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还是大佬们投资足球的好生意吗?

“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如果说,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足球水平,我觉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

2017-03-31 11:55 来源:时代周报 文/马军、曾令俊 0 96327


禹唐体育注:

“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如果说,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足球水平,我觉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


去年轰动一时的中国财团收购意大利足球豪门AC米兰一事,在官方宣布的10个月之后,不仅仍未完成股权交割,甚至可能搁浅。


3月26日,据《米兰体育报》报道,背景神秘的中国买家李勇鸿解散了米兰收购案的主体之一中欧体育,取而代之的是名为卢森堡罗森内里体育的离岸公司,李勇鸿是这家公司唯一的股东。


在此之前10天,彭博社报道称米兰收购案中的另一买方主体、具有国资背景的海峡基金退出收购,这一消息被中欧体育否认。目前,AC米兰俱乐部老板贝卢斯科尼已下最后通牒,中国财团的最后期限是4月14日,在此日期之前,李勇鸿还需筹集1.8亿欧元。


假如AC米兰收购案最终告吹,前期已支付的2.5亿欧元定金将无法收回。


相比顺风顺水卖给苏宁的同城死敌国际米兰,AC米兰跌宕命途的背后,是中国资本海外并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风云变幻。


“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如果说,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足球水平,我觉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3月20日,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表态,指发现一些非理性和异常投资行为,并罕见地点名了对足球俱乐部的收购。


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亦指出,有一部分跟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一些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同时在外面还引起了一些抱怨。


一系列海外投资当中,对足球俱乐部的投资最受关注。数据显示,2015-2016年,中国内地企业投资欧洲足球俱乐部数量已至少14家,其中12家是控股。


“土豪”偃旗息鼓


3月23日晚长沙一战,中国队时隔七年再胜韩国队。中超新赛季开赛之前,足协紧急将中超“3+1”外援政策改为“3外援”,取消了亚洲外援的特权。


外援新政下,两名在中超踢球的韩国主力中卫洪正好和张贤秀失去上场机会,状态难免下降。天时地利之下,国足拿下世预赛的第一场胜利。


这也许是个巧合,但中国足球紧急叫停大手笔的“买买买”,转向国内青训的思路却是毋庸置疑。先是各部门先后批评海外俱乐部收购,再是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分别批评天价外援现象,一时间,中国资本的土豪海外并购大有偃旗息鼓之势。


就在足协推出外援新政的第二天,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召开发布会,宣布公开恒大足校数据库,对外展示近年来的青训成果。


以大手笔著称的国企巨头鲁能俱乐部也一改风格,在冬季转会窗没有更换一名外援,反而转出大批内援,为年轻球员腾出上场机会,可见俱乐部响应政策的决心。


此外,时代君从多名足球经纪人处了解到,张呈栋、王永珀、赵明剑和杨旭等冬窗转会的国脚实际转会费都在1亿元以上,但各俱乐部公开的转会费要么不足8000万元,要么干脆秘而不宣,以往高调的“标王争夺战”变成了低调的“闷声大发财”,中国足球俱乐部的行事风格,几乎一夜之间急转弯。


此前不到两年内投资至少14家欧洲足球俱乐部,大量当打之年的国际一线球星天价登陆中超,中国足球迅速在海外树立了“土豪”形象,联系到国足糟糕的战绩,难免得到不少负面评价。此时踩刹车,除了考虑国家形象之外,还有更深层的考虑。


在潘功胜的发言之后,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知名时政自媒体“侠客岛”以河北为例分析称,某家俱乐部一年就能花掉河北省接近八成的外汇额度。


侠客岛所称“某家俱乐部”,指的是中超新锐“土豪”华夏幸福俱乐部(下称“华夏幸福”)。资料显示,升入中超以来,华夏幸福先后从欧洲引进了卡库塔、姆比亚、居吕姆、拉维奇、热尔维尼奥等大牌球员,以及国际一线教练佩莱格里尼。


时代君通过公开数据汇总,以上球员的总转会费和年薪支出分别为几千万欧元。此外据时代君了解,在国内足球市场,球员的实际转会费和年薪支出普遍与公开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其实际占用河北省外汇总额度无法查询。


回到国内建足球基地


去年忙了一年海外投资俱乐部的投资经理王立(化名),此刻正在昆明忙着筹建足球训练基地的事。


去年底差不多要官方宣布了,最后钱出不去。后来还接触过德国的俱乐部,也是因为钱出不去。现在安心留在国内投资其他的足球相关产业。”


王立所指的,是一支意甲中流球队,经过了一番折腾,现在他的老板彻底打消了海外投资俱乐部的念头。


在前述中国资本已投资的14家欧洲足球俱乐部中,时代君了解到,铂涛集团收购法甲尼斯俱乐部使用的是本公司在欧洲的自有资金,不涉及外汇,其余使用的往往是非自有人民币模式。首先,通过融资等方式在国内发售金融产品,募资完成后再通过各种渠道换成欧元转到国外。


总体来说,中资收购海外俱乐部有以下集中盈利模式:


通过加杠杆的金融工具收购海外俱乐部,以小博大,用少量资产拥有大额的海外俱乐部,如果未来能够撬动A股上市公司收购海外俱乐部资产,便可以从中赚取差价;


通过海外俱乐部拓宽中资海外市场,未来中资在海外修建酒店、庄园等基础设施时,可以更好地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


