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女排里约夺冠是设计好的
作者高大胜,国家队体能教练。七年服务七支队伍50个奥运冠军的体能训练师。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夺冠至今已经过去七个月。
对球队的赞誉、对郎平的崇敬、对女排精神的重温,各种热潮曾铺天盖地涌来。
时隔半年多,再重新审视这段奇迹般的历程,我们除了将那份感动常放心头,更应该有一份理性的思考:中国女排成功的真正秘诀是什么?在球迷看不到的背后,全队又为冠军做了些什么样的努力 ?精神力量到底在夺冠过程中起了多大的作用?除了精神,中国女排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长期跟随中国女排的体能教练高大胜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女排夺冠是设计好的》,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作为直接见证者和参与者,她以自己的所见所思,从运动科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女排的这个奥运周期进行 了自己的分析解剖。在这里,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中国女排,不一样的金牌之路。
2016年,中国女排在里约神奇夺金,是当届奥运会乃至整个这一年中最令国人振奋感动的时刻,没有之一。
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说郎平指导有多么厉害,她高瞻远瞩、善于用人,在赛场上临危不乱,最后拿下了冠军;另一类说女排小组赛打得多么惨烈,打巴西又是如何神奇逆袭,最后一路登顶……最终,中国女排被冠上了女排精神的标签。
最近在看一本书《刻意练习》,里边是向大众普及的是从新手到大师的“刻意练习”法则。于是,我尝试着把这个黄金法则用在中国女排的身上,试图找到他们成功的秘密,那个藏在女排精神背后的胜利的关键。
在《刻意练习》的封面,我看到了郎平指导的推荐语,她说:“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那不是靠讲故事或者喝鸡汤得来的,关键是平时的练习。”
是的,老女排的精神,吃苦耐劳算是一个,但是如果你只能吃苦耐劳,你做的就不是“刻意练习”,而是它的反面“天真的练习”。如果你每天的练习都不是正确的,即使你花了时间,好像也会变得南辕北辙,离成功越来越远。
郎导这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仿佛一下子窥视到了女排成功的秘密。
天真的练习 低水平勤奋
作为国家队的体能教练,我在2011年就有幸短暂跟随球队备战伦敦奥运会。2014年,我再次进入中国女排,这一次算是完整的接触这支当时不怎么被看好的队伍,有机会可以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支其实说来好像还挺神秘的队伍。
我相信对女排姑娘来说,可能他们每天接触的只是训练训练再训练。当然,无论你是想学习一些生活技能,还是说想要提升一些工作能力,你都离不开学习和大量的练习。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就变成了《刻意练习》中的“低水平勤奋者”——你花了很长时间去练习,不断重复,但其实这样的重复练习,我们只能叫作天真的练习。
我们都试图找到练习的捷径,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我们试图花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然后变身成为天才。当我第一次读到“1万小时定律”的时候,我傻眼了,因为1万小时换算下来,如果我想在某方面成为专家,如果每天只练习一个小时,真的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能够成为专家,我有些沮丧。
所以我们都试图寻找一种方法,那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提升你在某一方面的技能水平。这种方法,被中国女排找到了。
冠军是被“设计”出来的
如果要我说,中国女排和其他项目队伍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我觉得真的还挺难说的。除了女排精神,还有点儿啥呢?精神不能当饭吃,每天消耗一点,精神其实很容易被人淡忘。
我更想说,说中国女排夺冠是被“设计”好的,设计详细,计划周密,虽然惊心动魄,但是一切尽在掌握中。这时当你再看到他们的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你就知道,成功不是用女排神奇这样一种“神力”就可以实现的,而依靠是一种精细化的、刻意的练习。
如果外人总是用“女排精神”来描述中国女排这样一种境界,或者说评价她们都是有天赋的天才,其实她们是不高兴的。即使是再有天赋的天才,也是背后花了无数小时的刻苦练习,这些大部分人是看不到的。如果你单用天才天赋来概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一种不公平,岂不是在说他们没费吹灰之力就夺冠了吗?
