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品牌” 助力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委员热议的话题。

2017-03-15 10:00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李雪颖、曹彧 0 114432


禹唐体育注:

体育产业是“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委员热议的话题。


待开金矿需结构性改革


“近几年,体育产业吸引了民间资本的高度关注。在46号文件和系列文件的指导下,体育产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借助筹办北京冬奥会的热潮,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将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并对到2025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这一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原主任马继龙如是说。


感受到体育产业的繁荣,并通过调研等形式了解基层的情况后,马继龙很感慨,“46号文件印发后,在政策落地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有很多需要补空的地方。调研中,我们注意到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整体结构经常用几个数字来说明,而这些数字尚缺乏权威性和针对性,还需要更加严谨的数据。”


马继龙认为,产业需要政府主导,政府文件引领,动员社会资本投入,还需要一定的引导资金做引入。社会资本看到体育产业是一块待开发的金矿,投了不少资金,但真正有效供给的很少,基本是“买买买”,买现成的体育赛事。目前体育产业的投融资体制单一,基本是政府一家投,很少有民间资本跟进,民间资本进入后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好现象是投资更加多元化,但仅是一味地“买买买”。体育产业不能一蹴而就,是相对来说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的朝阳产业。因为这与品牌建设有关,而品牌建设需要市场不断地培育。


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表示,46号文件提出,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牵头承担各类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在体育产业的结构性改革方面,他认为,建议科技部设立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专项科研资金,加大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中心承接国家科研项目。国家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定期交流培训机制,组织专家到体育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交流和培训,开展科研工作上的交流培养,帮助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科研队伍。企业从国外引进研发、检测设备,给予税费优惠。对对接国外科研机构,引进技术和人才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科技主管部门在科研经费、项目奖励等方面给企业自主建立的科研中心更多支持。


卞志良建议,要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及并购,助力企业走出去。中国体育产业现状是:产能大,品质差;企业多,规模小;代工多,品牌少;缺乏国际品牌和大型产业集团。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下,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品牌竞争和国际标准制定。


全方位发展需协同推进


去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改委等八个部委联合印发《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山地户外运动产业规模要达到4000亿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对这一目标的实现信心十足。他说,火爆的户外运动市场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体育产业的巨大潜力。为了实现4000亿元的目标,中国登山协会也将通过全方位的举措进行推进。王勇峰介绍说,一是建立“点、线、面”立体、多元的山地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体系;二是在全国积极开展登山、户外越野跑、攀岩、攀冰等各类赛事活动,并规范安全赛事;三是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和龙头企业;四是完善产业链和产业带,同时全面提升产业标准。


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这一发展要求同样适用于体育产业发展。王勇峰说,目前中国户外运动相关企业做得很好,我们的企业重视生产制造,质量不错,但是研发所占比重小,应从各方面转变观念,增强研发力量,用新科技留住消费者。


卞志良认为,在国内举办的重要比赛中,使用国产品牌,以赛事引导群众健身消费理念,也是全方位推动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说,2017年天津全运会、2019年篮球世界杯、2021年陕西全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要赛事在中国举办,国际赛事是培育国际品牌的重要平台,每年国家在赛事举办中采购大量国外品牌器材,费用大,在倡导节约办赛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在扶持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建议国家体育总局及各项赛事组委会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优选民族品牌。本着节俭办赛原则,降低国外产品采购比例,这是一种民族自豪。通过政府采购引导,鼓励国内企业争取国际认证,降低费用,发展国内企业,也通过赛事向全球展示本国制造水平和品牌。


本文转载自中国体育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打造“中国品牌” 助力体育产业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