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美国演讲:从四个方面抓住中国5万亿体育产业机会

这是邓亚萍作为投资人身份的首次国际亮相。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详细阐述了,中国的体育消费经历着从免费到付费,从专项到跨界,从大众到小众,从参与到体验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为体育从业者带来更多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2017-03-27 11:55 来源:钛媒体 0 121363


禹唐体育注:

作为世界最顶尖的商学院之一,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经常会邀请来自全球的知名商界领袖及政要,给师生校友们做交流分享。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中国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携程旅行网CEO孙洁等国内大佬都曾是哥大的座上宾,而这次哥大迎来的是乒乓球奥运冠军、体育行业投资人士邓亚萍。


美国当地时间3月25日下午(北京时间3月26日),已作为投资人的邓亚萍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BS)举办的 China business Conference 上发表了主题演讲,首次在国际舞台分享她对于中国体育产业创业和投资的趋势观察。


这是邓亚萍以投资人的新身份首次在海外亮相。她作为投资人首次在中国的亮相则是在2016年12月钛媒体T-EDGE年度国际盛典上,清晰的讲述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命门”。那次分享也获得了广泛好评和热议。


在今天美国哥大的演讲中,邓亚萍更多讲述了她对投资机会的观察,她说“中国的体育消费,正在经历一个从免费到付费,从专项到跨界,从大众到小众,从参与到体验的升级过程。” 这可能是对于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热”的最好注解。


去年10月,钛媒体还曾独家报道,邓亚萍发起50亿体育产业基金,正式杀入投资圈。从著名体育人到投资人的职业生涯转型,邓亚萍对于国内体育产业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和专业的洞察。


国家对体育产业总规模的前瞻预测,是一个超过5万亿元的大市场。在邓亚萍看来,无论是中国资本强势入欧洲足球俱乐部,还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巨资购买赛事版权,亦或是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跑马拉松,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和塑形,这些都是中国体育产业逐渐“火起来”的一个小缩影。


邓亚萍认为,体育产业的蓬勃与中国正在经历的新一轮消费升级浪潮密切相关。


由80 后、90后甚至00后群体组成的新兴中产阶级群体,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的消费主力。消费方式也开始从“应付生活”转变为经营生活、享受生活,体现在体育上,即是对运动的专业性,品质感和个性化需求更为突出和强烈。


同时,她还在哥大演讲中详细解读了体育产业趋势的四大特征:免费到付费、专一到跨界、大众到小众、参与到体验。


四大趋势中,最直观的就是体育直播从免费到付费的变化,海外内容供应商正积极拥抱中国市场。付费浪潮的出现,本质上是消费的品质化需求,用户追求更好的产品内容和服务体验,也为体育从业者带来了更多流量变现的可能。


同时中国体育消费也在经历着,从专项到跨界,从大众到小众,从参与到体验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最终走势,决定着中国的体育产业能否实现产业间的良性循环。


我们正在迎来体育产业投资和创业的最好时代。


附:以下为邓亚萍哥大演讲全文(中文版译文),略经钛媒体编辑:


很高兴能有机会以一名“体育人”的身份,来和大家分享我对中国体育产业的一些看法和认识,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消费升级下的体育产业》。


在座的各位也许不是体育行业的直接从业者,但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也许能感受到体育产业在中国突然“热”了起来。


从大范围来看,比如中国资本强势注入欧洲足球俱乐部,国内互联网公司巨资购买赛事版权;从身边的小事来看,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跑马拉松了,比起看奥运的金牌榜,大家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和塑形。这些都是中国体育产业逐渐“火起来”的一个小缩影。


另外一个数字——“五万亿”——相信很多人也有所耳闻。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5万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步行15分钟内达2平方米的发展目标。目前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7万亿,和1.46平方米。,这一文件似乎成为了中国体育热的起始点。


事实上,经济发展除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之外,真正的推动力应该是这个市场上真实的消费需求。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大家对文体娱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最近 Economist 报告 China Gets Its Game On,目前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达到2.25亿,而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从800美元跃升到3000美元将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居民消费更新换代、休闲娱乐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


过去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逐步向消费驱动型转变,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根据Economist智库数据,目前中国年个人消费总额已突破4万亿美元,未来十年个人消费的增速还将保持 6%以上,高于GDP增速,预计到2030年个人消费总额将比2015年高出3倍。


而中产阶级扮演着社会消费主力的角色,由80 后,90后甚至00后群体组成的新兴中产阶级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对他们而言,消费不再只是一个经济实用的过程,而是一个寻求自我和个性化的过程。


因此,新一轮消费升级浪潮,从应付生活转变为经营生活、享受生活的过程,也正是传统的生存型、物质型消费开始让位于发展型、服务型等新型消费的过程。而体现在体育上,即是对运动的专业性,品质感和个性化需求更为突出和强烈。


中国的体育消费,正在经历一个从免费到付费,从专项到跨界,从大众到小众,从参与到体验的升级过程。


免费到付费


近年来人们对于体育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升级变化。几年前,大家对于体育消费的认知还“近乎为0”,以体育产业最传统的体育观赛为例,过去去现场观赛,都以免费内部拿票为荣,而如今免费赠票越来越少,重要比赛的球票更是一票难求,球迷纷纷加价从二级市场购买。