当然很多人还是愿意用女排精神来概括这些,所以就有了无限种的女排精神定义,只要是好的、优秀的,都把它叫做女排精神。但是,当你把好好地这支队伍做一个解剖,你会发现这支队伍没什么神奇之处,一切其实都在掌握之中。我更愿意用“精”这个字来形容中国女排——精细的精。
刻意训练需要优秀导师
强调“设计”,并不是否认郎平教练在女排夺冠中的作用,恰恰相反,设计需要一个优秀的导师。郎平是绝对的王牌教练,在我看来,在这个“刻意训练”的过程中,她做到的并不是发现一个张常宁或袁心玥或朱婷。她的工作并不单单是挖掘某人的潜力,而是真正的把手下的兵聚齐,开发他们所有人的潜力。
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美国队、巴西队、塞尔维亚队都各有实力,可以征服全场的球迷。与她们比较,我们的优势可能就在于优秀的教练。郎平是全中国最会打排球的人,也是中国最懂排球的人,她的最厉害之处,应该是她在排球领域的优秀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其实以前很多人做过讨论,说如果所有国家队的教练都由奥运冠军来做,是不是我们能拿到大部分的金牌呢?其实不然。比如社会上有很多人擅长某些技能,你要他们做某样工作,他们可以非常出色地完成;但是如果你想让他们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教授出来,很多人可能做不到。体育也是这样,并非每一位优秀的运动员,退役后都可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练,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这就是我想说的,中国女排拥有世界上最厉害的排球导师。若你也想在某方面取得一点点卓越的成就,我建议你选一个优秀的导师,这可能是你获得成功的唯一捷径,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早在郎平上任之前,其实她就已经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女排在世界排坛的地位和基本情况,当她开始执教中国女排时,也制定了大周期和小周期的训练目标。其实在2015年之前,她实行大国家队的概念时,就不停召集全国最优秀的运动员,分期分批来集训挑选,最终留下了最优秀的团队。我不能说每一个人单拿出来都一定是那个位置最优秀的运动员,但是,郎平把她们组建成了一支最优秀的队伍。
认清了国际形势,分析了对手的细节,掌握了我方人员的基本情况,真正的训练才刚刚开始。那个时候已经是2014年底了,距2015年世界杯不到一年,距2016年奥运会也不到两年。
但是只要目标明确,自我定位准确,你就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去跑,接下来只是跑得快与慢的问题,而不会在方向是出错。正如郎平在接手国家队时所说,可能她不一定会带队夺取奥运会冠军,但是她一定尽全力为中国排球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为她构建了这样一个优秀的选拔体制。
所以说,在“刻意练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尽可能缩短你获取成功的时间。对自己了如指掌,又善于观察别人,有了最精准的定位和目标,那么你才不至于绕路走。
16对14,最强教练天团
在郎平周围,还有一个人数庞大的科学教练团队。
2015年9月,中国女排前往日本参加世界杯,一路过关斩将夺取冠军,并获取了里约奥运会的入场券。等到进行全队合影的时候,眼睛尖的记者发现,好奇怪啊,队里一共才14名运动员,教练组居然有16人。也就是说,如果让每个教练组成员对1名运动员,结果还是会多2人。
当然,有关于技术方面的教练并没有那么多,但是队里至少做到了,每一个位置都配有一名专门的教练。也就是说,平均一个教练指导3到5个人左右,这样,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反馈的机制和过程。甚至每练一个动作,教练就会有一句指导纠正,这样的一个反馈是非常高效的。
说到这个,有点类似于乒乓球队的教练阵容。国乒的教练配置也是如此,丁宁、李晓霞、马龙、张继科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位专职的教练去指导,让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高效的训练。
女排的每一位教练白天进行技术指导,而晚上当运动员进行技术录像学习的时候,他们也在学习。他们不是学习一单纯地如何把队员教好,而是他们自己要不停学习新的打法,模仿对方的打法。他们只有认真学习,第二天出现在训练场上才能够把模拟做到极致,比如发球和进攻如何给中国队制造麻烦,这样做的目的显然也是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为保证训练时间,永远赶早班飞机
女排姑娘们一般是上午9点开始训练课,持续进行到10点半左右,进行短时的休息和能量补充。大概5分钟之后,她们就会恢复训练节奏,直到午饭的时间——经常是到1点半钟,才能坐班车回到食堂吃饭。接下来午休之后,3点半开始恢复练习,大概会重复上午的节奏,一直训练到晚上7点半钟左右闭馆,回家。这样算来,每天大概有8小时的训练时间,每周重复六天,周日休息。
她们其实抓紧了一切时间在训练,即便是外出集训,那么郎平也一定会选择最早一个航班,然后尽快在中午之前抵达训练基地,用她的话讲只是觉得早班飞机不会晚点。其实队员们都知道,她是为了下午的时间不会被浪费掉。
其实在训练的过程当中,专注和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并不是你简单的时间投入,就会带来非常满意的结果,想要取得成就,你的投入必须是高效而专注的。正如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成为美食家。
说到高效的练习,其实姑娘们并不是反复每天只做这一件事情,打排球需要提升多方面的能力,不同位置的队员,所需要的身体能力也不一样。这需要他们反复去练习基本功,反复的进行模拟比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找出不足之处,并且深刻聚焦在这些地方,让人们能够快速地取得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练们也在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能力,直到找到最适合每一位运动员的不同的方法。
