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AB面 2017“跑步经济”该去哪儿?

体育市场庞大,中产新消费崛起,迅速崛起的跑者规模……这些都是PPT上的具有说服力的标签,跑步创业市场,看上去似乎很美。

2017-02-27 11: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周慧 0 66196


禹唐体育注:

体育市场庞大,中产新消费崛起,迅速崛起的跑者规模……这些都是PPT上的具有说服力的标签,跑步创业市场,看上去似乎很美。


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访一批跑步类创业公司,有些活跃的公司已经消失,另有部分公司不断调整主业,思路逐渐清晰。


百花齐放


“任何一个小市场切入口,比如跑步袜,做好就是大机会,国内现在没有这样的公司。”一家以赛事运营起家的创业公司负责人杨源(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他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单靠跑步业务赚到很多钱的。但其仍然看好市场整体的前景。


跑步产业链涉及面较广。马拉松消费生态圈,包括鞋服、报名比赛、智能硬件、软件、社交、旅游、金融、交通、饮食、住宿、大数据、赛事转播等。


鞋服企业以李宁为例,早已不仅仅是只卖鞋服的李宁,而是同时打造自主IP路跑赛事,还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生态圈。在资本市场比较热闹的是跑步软件创业,互联网+体育的概念赚足眼球。跑步软件中,咕咚、悦跑圈、乐动力等受关注度较高。


张越是北京的一位资深跑友,2016年他和合伙人推出一款跑步软件,成为软件厮杀市场中的一款。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真正教小白科学跑步的软件太少,他们的定位是让小白科学跑步,减少受伤。


上海的蔡银鸽本人是一位资深越野玩家,2016年他和朋友辞职创业推出了一款越野跑线路开发软件,定位跑步线路中的大众点评。


极光数据研究院的一份关于跑步App的研报称,跑步健身App在2012年出现在国内,2014年进入井喷期。经历从2014年的运动项目投资热,到2015年的投资降温和2016年的资本寒冬之后,市场上的跑步健身App各自在细分领域大显神通以满足运动爱好者的各类需求。


不断转型摸索


资本更趋理性,2016年不少跑步类创业公司步履蹒跚。同时各大跑步软件竞争也白热化,而盈利仍在预期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踪了解到,电商+广告是很多App初期的发展思路,他们的发展方向也都在不断地调整,有公司坚称不做社交,也有公司加强了运营的社交化和游戏化倾向,还有的公司开启健身直播的尝试。其中悦跑圈和咕咚都还重点推了系列线上马拉松。


咕咚官方宣称定位为“全球领先的运动社交平台和运动大数据平台”,数据将为“互联网+体育”产业甚至跨界发展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一位跑步领域的资深创业者王雷(化名)也表示,他拜访过美国很多家跑步类创业公司,跑步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基本稳定下来,十年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而中国的跑步人口正在迅速扩大,有机会存在,但国内一些跑步App公司估值数亿美元,对比美国的一些大公司来说,有些虚高。


浙商创投公司合伙人杨志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过不少体育创业类公司,规模小,可复制性强,如果不是行业类最佳,很容易销声匿迹。


“跑步人口基数庞大,但是变现比较难,比如马拉松赛事直播,注定不能如其他游泳、篮球竞技类赛事吸引关注,这也意味着赞助费不可能拿到很高。”杨志龙指出。


装备公司、赛事运营公司、跑步旅游公司,也均在做各种不同的尝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很多跑步类自媒体,都在卖自家产品,销量情况未知。


2016年初,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一家做运动装备社群电商的企业,号称融资千万,有数百个微信群社区,2016年底这家公司已经消失。


2017跑步去哪儿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点在尚未成熟的跑步市场创业中变现尤为明显。


熊金雷是一家跑步旅游创业公司创始人,他的想法是在跑步旅游创业稳定国内最大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的领域,重点是跑步医疗,具体包括跑步检测、治疗等。


熊金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一些资深跑者聚集的群,讨论运动防止受伤和治疗伤痛的帖子,出现频率最高。任何运动,在参与人数规模迅速扩张,各种伤痛必然会随之出现。大家随着跑龄增加,出现大小伤痛也都很正常,需要科学的体检和治疗。


另一个他看好的领域,是跑步的运动保险,也是他们公司在摸索的一个方向,一些细分领域的险种,可以尝试跟相关产业链做一些合作。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金融机构推出跑步险方面的产品。


从事多年赛事运营的企业创始人杨源则认为, 小规模赛事运营公司,如果单靠赛事运营盈利,现阶段基本都生存得不会太好,赛事运营需要时间和口碑的积累,历史最悠久的波士顿马拉松,也曾一度差点因为亏损办不下去,更何况国内很多赛事才办首届。


杨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公司依靠赛事运营,基本实现微利,赛事品牌在业内已经形成口碑,未来盈利可期。2017年他们重点发力在另一个领域,具体业务暂时保密。


他认为,做赛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沟通成本,办一场赛事需要几个月时间,也需要专业的赛事总监和有经验的执行人员。他指出,三四五线城市还有庞大的跑步人群市场待挖掘。


从装备市场来说,虽然国外运动品牌基本覆盖国内核心跑步人群,但是一些国内公司和创业公司还有大把的机会。“如果国内有一家公司,真正帮跑者解决袜子、水壶或者包的问题,又比国外便宜,肯定能活得很好。”杨源说。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创业者的AB面 2017“跑步经济”去哪儿?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