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产业直线升温 错位发展形成合力是关键

北京冬奥会可谓意蕴深远,而借冬奥会筹办之势,京津冀冰雪产业热度直升。三地政府频出政策松绑产业,敏感的资本也开始集结,冬奥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神来之笔”。

2017-03-03 16:00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肖玮 0 94550


禹唐体育注:

“着眼精彩非凡卓越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


北京冬奥会可谓意蕴深远,而借冬奥会筹办之势,京津冀冰雪产业热度直升。三地政府频出政策松绑产业,敏感的资本也开始集结,冬奥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神来之笔”。受此带动,沿北京的辐射带向北延伸到张家口直至内蒙古,正逐渐形成一条冰雪产业带。从政府到企业都在新的风口下寻找新商机,期待以新模式进一步激活市场。


冰雪产业直线升温


对于京津冀滑雪产业的爆发式发展,从事滑雪培训的张岩颇有感触。作为魔法滑雪学院创始人,张岩回忆说,2014年以前,从事滑雪培训特别艰难,当时全国拿到国外滑雪教练证书的不到10人。“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滑雪教学体系,很多教练用培养运动员的方式来教普通人,效果不佳。教练自己会滑雪,但不知道如何教别人。我们2011年想引入美国成熟的滑雪教学体系,让国内滑雪教练有方法可依。但当时美方因中国市场整体发展不佳等原因不愿意合作。申冬奥成功后,中国提出要推动3亿人上冰雪,这大大刺激了市场神经,国外的教学体系也被顺利引入,现在我国已有数百名教练通过国外系统培训,可持证上岗。”


“申冬奥成功之前,到中小学去招生常常被拒绝,理由是滑雪太危险。近两年,北京等多地都在推行‘校园冰雪计划’,所以现在是经常被学校邀请去进行滑雪方面的介绍和招生。”张岩说。


作为北京周边首家滑雪场,也是全国首家采用人工造雪的滑雪场,石京龙曾是众多滑雪爱好者的滑雪缘起之地,该公司董事长朱向晨谈起滑雪行业的持续升温也是感慨良多。“现在看来十分巧合,当初取名‘石京龙’,主要是因为公司在石家庄和北京都有产业,再加上滑雪场的东边就是龙庆峡,所以就集三地之名于一体。现在看来这个名字与京津冀协同的战略十分吻合。”朱向晨对当初的“先见之明”颇有点小得意。


朱向晨回忆,石京龙滑雪场是1999年动工并开业的。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外界的舆论压力。刚开始,一提滑雪,大家都认为是滑雪专业运动员参加的运动,普通百姓不可能参与。“在开业之前,外界对我们有很大的质疑之声,主要集中在北京人工雪场有没有问题,消费能力是否跟得上。但滑雪场正式营业后,这些都成为了不是问题的问题。石京龙开业第二年就呈现异常火爆态势,当年春节期间,所有的员工都忙到无法按时下班,而公司给员工买工作餐的车都停不进停车场。”朱向晨称。


也正是看到石京龙的成功,在随后的几年中,包括昌平雪世界、南山滑雪场、怀北滑雪场等相继开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600多家滑雪场,北京周边有超过20家雪场。眼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冬奥会契机下分得更大市场蛋糕,就必须启动新的思路。朱向晨说,首先,北京石京龙滑雪场与万科旗下的万科雪业合作,是在资金和管理方面的新招。接下来,如何解决盈利难才是滑雪场的要务。“万科石京龙希望和冰雪小镇的概念进行捆绑,这样一来,滑雪场就可以升级成为旅游目的地。如果能形成冰雪小镇,将可吸引更多品牌商加入,打造品牌商街。同时也可以引入更多的酒店、餐饮、娱乐、酒吧等企业,有了这些商业配套做支撑,雪场晚上可以开设夜场,这样就能够留住更多消费者,而消费者滞留时间增长,其消费金额也会大幅上涨,从而提高滑雪场的经营能力。”朱向晨说。


综合体新概念受追捧


其实万科石京龙的冰雪小镇计划,与北京正筹划的冰雪旅游综合体思路十分吻合。不久前,北京市旅游委主任宋宇在2017年北京旅游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北京将以冬奥会、世园会和休闲大会为契机,制定促进冰雪旅游和休闲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划建设一批集滑雪、登山、徒步、露营等多种旅游活动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综合体项目可让滑雪场实现全年运营,同时还将由点带面,激活包括体育、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领域的新商机。“我们看到,对于滑雪热情高涨的消费者,大多对运动、健康格外关注,对登山、徒步、露营的需求也很旺盛。所以综合体项目不仅可以串联起很多产业,还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市旅游委产业处处长王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滑雪光靠冬天一季盈利难度较大,如果能在滑雪场中整合露营、徒步等项目,就可以让滑雪场全年运转,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国外经验看,除了承担赛事功能外,滑雪场更多地扮演了休闲度假胜地的角色。在滑雪旅游综合体中,观光旅游、考察、养生、餐饮、住宿、购物等方面都会产生效益。因此,综合的休闲度假模式是滑雪场实现盈利的重要抓手,并可逐步形成冰雪休闲小镇。