看“电影”?创建最有效的心理表征
中国女排每天下午的针对性练习,都是分组进行的。如何突破训练的瓶颈,秘密就在这里——你必须找到自己的特定弱点,然后快速攻破。
你以为每天白天8个小时的训练之后,吃了晚饭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看韩剧了吗?错,姑娘们必须抓紧时间,尽快做完治疗和康复,然后聚在一个小黑屋里,或者是分组聚在房间里看“电影”——技术录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我非常佩服郎导的还有一点,就是看录像并不只是运动员的作业,在每看一次录像之前,她会要自己把录像全部都过一遍,然后根据不同的场上位置,分别写出不同位置的技术特点,然后再交给每组的运动员来看。这就好像是儿时妈妈喂孩子吃饭,她一定会先把食物消化一遍,把它磨碎,在一小口一小口慢慢的送到孩子们的口中,这样孩子们才能把它消化好。
而且每次开会时,郎导还要留下作业和提问,队员们必须要把这些战术背下来,把他们当日看过的每一位对手的不同技术特点背下来。教练随时提问,美国队的主攻希尔什么特点?巴西队的主攻有什么特点?俄罗斯队的进攻点在哪里?这些必须是每个人都要烂熟于心的。
这些印刻了《刻意练习》里所提到的反复大量的练习,以及有效的反馈机制。历史都是相似的,所有的成功都遵循这样的规律,练习总结出来的这些规律适用于每一个项目。
这个练习的过程,用“创建心理表征”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当我们的大脑正在思考某种物体、某种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时,会有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它们就是心理表征。比如在提到蒙娜丽莎的时候,人们上第一时间就会在脑海中马上闪现出那幅著名的油画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你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排球场上训练的技能是身体技能,但是创造适当的心理表征,也是必要的。对于接球运动员来说,对手是什么样的打法、何种出手方式,自己的身体需要做到怎样的反应,自己是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动,这些信息是可以从技术录像上取得的,并在记忆中储存起来。在临场遇到时,就可以快速从知识库里,找到相应局面的解决方法。比如,当优秀的主攻手跳起至空中接触球前的一秒或半秒,在观察球网对面的对手摆出的阵型时,她一定会在那一秒半秒内,脑海中产生出多个打法。最优秀的排球二传手,也可以通过余光来判断和感知,球网对面的几名选手是怎样移动的。其实她们并非比常人反应快多少,这只是一种心理表征,是经过多年的训练获得的及时反馈。
排球场上训练的技能是身体技能,但是创造适当的心理表征,也是必要的。对于接球运动员来说,对手是什么样的打法、何种出手方式,自己的身体需要做到怎样的反应,自己是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动,这些信息是可以从技术录像上取得的,并在记忆中储存起来。在临场遇到时,就可以快速从知识库里,找到相应局面的解决方法。比如,当优秀的主攻手跳起至空中接触球前的一秒或半秒,在观察球网对面的对手摆出的阵型时,她一定会在那一秒半秒内,脑海中产生出多个打法。最优秀的排球二传手,也可以通过余光来判断和感知,球网对面的几名选手是怎样移动的。其实她们并非比常人反应快多少,这只是一种心理表征,是经过多年的训练获得的及时反馈。
女排精神于你何用
当然,我并不是说姑娘们只要认真训练就能够有一番成就,在训练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境与迷惑,在这个时候精神就会派上用场。我并不想说精神是万能的,但是这种女排精神确实印刻到了每位队员的骨子里面。
每天8小时的训练,上班的人还有个年假或节假日,对于年纪还小的运动员来说,必须想尽办法不断说服自己坚持训练,保持训练动机。这也是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很大的区别,个人项目只要你实力够硬,说服自己就可以了;集体项目要想取得胜利,团体里的每位成员都必须有一直的目标,都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打造最优秀的团队,夺得团队的胜利。但凡一个人做得不够,团队整体的实力都会受到影响,有些可能是致命的影响。
这里还是要说到郎平,她用自己的个人实力创造了个人品牌,即使女排队员可能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绝不会质疑主教练的能力。主教练说要带领中国队去奥运会的舞台,那姑娘们多少年来的努力自然也有了继续前进的十足动力。动力一定是一种强烈的渴望,无论目标多么艰难,你都会渴望去实现。尤其当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看到了取得的成果后,这一定会坚定你继续走下去的想法。这种技能本身,就可以成为你动力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世界,由于科技的发达,我们的世界正在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发生着变迁。两百年前,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会一门手艺,就足够好好过上一辈子。但是40年前存在的许多工作,现在已经改头换面了,很多人在职场上可能需要频繁换工作。
那么,这样一种快速变迁的社会,我们如何做好准备呢?我想只能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去学习新的技能,来适应这个社会的变迁。如果你没办法改变世界,那么你只能为它而改变。此时,强大的学习力就会变得异常重要。我的人生我来主宰,你可以通过这样的练习方式,设计和完善自己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我爱排球,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原来女排里约夺冠是设计好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