曾经的网络视频看球几乎全部是免费,而早期的付费观看先驱者,则死的非常惨。比如某“英超付费先烈”公司,在07年以5000万美元将未来三年的英超版权收入囊中。推出单月188元,包赛季1880元的套餐,不分销各大卫视,最终血本无归。


自2010年开始,某体育公司接下英超大盘,逐步推进,付费模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当前赛季,版权已分销到央视,数字付费频道,大型体育新媒体,IPTV,OTT等多个渠道,共计27个转播平台。


数据显示,相比2013-2014赛季,2014-2015赛季的付费电视频道订阅用户数增长了67%,而在付费电视领域,其旗下的收费电视频道320万付费订阅用户观看了揭幕战,网络总播放量更是达到了1亿。同样的模式也被另一家门户巨鳄采纳,15年该门户购得NBA独家网络直播版权,深挖赛事IP内容。会员可选择不同的套餐包括单场观赛券,“球队通”,“联盟通”等等。其会员收入已占据总收入的15%,并仍然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


体育消费从免费到付费的变化,实际上是消费的品质化需求,追求更好的产品内容和服务体验,也为体育从业者带来更多流量变现的可能,有利于体育产业往更加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专一到跨界


消费升级的另一体现,在于由过去的单一体育属性的锻炼活动,升级为跨界音乐,娱乐或是组合多项运动的更多元化的运动方式。以健身为例,在健身热潮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还是传统的方式,枯燥乏味的器械训练和健身房千篇一律的装修风格。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健身越来越普及。


2015年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20%,达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达到663.77万人,同比增长21.3%。而健身房也从传统的枯燥的健身房器械训练,变为更娱乐化的精品健身运动中心。


在北京的国际化和商业化程度较高的CBD地区,开始兴起新潮的“跨界精品健身房”。酷炫的灯光音响,DJ在房间中央打碟,墙上随处可见文艺的字画,还有专门的“吧台”供应健身饮品,果汁和沙拉。吸引了众多年轻白领和国际友人的光顾。一些俱乐部还会跨界娱乐领域,如联手唱片公司定期举办专辑发布庆祝活动。个性的升级和跨界带来了更大的议价空间,满足了更多年轻时尚的精英人群消费升级的需求。


体育消费从专项到跨界的变化,实际上是消费的个性化需求,追求彰显个人的价值主张和生活品位,需要体育从业者思考如何更精准定位,更有效迎合目标人群,也有利于体育产业与文化、娱乐融合,更普及更深入人们的生活。


大众到小众


近两年,体育运动的参与还呈现了从大众运动转向小众运动的趋势。伴随着冬奥热,冰雪项目成为了新兴的小众体育热门。滑雪又成为了其中最热的新兴户外运动。


据统计14-15雪季国内滑雪人次达到1250万,环比增长21%,人均消费100-600人民币。 而曾经“高冷”的贵族运动冰球也逐渐普及,现如今越来越平民化,很多中产阶级的孩子都投入到冰球的培训中。在北京,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诞生了近百支青少年冰球队和俱乐部,有2000多名青少年冰球运动员。


冬奥带来的冬季运动热潮带来了冬季运动整条产业链的爆发,其中基础设施和个人装备目前市场容量都已达到数十亿市场规模。传统服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始切入培训,购票,租用设备,保险医疗,社交分享等等领域。


从大众转向小众运动证明了消费升级的一个普遍趋势,即从“随大溜”转变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过程。


参与到体验


体育消费升级还有着一个显著的趋势,即从简单的参与到深度的体验。这一点在体育旅游领域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体育休闲旅游在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发达国家中已具有成熟的规模,体育休闲旅游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例如,攀岩、高山滑雪、探险、海边冲浪以及蹦极等都是国外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英国每年参加高尔夫球的旅游的人数高达300多万人,而被称为“欧洲屋脊”的瑞士,每年接待滑雪旅游项目的国外游客高达1500多万人,而德国每年都有多于200多家的旅行社积极组织自行车旅游。


随着人们的健康旅游意识以及绿色旅游意识的逐步提高,中国的体育旅游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而更愿意去进行深度体验式的体育式旅游。温泉高尔夫旅游、沙漠探险、漂流以及攀岩等新潮的体育旅游项目在我国均取得了较快发展。


2016年中国政府出台政策,提出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到2020年,全国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体育消费从简单参与到深度体验的变化,实际上是消费需求个性化、品质化、专业化的综合体现,体育将与教育、文化一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总结


中国的体育消费经历着从免费到付费,从专项到跨界,从大众到小众,从参与到体验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仅仅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变化的几个小小缩影,而正是这些变化将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最终走势,也为体育从业者带来更多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作为一名投身体育投资人,去年,我成立了“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致力于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尽一份力,让体育的健康和运动的快乐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也欢迎热衷于、有志于体育产业的朋友来与我们一起探讨与合作。


本文转载自钛媒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邓亚萍美国英文演讲:从四个方面抓住中国5万亿体育产业机会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