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流量,现在顶多只是冰山一角

「万亿级的市场」「巨大流量」「政策红利」「国之大计」是体育产业里的高频词,在文娱大火的眼下,体育似乎也迎来了爆发的春天。只是静下来盘点产业时,情况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2017-02-23 16:00 来源:B座12楼 0 133974



「万亿级的市场」「巨大流量」「政策红利」「国之大计」是体育产业里的高频词,在文娱大火的眼下,体育似乎也迎来了爆发的春天。只是静下来盘点产业时,情况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纵观体育产业类App排名,几乎清一色被热门大项足篮球的直播或媒体社区所占据。赛事直播本质上是资本换版权和资源的竞争,一个标准的巨头逐鹿的市场,万达、阿里、腾讯、乐视基本吃透了这一块。不过类似足球魔方这样的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提供足彩的决策建议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这不该是一个拥有着过亿忠实流量的产业该有的样子。满足球迷的观看需求是三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的事,现在如何带动「过亿流量」从「观看」到「参与」才是更值得思考的事情。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年限不长,职业化道路则更短。


从受众人群上来看,几个传统热门大项足球、篮球、网球有着最高的影响力,观众基数都是过亿级别的;乒乓、羽毛等小球次之;其他的奥赛(奥运会)项目拥有一定的观赛量,但由于受制于项目的瓶颈,基本也就只有大赛期能够看到观赛流量的峰值;马拉松、电竞、棋牌这两年火热升温,受众人群也在逐步扩大,但实际参与者的量级与其他项目一样明显还处在发育期。

抛开结构不平衡,我们围绕着足球、篮球这种拥有着“过亿流量”的大项,深挖一下除了满足观看讨论这一基本需求,还有哪些在行进的小赛道,结果也许值得玩味。


通过盘点目前市场上的泛体育类项目和公司,我们有了几点发现:


一、核心IP之外无抓手


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可以用上图的四个维度来定义业务模式。选取项目+找到IP作为抓手+周边切入/落地结合,就完成了一个项目的业务框架搭建,目前行业的最大特征就在于似乎都离不开核心IP。


但核心IP的源头都掌握在巨头手中,中小玩家完全没有参与和颠覆的机会,而走在供应链下游的市场,也难以得到资本的青睐。


市场的选择是一个必然,但应该如何脱离对核心IP的重度依赖,在直播、票务之外找到这个市场巨大流量的下一个漏斗,则是资本方和中小玩家应该思考的事情。


二、媒体社区是主流变现模式


通过IT桔子的数据盘点不难发现:体育媒体及社区——这一基于满足观看需求的模块,依然是行业的头部玩家。


懂球帝可以算作是行业内的一支标杆,通过整合新闻信息和球队球员动态,18个内容分流导航将直播预告、聊天室、文字直播等方式串联起来,虽未拿到核心IP的视频版权,但基于其社区文化和球迷圈子形成的流量群体足以支撑起在电商领域的变现业务。


不过,抛开媒体社区环节,热门大项的流量,在场馆、设施、培训这些满足「参与」的项目既没有量级的提升,也没有市场热度的认可。相比健身带来的全民疯狂,足球篮球所代表的传统大项其实存在着巨大的流量浪费。如果能在这个维度上挖掘更多流量变现的可能性,显然在商业模式上会有竞争力。


三、「依附内容」,器材设备玩出了新花样


热门体育大项的巨大流量最直观的变现除了版权票务之外,就是装备器材市场。装备生产商从阿迪、耐克、彪马,到国内的李宁、安踏、361°,以及整合供应链和自有品牌的体育零售巨头迪卡侬,借助IP进行品牌营销是其通用思路。


移动时代,这条赛道与零售的相关度直接决定了其与电商的相关度,体育用品装备器材的垂直电商get(当客)、识货等项目目前暂时跑到了赛道前列。


get作为一家体育装备的内容电商,通过配合NBA及其他赛事和角色IP的成长历程自产内容,抓住Sneaker用户群体对稀缺性球鞋及装备的渴求整合供应链,实现自营和海淘的互补,完成了从内容、社区、到电商的完整闭环。


Sneaker文化在欧美的流行已有段历史了,然而在国内似乎才刚萌芽,这也意味着我们期待的热门大项在全民参与的下将会迎来效益爆发。


发迹于国内的get除了培育sneaker文化之外,更将板块涉猎到了足球、篮球、跑步、健身、潮流、骑行等6打板块,关注整个潮流运动装备的头部商品和咨询内容,在内容电商的背景下,逐渐扮演起内容门户和入口的角色。


诚然,电商的2.0时代需要IP内容作为抓手。对于巨大流量的变现,在版权票务市场玩不过巨头的中小玩家,在运动装备这条赛道上显然尝到了甜头。


四、政策能「唤醒」体育培训市场吗?


中国篮协即将换届,新的篮球发展政策呼之欲出。而足协去年年中也推出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配合教育部今天提出的2万所足球学校的建设,体育培训市场的优质项目值得期待。


人才的断层,职业化青训机制以及体育培训素质教育的稀缺,在政策效果存在滞后性的前提下,能否通过互联网的时代基因赋予一些新改变?


两大球承担了国人太多的期待,作为球迷吐槽的同时可曾想过,与其作为旁观者去牢骚,是否有可能作为选手加入到行业发展的进程中去呢?


体育教育品牌——跃动客CEO陈文慧,在谈到青少年体育培训时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领域的机会和希望。


「10年前,你让家长带孩子来进行体育培训,家长会反问你「体育还需要培训?」而如今,家长们纷纷将孩子送到体育培训机构里,优质的培训机构更是需要抢名额。」


政策唤醒的是家长的意识,尽管家长的目的各不相同,有出于自己的喜欢而驱动孩子去学习,也有单纯为了考试加分的。


不管有多少种目的,但这种通过体育培训方式实现大基数人群从 「观看」 走向 「参与」还是令人欣喜的。


陈文慧表示:「体育培训行业更需要的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产品升级,包括教案、训练方法以及呈现方式。以前经常看到职业运动员退下来就可以开设培训班,而现在像跃动客可能就会更加注重整个行业的培训服务品质,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重要的还有体育精神和运动品质。」陈文慧期待互联网对体育行业的「改造」


赛事IP带来的观赛热情是体育文化产业发达的保证,但要从「观赛大国」变身为「体育强国」,最终的落脚点一定会落到对普通用户的驱动上去,找到驱动点才能更好的带动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


从热门大项足球、篮球等产业的例子可以看出,观赛量级反应着市场的影响力,然而全民参与仅靠一个跃动客,可能还远远不够,这也一个是巨大的机会。


人群基数决定着行业的发展的长尾想象。热门体育项目的「互联网+」似乎才刚刚开始,然而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泡沫的逐渐消退,资本更加看重回归商业本质的价值。


虽然这注定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但移动时代的速度无法想象,或许另一个脱离了赛事IP却做到了全民参与的体育子产业可以给热门大项的行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下次,我们会聊一聊「健身产业的疯狂仲夏」。


如果我们把体育产业看作一次世界杯的争夺,经过2014-16年的市场淘洗,现在就是预选赛结束,而决赛圈的比赛正式打响的阶段了,各个赛道就是小组赛的竞争。多条赛道的厮杀才刚刚开始,作为种子选手的几大巨头也并非高枕无忧。


2017年,赛道的小组赛之争,哪些项目能够脱颖而出呢? 体育产业的生态环环相扣,竞争当中的合作机会又该如何拼盘?


本文转载自B座12楼,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体育流量,现在顶多只是冰山一角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