透过收购俱乐部的操作,直接将人民币换成欧元放在国外,完成资产转移,即潘功胜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所批评的。


在2016年底时代君参加的一场体育产业内部会议上,不少收购或有意收购海外俱乐部的中国老板承认,收购的目的的确不纯粹是足球和“情怀”,更多考虑的是金融因素和海外布局。


正是如此,中资热衷于收购海外资产,除了已知的十几家俱乐部之外,还有人和集团收购中超赫尔城、莱茵体育收购南安普顿等未完成案例。


实际上,意大利乌迪内斯、罗马、都灵等俱乐部,甚至严管外资的德甲柏林赫塔、云达不莱梅等俱乐部,都收到过中国资本的询价和深度接触。


不论球员转会还是俱乐部收购,足球领域的“国际交流”往往数额巨大且流程模糊。一名处理过多名世界球星转会的足球经纪人向时代君透露,以球员为例,一笔对外宣布1000万欧元转会到国内的交易,往往成本只有500万欧元甚至更低,这当中就有明显的资金运作空间。


“比如一家俱乐部,想把1000万欧元的资金合法转移到海外,一般的操作方法是,找到一名价值2000万欧元的球员,然后以3500万欧元收购,除去给各级经纪人500万欧元中介费之外,剩余的1000万欧元差价就可以运作到海外。”他说。


除了球员,俱乐部收购和海外赛事的版权收购,均可以类似模式操作。近年由于经济下行等原因,欧洲俱乐部、版权、球员等体育资产价值持续下行,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体育资产价格更是持续下跌。


反观国内,市场对体育产业的估值一再炒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愿意以较高溢价收购成熟的体育资产,在国内体育公司普遍发展刚刚起步、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海外成熟的俱乐部、版权资产就显得尤为可贵。


去年底开始收紧


事实上,去年底开始,多个部门已就海外并购表态。去年11月,外管局和商务部警告称,可能会否决企业收购主营业务以外资产的海外收购行为,同时要求500万美元及以上的转移出境业务须获得特别的批准。


今年3月7日,央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周学东称,中国加强了对境外投资项目真实性的审查。


央行上海总部去年11月25日召集辖内银行开会,要求银行加强对外省市资金流入上海自贸区的尽职调查,以及非法资金通过自由贸易账户(FT)对外投资。


四天之后,央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境内企业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放款通知》规定,境内放款人从事境外放款业务的需满足包括成立时间、股权关系、经营规模、资金来源、利率、项目真实性与合规性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从境外放款途径加强外汇监管。


11月29日晚,外汇管理局称,将配合境外投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打击虚假对外投资行为,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健康有序发展。


此后企业跨境投资进一步收紧。12月6日,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在答媒体记者问时表示,将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这一表态印证了市场对于跨境并购政策收紧的预期。


据去年12月11日《经济观察报》报道,监管部门在可能的审核条件中对海外房地产投资规模设置了10亿美元的交易门槛,但实际上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大宗交易数量有限。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中国资本在2013-2016上半年间进行的海外地产投资交易中,70%低于此门槛。


中金公司认为,中国此举并非要叫停海外投资,而是加强规范监管,对一些项目(如“一带一路”相关的)会继续支持,而对其他一些(如以监管套利为目的的)则可能会加强审核。


还有多个部门跟进。今年1月,国资委宣布加强央企境外投资的审查,其中包括对央企境外投资项目建立发布负面清单;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等。1月9日,银监会也发布相关规定,从融资渠道规范银行服务企业“走出去”。


出口球员转内销


日趋严谨的外汇政策之下,中国资本“先通过融资,花别人钱买俱乐部,养大了再加价卖给上市公司”的思路已无空间。


没能成功收购的王立从懊悔变为庆幸,而一些已收购成功的资本,则必须开始思考未来新路。在体育体制自上而下推动改革之际,刚刚开放的中国体育产业和尚属起步期的中国足球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


时代君了解到,包括收购国际米兰的苏宁集团和收购法乙欧塞尔的奥瑞金集团,已经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基地、开展青训的计划,前者在江苏以青训名义拿下土地,后者也已开启全国范围内的选址工作。


此外,在欧洲拥有足球俱乐部的中资,也在逐步把眼光放回了国内,拥有西甲格兰纳达俱乐部的双刃剑体育,其背后资方当代明诚已成功入主中超重庆力帆俱乐部。中资在海外的足球布局,逐渐开始反哺中国足球的发展。


“以前以足球为名义的金融行为走不通了,那就换条路继续走,”曾协助多家中资收购海外俱乐部的欧洲华人律师对时代君表示:


以前是金融资产游戏,现在做球员经纪,中资在国内寻找优秀的足球苗子,送到自己的海外俱乐部锻炼几年后再卖回国内,照样可以赚取利润,这对中国足球的发展也是好事。”


长期从事青训工作的前国脚高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至少到2023年以前,中国的职业球员都还是稀缺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球员在可见的未来,都会维持着较高的身价,这也是介入到足球产业的中国资本的绝佳机会。以前依靠金融资产升值的投资逻辑,改为以球员经纪为核心的投资逻辑。


从这个角度讲,严谨的外汇政策,或许为中国足球带来更长期也更正面的效果。


本文转载自时代周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大宝都开始进球了!大佬们还要在海外“买买买”?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