据了解,对于一家滑雪综合体来说,可以实现冬天滑雪、夏天滑草,或者成为房车、山地越野、音乐节的基地等。“目前滑雪场一年最多经营100多天,再加上某些区域竞争激烈,价格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必然造成经营压力大。”一家滑雪场高管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更重要的是,按照以往的经营方式,滑雪场全年只能保留很少的核心管理团队,而其他大批工作人员过了冬季就被解散,这样不利于人员稳定,且每年都需要对新人进行重新培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容易影响服务质量。”


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国内生态体育研究小组组长张凯昭曾提出,从国民休闲角度来看,普适化、大众化的开发模式未来将是滑雪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比如“冰雪小镇”在欧洲发展得很好,是因为它回归民生的普适化开发模式,首先出发点是社会效益,尽管规模小,但产业做大了。其次整体系统集成了多方面的价值考虑,所以消费和产业也就水到渠成,更可成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


万亿市场蓄势


事实上,冰雪旅游综合体概念的提出,也体现了各方对京津冀冰雪产业将快速扩容的预判。自去年至今,“冰雪经济”持续散发出巨大能量,为适应市场新需求,京津冀主管部门制定了全新发展规划与目标,更让各路资本大量涌向这片蓝海,可以说,一个由百亿向千亿跨越的冰雪产业经济正蓄势待发,相关业者也在加紧谋划布局。


2016年末,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中即为冰雪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更是要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冬奥会筹办各项工作展开,社会资源汇聚,京津冀地区将有从百亿到千亿的增长空间。


京津冀各地也已制定了适应地区特点的发展目标。北京市发布的《“7+1”冰雪产业规划》中提出,到2022年北京市冰雪产业收入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据了解,这一目标是以2013年的冰雪体育产业规模(约56亿元)为基数,以2013-2022年这九年期间每年20%的增速测算,并将举办和筹备北京冬奥会期间促进体育消费的整体规模综合在一起得来的。


值得关注的还有触觉敏锐的资本态度。去年10月,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展了为期4天的冬季运动博览会,吸引了全球400余家展商及9000家渠道商,展览涵盖了冰雪运动、赛事与文化、户外休闲及互动体验等冰雪产业的重要板块。北京冰雪产业也获得了资本的关注,在冬季运动博览会上,IDG全球常务副总裁熊晓鸽公开表示,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激增是冰雪产业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同时政策也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这里蕴藏着巨大的投资空间。


作为冬奥会联合主办地的河北也不甘示弱,也以明确的规划着力打造冰雪大省,目标剑指2022年冰雪产业规模1000亿元,经常性参与冬季项目健身人口3000万人以上。同时,河北省还要求把冰雪体育设施的建设作为重点,要求到2022年在每个设区市要建成至少1个高标准的冰雪项目场地。此外,天津市也提出了“百万市民上冰雪”的口号,在天津市促进冰雪旅游运动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到,未来五年,天津市的冰雪运动项目设施将增长两倍,参加冬季运动的人口也将达到200万人。可以说,覆盖三地的冰雪产业集群正逐渐成型。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44亿人次,同比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4233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2022年冬奥会花落中国,冰雪旅游受到青睐,北方大部分地区呈现两位数增长。


错位发展形成合力是关键


必须看到的是,当前我国冰雪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北京联合大学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金山就坦言,冰雪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并不广阔,普及率以及意识相对西方发达国家处于比较弱势的状态,因此在推广过程中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尽管在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冰雪设施的建设工作,但目前的状况仍是较缺乏能开展冰雪活动的基础设施,即便是建设也需要一定时间。


张金山分析,京津冀地区一度发展遇阻的冰雪产业,如今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并以冬奥会为节点深入,未来冰雪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在这过程中,一方面是基础建设要跟上,另一方面则需要迎合近20年来消费者的意识转变不断加大引导,对冰雪旅游氛围进行烘托,培育更多冰雪运动爱好者。


“我认为市场容量是有的,所以不存在供给过剩的问题,以北京为例,如果真有800万人进行冰雪运动,现有的场地其实是不够的。所以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京津冀三地如何实现错位发展,不能全上马高难度的滑雪道项目。”朱向晨直言。在他看来,京津冀要想形成一条良性发展的冰雪产业带,必须要错位经营。北京因雪道面积和长度远远不及河北,故可以侧重培训、戏雪项目以及入门级滑雪业务。而河北则主要吸引中高级滑雪爱好者,也就是说,北京的滑雪场不能满足其需求了,这部分消费者就可以到河北去滑雪。而天津可以更多地开发冰上运动场地。


除了找准定位外,业界也呼吁包括人才、土地等障碍应尽早破除。“冬奥会后,冰雪产业将面临洗牌,做出特色、找准定位才是生存的关键。这就要求滑雪场的眼光不能局限在国内,要适应不同区域的要求,走国际化之路。”崇礼太舞滑雪小镇副总裁、雪场总经理陈刚表示,“现在的问题是人才极度缺乏。目前滑雪场的员工很大一部分是本地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甚至部分村民不识字,如何补足人才短板是行业需共同破解的难题。”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我国对于滑雪场限制较多,特别是土地、水电等方面,致使滑雪场不敢轻易加大投入或打造综合体。总体来说,如果能进一步从政策上给企业减负,滑雪场将可放开手脚发展,也将让更多企业愿意投身其中。


本文转载自北京商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借势冬奥 冰雪产业沸腾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