上万个,交通经常陷入拥堵,空气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众所周知,举办马拉松赛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动辄需要协调几十个政府部门,耗费的社会资源巨大。选择在人口密集、交通汇聚的核心城区办赛,直接考验城市的管理水平。然而政府各部门经过反复论证后却坚定的认为,武汉这座朝着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城市,需要打开马拉松这扇窗口,让人们全方位了解武汉。只要采取合理的办赛方式,与市民做好沟通,求得支持,汉马是可以办成的,而且一定要办出高品质!
“汉马的举办是一个引子和契机,它既是检验政府组织协调能力、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建设、转变城市治理理念的助推器,”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说。
为了擦亮这张名片,武汉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排除各种顾虑,将城市核心地段拿出来当赛道,精心设计了一条被全国跑友誉为“国内最美”“最有诚意”的马拉松赛道。整个赛道跨越两江、穿过三镇,跨过四座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大桥,途经东湖等秀美五湖,用“山水格局的体验线、历史风貌的体验线、城市革新的体验线”这三个纬度,将“两江四岸都市带”和“两湖水岸风景区”这两大特色,原汁原味地展现到全球跑友面前。从北京来的跑友董洁说:“汉马让我看到了一个繁华大气的城市,看到了一个历史人文风景俱佳的城市,步步皆景,路路是画,我们今天跑的不是马拉松,而是一个展开的大美画卷。”
赢在慧心:股权合作,与行业顶尖运营公司共同办赛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具体到赛事运营层面,汉马聪明地选择了与国内最专业的马拉松赛事运营公司,也就是北京马拉松的运营团队中奥路跑公司合作。
中奥路跑是中体产业与中国田径协会合资成立的路跑赛事运营公司,公司独家运营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北京马拉松赛,并为南京马拉松、珠海马拉松等国内数十家马拉松赛提供咨询服务,在圈内享有较高声誉。
作为历经前期全部磋商的亲历者,武汉市体育局局长王沈顺回忆说:“当时中奥路跑提供的合作模式包括赛事咨询、承包运营等,但要达到深度合作,就必须采取资本合作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双方的主动性。”
在中国田径协会及其下设马拉松办公室、中体产业集团和武汉市政府、市体育局的推动下,2015年9月,汉马与北马正式结盟,双方合资成立武汉汉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市体育发展投资公司作为汉马承办方占股55%,中奥路跑作为运营方占股45%,同时,任命中奥路跑总经理、北马赛事总监王简兼任汉马公司总经理、汉马赛事总监。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也让汉马从办赛之初就“站在巨人肩上”,建立起成熟的运营模式。
“合资办赛方式让我们更注重长期效益,注重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对待汉马,中奥路跑毫无保留,直白点说,就是可以掏家底儿。我们把所有拟将用于北马的创新服务,都在汉马提前实施了,”王简说。
与有36年历史的北马结盟,实现“1+1大于2”的效应,其中最明显的是人力资源和商务资源的互通,做到资源最大化。武汉体发投董事长朱建斌说,“北马是下半年举办,侧重于全程马拉松;而汉马是上半年开跑,全程、半程、迷你马拉松三项兼备,双方各有侧重。北马团队在运营资源开发和投入上,给予汉马很大支持。双方团队完全打通使用,上半年集中办汉马,下半年集中办北马,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也使只有24个人的汉马团队迅速成长。”
赢在用心:将服务完善到细节,将细节做到极致
汉马有一个颇为霸道的口号:“你来汉马只需要做一件事——跑步,其他的交给我们”。将对跑者的人性化服务完善到细节,将细节做到极致,是汉马赢得跑者口碑的关键所在。
去年的汉马,武汉大学生志愿者蹲下为选手们解掉跑鞋上芯片的一幕,让人久久难忘。今年,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在雨中为最后到达的全马选手献花、并颁发完赛奖牌的场景,又令人感受到了汉马传递出的温度。暖心的细节无处不在。在全程和半程的终点,每位完赛选手除了可以领到一个装有奖牌、鸭脖、面包、毛巾等诸多物品的完赛包,还能喝上暖胃的姜汤。在专门搭建的更衣室里,暖风空调提前打开,选手们在此更换已湿透的衣物。为防止选手的存衣包被雨水所浸湿,组委会还特意垫了一层10厘米高的木板,与潮湿的地面相隔。除此之外,组委会还为雨战做足了预案,每位选手赛前赛后都分别会发放一件雨衣。在参赛包中还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手机塑封袋,以免手机被雨水淋湿。甚至在发放给选手和志愿者等工作人员的雨衣颜色上都做足了功课。
