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泡沫论的背后,是新科技企业创新力的下滑

日前,美国知名财经媒体CNN Money撰文称,可穿戴设备作用有限,厂商昙花一现甚至可以说黔驴技穷,穿戴式泡沫显然已经破灭。

2017-03-20 10:00 来源:钛媒体 文/孙永杰 0 28264


禹唐体育注:

日前,美国知名财经媒体CNN Money撰文称,可穿戴设备作用有限,厂商昙花一现甚至可以说黔驴技穷,穿戴式泡沫显然已经破灭。


其主要的依据是美国Hero系列运动相机和Karma无人机制造商GoPro和手表及健身追踪器制造商Fitbit股价创下历史新低(GoPro股价今年已累计下跌17%,Fitbit累计下跌25%)和销量的下滑。


事实真的如此吗?


说到股价,就在CNN Money可穿戴设备泡沫论发布之时,GoPro宣布裁员270人,并预报今年第一财季营收达到预期上限,约为2.1亿美元。


与此同时,GoPro还宣布将把2017年的营业费用压缩2亿多美元,并恢复EBITDA(未计利息、折旧、摊销及税项前盈利)盈利能力。受到这些消息的推动,GoPro股价大涨逾11%。


至于销量,各市场统计机构因为统计标准和方法的不同经常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去年第三季度,统计机构在发布智能手表出货量时的严重分析,即市场研究公司IDC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下降50%,而其同业竞争公司Canalys则指出同期智能手表出货量上涨60%。


我们在此列举这些事实是想说明股价和销量尽管对于衡量某个企业在相关产业中的竞争力和前景具备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因其易变性(例如统计机构的不同和企业的某些举措对销量和股价的影响),又不能成为惟一的标准。


其实从去年诸多统计机构对于Fitbit所处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全年的销量统计看,Fitbit依然处在全球第一的位置,且销量仍呈现同比增长。


我们在此以IDC的统计为例,去年按销量计算,Fitbit以2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位,同比增长2.4%,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虽然仍是第一,但Fitbit的市场份额与2015年的26.8%相比,下滑了4.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率仅是整个市场年均增长率25%的1/10。


如果我们将统计放眼到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前5厂商中发现,Fitbit在同比增长的厂商中增长率垫底,苹果(主要是Apple Watch)更是同比下滑7.9%,是前5大厂商中惟一同比下滑的企业,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4.2%下滑到去年的10.7%,下滑幅度达3.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市场份额和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且超过行业年平均增长率的企业只有中国的小米和三星,而它们均是非美国企业。不知业内从中看到了什么?我们认为所谓可穿戴设备市场给业内造成前景不明,甚至是泡沫,更多在于美国相关的企业表现不佳。


原因何在?


这里我们依然以Fitbit为例来看看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众所周知,从可穿戴设备的形态和特点看,与可穿戴设备另一大门类的智能手表相比,智能手环的功能更简单、专一和有针对性。


不同于苹果的Apple Watch功能和应用上的大而全,Fitbit在可穿戴设备崭露头角的品牌恰恰相反,正因其在运动的计步统计、健康监测领域做得出色最初才脱颖而出。对于他们来说,功能少而精,即便只专注于健康监测,也即是说,Fitbit创新的价值或者核心就在于健康监测,但事实又是如何呢?


加州州立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称,Fitbit手环的心率追踪器数据“严重不准确”。该大学研究人员使用Fitbit旗下的Surge手表和Charge HR手环对43名健康的成年人进行了测试。


受试者测试时将被连接到能够制作心电图的BioHarness便携式生理信号测量系统,来记录用户的心率数据,从而与Fitbit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


通过用户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数据对比,研究人员发现当用户在高强度运动时,Fitbit的设备会误测用户的心跳数据,平均每分钟要增加20次之多。因此,Fitbit设备不能用于提供有意义的用户心率测算。


无独有偶,印第安纳州波尔州立大学和WTHR电视台联合发布的一份独立调查显示,Fitbit Charge HR计算用户心率的数据并不精确,平均误报率为14%。该报告称,在心率问题上,每分钟误报20次或30次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心脏疾病的用户。


与此同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此前发布的研究表明,智能手机的计步应用精度已经足够高,在精度上完全可以媲美可穿戴设备,甚至更优。


研究报告中对多款App的计步功能进行了统计,误差在-6.7%~6.2%之间,而可穿戴设备的误差在-22.7%~1.5%之间。最后该研究小组给出的建议是,考虑到有超过65%的成年人随身携带智能手机,而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率不足2%,手机可以作为通用的健康追踪设备使用。


也许正是基于上述的原因,美国消费者报告在追踪了800名成年人佩戴可穿戴设备的研究测试结果称,大多数人佩戴Fitbit,每周行走5~7万步。但六个月后,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的体重或血压有所改善。一年后,90%的人停止使用Fitbit。


需要说明的是,消费者报告的健身追踪器测试指标包括步数、心率监测的准确性等这些核心关键指标。当然Fitbit本身并不具备减肥和调整血压的功能,但如果连产品核心的监测和获取准备数据的功能都不具备或者误差过大,又谈何为实质性的减肥和血压调整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呢?


如果连最简单和聚焦的核心功能都不如本身就存在极强替代性的多功能智能手机,只能说明Fitbit核心创新能力的忽视,甚至是缺失才是其股价和销量下滑的根本。


再看CNN Money报道中重点提及的GoPro,由于运动相机市场的疲软及诸多对手的竞争,其在去年10月推出了自家首款消费级无人机Karma,宣布进入无人机市场,此举曾被业内认为是GoPro能否翻盘的关键。


不幸的是,GoPro最终因为断电炸机问题召回了售出的2500架Karma无人机。更关键的是,在创新性的功能上Karma与无人机领军品牌中国的大疆相距甚远。例如Karma没有智能避障和自动跟随功能。其次,Karma的体积与同为折叠无人机的大疆Mavic Pro相比要笨重,且价格高企。


其实岂止是GoPro,之前被业界寄予厚望美国的硅谷创业公司3D Robotics、Lily等无人机在大疆面前也纷纷折戟,甚至连美国知名的科技媒体The Verge发出“提起无人机,大家第一个恐怕就会想到大疆。


这家来自中国深圳的公司已经成了无人机的标志性符号,它创新和快速的迭代让对手们望尘莫及,如今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惟一对手恐怕就是自己了。”的感慨。而从《今日美国》网站盘点2016年科技圈7大科技创新中大疆独占两席看,创新才是在产业中前行和领先的根本。


综合上述的分析,加之此前屡屡曝出的生物科技公司Theranos、无人机企业Lily、混合现实初创企业Magic Leap等造假的丑闻,我们认为,CNN Money的可穿戴设备泡沫论仅是表面文章,利用市场的泡沫论来掩饰以Fitbit、GoPro等为代表的美国新一波科技企业创新力的不足和下滑才是真。


本文转载自钛媒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可穿戴设备泡沫论的背后,是新科技企业创新力的下滑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