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人队活跃十余年的篮球往事

尽管在《篮球往事》第13期《追忆恩师范政涛》中讲到了北京工人队,但两位老先生的话还是促使我下决心拿起笔再写写在京城活跃了十多年的北京工人业余男篮。

2017-02-28 08:30 来源:网易CBA 文/孙保生 0 87090


好长时间没给 《篮球往事》写稿了,主要原因是在《北京文史》的鼎力支持下于去年六月底终于推出了《北京男篮》这本历史专集,随后又牵头投入到搜集采访北京女篮历史的忙碌之中。在采访过程中,很多老先生认为对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京城业余篮球活动宣传不够,希望我能再多写点。


北京九中老体育老师张瑞成和35中老先生任佩章说;“东单篮球是北京乃至中国篮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篮坛泰斗范政涛在70年代指挥的北京工人男篮,更是广有影响,你还得好好写写。”


两位老先生还提到,当年他们还经常带着学生看北京工人队的比赛,而且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位置去看去学习。张瑞成曾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刘建立、刘建设等国手,任佩章也培养出尹光环、陈道宏等名将名教练。尽管在《篮球往事》第13期《追忆恩师范政涛》中讲到了北京工人队,但两位老先生的话还是促使我下决心拿起笔再写写在京城活跃了十多年的北京工人业余男篮。


时间毕竟已逝去30多年,有些事我记得不太清楚了,怎么办呢?把当年北京工人队的队员们联络起来,我把这个事交给了年龄最小的但也已57岁的国奥队教练李进。李进很用心,没多久就告诉我已经联系到了十多人,已建立了微信群。春节前夕,14名当年北京工人队的领队和队员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聚齐,二三十年未谋面的兄弟们相见时分外亲切,坐在一起回想当年艰苦而快乐的时光。


已经70岁的何武振,当年是劳动人民文化宫体育场的干部,北京工人篮球队的领队。他回忆说:“劳动人民文化宫的篮球场,是北京篮球的标志之一,解放前这里的训练比赛就十分热闹。70年代初,体育事业开始复苏,文化宫的篮球场重又活跃起来,灯光看台球场周末都有比赛,4个练习场地也经常有基层球队来训练或比赛,职工篮球开展的相当红火,各局各系统的比赛一个接一个。


我记得是在1972年下半年的职工篮球邀请赛结束后,很多工会干部呼吁:“恢复组建北京工人业余篮球队,以此来推动职工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市总工会体育部和文化宫领导很重视这个呼吁,一致认为恢复组建北京工人男篮的时机已经成熟。谁来担任球队的主教练?众人一致想到了已经下放到北京化工实验厂的原北京篮球队副总教练范政涛。


当时范先生已经先后执教了化实队、化工局队和朝阳区职工队,且成绩显著,请范先生执教北京工人队,可谓众望所归。记得在1985年8月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期间,我曾给《工人日报》写了一篇稿,题目是《老教练和工人篮球队》文中提到恢复组建北京工人男篮是在1973年夏天,市总工会体育部和文化宫领导对工人篮球队提出的要求是:“严格训练,早见观众,活跃生活。”


这里为什么要说“恢复组建北京工队呢?”原八一男篮队员汪武华是恢复组建后的北京工人队的主力中锋,他告诉我说:“第一支北京工人队组建于1960年2月,任务是应天津之邀去天津访问比赛,市总工会体育部从电子管厂、北京建筑设计院、北京起重机厂、棉三等单位抽调了14名教练和队员,组建起了第一支北京工人队。从天津访问归来,这个球队就解散了。”


汪武华当时就在电子管厂,后来他被选入了八一青年队,后又晋升到八一队,参加了196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运会。在第12期专栏中,我曾提到1967年初夏我们东单联队去红山口与八一青年队比赛,是汪武华带着几个八一青年队员上场对阵的,我便误以为汪武华也是八一青年队的。


1969年八一队解散,汪武华就回到了电子管厂,又打起了职工篮球队。“有些文章说我原来是八一青年队的,实际上我是从八一队下来的。余邦基90岁生日时,我还去红山口给余老贺寿去了呢!”汪武华笑着说起这段以讹传讹的小插曲,我告诉他这个以讹传讹便出自我这儿,在这篇往事中我给您证正名。


第二支北京工人队是支专业队,该队成员分别来自动力、煤炭、火车头等几个行业队,在这些行业队中于1962年解散时,北京市体委便挑选部分行业队队员和北京青年队部分队员组建了北京工人队。先后担任过这支北京工人队教练的是王利发、刘二柱、何诗荪,这三位都曾经是国手。


这支北京工人队在存在的两年多中,占据着全国甲级队一席,先后效力过这支球队的队员有罗景荣、刘景木、李隆、黄东盛、冯维忠、辛忠明、刘宗元、刘祝南、张福奎、刘向海、李树钊、沈迪贤、王顺卿、张庆山、孔庆元、王永欣、卫本瑞、李吉平等近20人。