这仅仅还是跑者们看到的一部分,背后的准备工作则更加事无巨细。为保证汉马比赛顺利进行,武昌区城管委提前对道路进行全方位清洗,在汉马沿线新增垃圾桶200个,新增绿地1000平方米,新增花箱60余个,保障了赛道沿途市容环境的靓丽整洁。比赛前一晚18时至比赛日凌晨2时,武汉市气象部门通过向天空发射火箭弹,实施了人工消雨作业,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的降雨量。
细致的服务,离不开政府财政、资源的倾斜以及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比如,选手凭号码布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如果没有市地铁公交部门的支持则绝无可能有效实施。但服务并不是砸钱就能做好,它需要专业团队根据跑者需求用心去做专业性的事,而且还需要不断地创新。
举例来说,汉马2016年首次在27.5KM、32.5KM、37.5KM设立三个医疗喷雾站,在国内属于首创。再比如,汉马除在每个饮水点前都设置了详细的距离告知牌外,还会提示选手共有多少张补给桌,这也是一种体贴入微的关怀,同时也很实用,可以避免选手拥挤在前几张补给桌。汉马在国内还首次在起点集结区使用大型空飘气球进行集结区的方向指示,帮助选手从多个视野角度快速找到各自的集结区域。
“在风雨中几乎被汉马感动哭了,一次无与伦比的体验,在服务品质方面,汉马已经几乎可以与东京马拉松相媲美,”跑友陈潭赛后动情地评价道。
赢在同心:“城市是我家,精彩靠大家”
当然,也有马拉松赛事运营人士指出,“汉马所提供的服务,是可以被学习和复制的。” 但在王简看来,服务并非是汉马的唯一核心竞争力,武汉市民、志愿者以及整个城市洋溢出来的热情的马拉松氛围,才是汉马真正的财富。这是国内大部分赛事与国外顶级大满贯的最显著差距,也是最不容易弥补和跨越的短板,而在武汉,他却感受到了这种扑面而来的浓郁气息。
“武汉市民的参与热情给了我们继续保持高水准的信心,因为一个好的城市马拉松除了优秀的赛事运营外,还需要城市市民的投入和支持,这样马拉松精神才可能成为武汉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源远流长。”王简说。
马拉松能带动整个城市的情绪,让市民都能参与进来。引导人们注重锻炼追求健康只是马拉松影响生活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更为重要的是,马拉松运动所蕴含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气质,正在潜移默化地重塑城市精神和文化氛围。
城市马拉松赛事只有面向社会进一步转化,才能营造更为长足发展的动力,一个城市马拉松赛事,一定要服务于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需要,而城市的品牌效应又有利于该马拉松赛事从城市的母体中进一步挖掘和汲取营养进行拓展和发展。两者唇齿相依且相得益彰。
武汉市长万勇在汉马总结会上说道:“城市是我家,精彩靠大家。在起跑的那一刻,不仅感到马拉松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武汉与世界的距离。”首届汉马武汉老百姓都说好,不觉得是形象工程,当成是城市的节日。武汉市政府提了两项要求,最大限度降低赛事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最大限度减轻赛事对交通拥堵的程度。当政府把这个宣传、贯彻到位后,老百姓是理解的,老百姓也是有选择的,知道怎么权衡利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支持城市办赛。汉马当天交通情况比平常节假日交通状况更好,很多老百姓自发给选手送吃送喝,给选手加油鼓劲。那天人与城紧密结合在一起。当汉马真正融入到市民生活中的时候,赛事便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汉马这一天,无数人走上街头,彼此贴得更近,交流并分享着各种趣味。平常无法开展的活动,在这一天,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城市舞台表现出丰富包容的可能性。人们对体育、对商业、对文化甚至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投入了更多的想象……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武汉如何用两年时间赢得跑者心?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