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埂基地:曾有球员半夜翻墙 黑司机帮“把风”

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中,“海埂”二字有着符号般的意义,在职业化初期,海埂基地是中国足球最为火热的地方。

2017-03-02 08:30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文/高京 0 99134


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中,“海埂”二字有着符号般的意义,在职业化初期,海埂基地是中国足球最为火热的地方。如今,这座承载着太多往事的基地又迎来了里皮和他的国足队员,带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如今的好奇,记者也来到了这个堪称中国足球“脉搏”的地方。


坐落在滇池湖畔的海埂基地是在1973年正式兴建的,到了1975年开始投入使用。40多年来,面积41万平方米、海拔1888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较零海拔缺氧17%的海埂基地可谓是中国足球兴衰的最好见证者。


基地建成初期,这里只有6块沙地足球场,踢起球来满眼都是风沙,条件十分艰苦。不过由于本身的高原属性,冬训期间在海埂恢复状态、拉练体能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基地又远离市区,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到了上世纪80年代,海埂基地逐渐扩建,除了足球之外,其他项目的队员也陆续来到海埂集训。


到了中国足球推行职业化以后,海埂成了足协组织冬训的地方,那时候这里变成了足球的“圣地”。球员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运动服互相打招呼,球迷们追着喜爱的球星签名合影,甚至女球迷会在训练场边拉起追星的横幅。


伴随着职业化的推行,体能测试也随之到来,12分钟跑、25米折返跑、YOYO体测等中国足球界符号性的词语都来源于此。在海埂基地,体能测试的一幕幕悲喜剧就无情地上演着。


一个小例子就可以反映出当年体测是多么的残酷:1994年12分钟跑首次测试时,来自延边敖东的国脚李红军在距离及格线10米的地方倒下,失去了参加联赛的资格,当时他抱着国足主帅施拉普纳的腿便痛哭了起来……


伴随着中国足协取消了体能测试,国内俱乐部的投入逐年增加,如今很多球队都会选择前往国外冬训,海埂基地如今很难见到当年甲A时期“全家福”的盛况。


但由于其高原的独特魅力,这里依旧是储备体能、备战训练的最佳选择,篮球、游泳等多个国字号项目依旧会在这里集训,甚至有的队伍一年还要来几次。有的教练就表示,在海埂训练的效果要比在平原高出20%。


本次国足将中卡之战的地点选在了昆明,就是希望借势高原来为自己增加胜利的砝码。在基地内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打出了“欢迎国足前来集训”的字样,近百名球迷会在国足集训前来到基地,为的是能够目睹球队的真容。


“昆明是中国足球的福地,海埂更是一切的基础,国足在这里都没输过球,希望这次他们能延续好运,”一位球迷说,“当年我曾在这里看过不少球队集训,米卢那届国足在这里集训时,我也是这里的常客,希望以后国足能多来这里,当然也希望云南能够有一支属于自己的足球队。”


职业化初期,为了防止球员晚上私自外出,海埂基地建起了铁丝网,但由于集训生活太过枯燥,有些球员会选择晚上翻墙出去,但也有身手并不敏捷的球员,因为翻墙而受伤。


有一年球队冬训,两名球员晚上从外面赶回来,翻墙而入后,发现后面好像有人跟着,但两人不敢做声,只是躲在草丛中看,不一会一个熟悉的身影也翻墙而入,但这人下来时不慎崴到了脚,两名球员定睛一看,这人原来是他们的教练。第二天训练时,这名教练走路还是一瘸一拐。


在足球最红火的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几乎都会选择住在海埂基地外包的环碧小墅,那里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记者之家”,大家在这里交流新闻资讯、打探各支球队消息,冬训的新闻就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当时有种夸张的说法叫“八千足记上高原”,环碧小墅的房间在那时也是非常的紧俏。另外当年记者需要在纸上用笔把稿子写好,并通过传真机传回报社,据说海埂那时只有一部传真机,每天发稿都要排队。但现如今,“环碧小墅”已被拆掉,海埂再也难见到那么多记者的身影。


由于海埂基地距离昆明市区有一定的距离,黑车司机在那里成了非常赚钱的一个职业,收入过万元非常轻松,甚至都有基地的工作人员改行当黑车司机的例子,有的黑车司机还为翻墙而出的球员“把风”。


从滇池边的湖滨路左转,走个几百米就进入了海埂基地的大门。过了大门后,左边是一个正在修缮的场地,右手边则是一块高尔夫球场,几名高球爱好者兴致正浓地挥杆击球。


顺着路再往前走,一块基地的平面指示牌就出现在了眼前,上面详细标注了16块足球场地、综合馆、网球馆、游泳馆、跳水馆、运动员公寓等建筑的位置。转眼望去,平整的草坪沐浴着阳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向胜利”的标语就挂在路旁。


走着走着,记者发现一个摆放很多训练设备的力量房。仔细一看,这些设备都颇为陈旧,甚至有的已经锈迹斑斑,据工作人员透露,这些器材很多都是上世纪末期的,有些训练队现在还在使用它们进行训练。


而在这座力量房的后面,是一座颇具年代感的建筑,该建筑的很多玻璃窗都已残缺不全,从外面望进去,可以看到陈旧的篮筐和几块网球场。


除了这两个颇有年代感的位置之外,整个基地内几乎都是现代化的场馆,各类青少年运动训练班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路过网球场和篮球场内,都可以听到室内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儿子在这里报名了篮球兴趣班,每周都会来打球,”一位带小孩前来训练的家长告诉记者,“虽然这里离家较远,但他也愿意过来玩,这个班目前有30多个孩子。”


据了解,这里在未来将会打造成全民健身的体育公园,更好地满足民众的体育需求,除此之外,体育文化广场、文化路、基地历史陈列室也将逐渐建设起来。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海埂基地在兼收过去的荣耀同时,又将承载着更多新的历史使命。


本文转载自金羊网-新快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揭秘海埂基地:曾有球员半夜翻墙 黑司机帮“把风”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