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腾飞需供给侧发力――中国冰雪产业调查(四)
依托中国筹办冬奥会的契机,中国冰雪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业内人士认为需在体验提升、人才培养及加强合作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上下工夫,完善供给侧建设,推动中国冰雪体育产业顺势腾飞。
依托中国筹办冬奥会的契机,中国冰雪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业内人士认为需在体验提升、人才培养及加强合作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上下工夫,完善供给侧建设,推动中国冰雪体育产业顺势腾飞。
提升消费体验 扩大冬运人口
滑雪指导员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着滑雪爱好者的转化率。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冰雪体育系负责人表示,首先要规范滑雪指导员教学培训体系构建。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滑雪指导员培训标准。
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目前引入了新西兰等地较为先进的培训体系,并尝试结合国情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滑雪指导员培训办法。业内人士认为,学习借鉴、中外结合是提升中国滑雪指导员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由于担心安全问题,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仍面临诸多阻碍。沈阳怪坡滑雪场总经理陈捷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校园里开设冰雪课程,讲授安全常识,并引导保险行业进入冰雪运动,在鼓励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时解除安全顾虑。
目前雪场建设如火如荼,对此万科集团冰雪事业部首席战略官伍斌提议,雪场建设需要有科学的考证和完善的规划,每座雪场都应该成为其相应级别的精品工程,着眼长久利用。“片面地增加雪场数量短期看对于增加滑雪参与人数有帮助,但长期看,低端雪场太多,则无益于冬季运动的发展。建滑雪场会破坏山地资源,因此要有好的整体规划。”伍斌说,小雪场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国家也要对雪场标准有明确规定,否则雪场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对于行业发展的破坏力比较大,不利于滑雪人口的提升。
加大冰雪体育专业人才库建设力度
产业人才短缺需要对症下药,在源头充盈活水。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在2015年10月首次招生,这是全国首家以冰雪体育职业教育为特色的高等院校。随着冬运热潮兴起,已有部分高校设置了冰雪体育产业方面的专业,河北等地正积极推进与北京体育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院校的合作,采取联合培养、交流引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冰雪专业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
黑龙江省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姜跃清认为,延长冰雪竞技人才发展路径将有效解决运动员再就业、竞技人才储备不足难题,缓解退役安置压力,并带动一部分人在冬奥会筹办、冰雪运动热潮中实现自主创业。
雪场数量的扩张将带动对雪场管理经营人才的需求,而基于该产业的特点,具备体育专业知识以及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最为珍贵。但在国内不少雪场,行政出身的管理者依然是雪场运营管理的主力军。
业内人士认为,雪场可从国外引进经验丰富的冬季运动产业管理人员,取长补短,借鉴经验。相关冰雪体育培训机构也可通过在线教育、实地培训等方式,为从业人员提供滑冰滑雪场馆运营管理、设备器材操作与维护、滑冰滑雪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输血”“充电”。
加强合作促消费 壮大冰雪服务业
随着冰雪体育消费热潮的不断攀升,还应加强区域内的协调与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冰雪体育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黑龙江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共10座雪场,有8个经营主体(有两家拥有两座雪场),2016年累计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0%,冬季滑雪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以前,亚布力景区的雪场间无序竞争问题严重,2014年景区管委会对10家雪场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滑雪教练分配给各家雪场;10家雪场服务细则统一;收入统一进入一个账户再按照人次等比例分红;预定平台统一,客人预定哪家就去哪家。通过整合规范,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
黑龙江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等人认为,旅游业带动性强、乘数效应大、综合效益高。东北、华北、西北等冰雪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实施区域内“协同作战”,整合区域内冰雪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产品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并发掘各地冰雪体育的差异化优势。
资深体育事务专家于航认为,目前国内大众冰雪体育消费模式已从单一的体育服饰、体育设施消费,发展为体育场馆付费运动、目的地滑雪+度假+旅游等多方位的消费需求,因此,产业主体更要在服务上提升质量,提升高附加值服务产品的比重。
长春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张政明认为,应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冰雪体育产业,降低经营成本,为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商学院院长易剑东表示,要着力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扶持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信息与传媒等行业协同发展,保障冰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转载自新华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产业腾飞需供给侧发力――中国冰雪产业调查(四)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