遗憾的是,这支颇有实力与特点的北京工人队于1964年底解散。球队虽然解散了,但他们都依然从事与篮球相关的工作。罗景荣后来成了著名国际级裁判,李树钊成为北京男篮的主力,并入选国家队。后来下放到化工系统的黄东盛,成了恢复组建工人队初期的主力队员,此乃后话。


1973年夏天,京城史上的第三支北京工人男篮经紧张选拔筹备后正式成立,这是一支纯业余的具有专业水平的篮球队,主教练就是德高望重的范政涛。初期时的北京工人队,甴汪武华、张泰荣、黄东盛、王光伦和翟继林组成的首发阵容,虽然年龄偏大,但他们比赛经验丰富,听从范老的排兵布阵,在功防上不仅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充分显示出基本功扎实、技术细腻、配合娴熟的特点。


汪武华退役于八一队。张泰荣来自北京体院,曾代表北京队征战了第一、二届全运会,是二运会冠军队成员之一,人称“地雷”。黄东盛效力过北京工人专业队,细高挑身材干巴有力。王光伦来自清华大学,曾在50年代初代表中国青年队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翟继林是地地道道的业余高手,供职于北京内燃机总厂,因少白头被人称为“白毛”,他曾跟我打过东单联队和朝阳体校队,臂长投篮准,头脑清楚,善于捕捉战机。替补队员普遍年轻,有的打过部队队,当时无论是身高还是身体素质,都是很出众的。


比如市邮局的王亚非、王彪,当时是能扣篮的。刘耀全个子不高,但身体壮实,也打过东单联队的他突投结合,下快攻时单臂低手抛投过硬,入选过北京空军队。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胡乃耀,有着一个健美的身板,弹跳好,力量大,在队内掰腕子无人能敌,训练时常做上几个舞蹈技巧动作,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张大军的左手投篮也很有特点,王青林投突结合,脚步十分灵活。当时能进入工人队的都有各自特点,首钢的徐月根速度快,我善于助攻,传球多是隐蔽式,还有宋翔的扣篮、张乃林的篮板和远投、付满寅的靠打,等等。范老都能通过战术把大家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


时年56岁的范老,虽然被迫离开了北京队,但他对篮球的追求依然执着,非常善于学习。少年时他是在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学打篮球的,因而善于把美国的技术和战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他的弟子黄频捷。张卫平入选国家队后,经常出国比赛,每去看望他时,范老总向他俩询问国外的先进动态。


全场紧逼和夹击防守,他的弟子张光烈早在60年代就施教于北京队了,注重防守的范老也把紧逼防守带到了北京工人队。他教授给北京工人队的全场紧逼防守可分为耵发球人与放发球人的,全场站位有1-2-2、1-2-1-1、1-3-1等,视场上情况而不断变化。盯发球的人一般都是大翟,他在挥动双臂干扰对手的同时,冷眼旁观左右,经常是直接将球断下而得分。范老把全场紧逼总结为五字诀:追(追防)、夹(夹击)、封(封传)、补(补位)、断(断球)。


如果让对手把球发进场内,工人队也会在追防中于底角、中线等区域制造陷阱,形成“二夹一”。与北京工人队比赛的对手多是部队球队和省市青年队,袁超那拨北京青年队跟工人队打比赛较多,他们对紧逼防守和局部夹击极不适应,慌乱中频频失误,北京工人队则连连打出抢断反击,开局就将主动权稳稳掌握在手中。


落入半场阵地战,北京工人队以1-4。或1-3-1、1-2-2站位,先从右侧打传切开始,继而球落底角形成“倒开门”配合,如前两个配合没打成,再进行与中锋形成的挡拆配合。由于工人队主力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把握节奏与传球方式上十分老到,常有意想不到的妙传,极有观赏性,因而吸引了很多球迷观众。


那时门票很便宜,专业队是2角或3角,这些工人队的固定“粉丝”们或自己买票或找队员要票,常常是工人队在哪儿比赛他们就跟到哪儿。在队员的记忆中,工人队曾跟钱澄海执教的国家队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打过比赛,虽然比分输了不少,但却将“小、快、灵”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苹果园体育场、工人队与拥有日本国家队班底的钢管队切磋过球技,可惜的是因下起大雨只打了半场比赛。实力虽然悬殊,但工人队感到很有荣誉感,打得有板有眼。之后,在首都体育馆,工人队迎战了来采访的埃塞俄比亚国家队,结果以大比分获胜。


这支纯业余的北京工人队能在京城如此广有影响,坚持活动达12年之久,是三支北京工人队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根本原因是对篮球深深的爱。每星期一、四的晚上7时到9时,是工人队训练的时间,队员们从京城四面八方或骑车或坐公交车赶到文化宫参加训练。每次训练都很正规,先做准备活动,然后练习快攻,一防一、二防二、三防三或一防二等,近一个小时后再练战术或打教学比赛。训练中范老要求严格,发现问题立刻纠正。


范老语言幽默,常说“我是下放到工厂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你们都是我的师傅。”对传球失误,他说这就如同搞对象约会,有约才有会,两人得有默契,要会用眼神儿,心领神会。看见有运球过多的队员,他会说:“一个球不够你玩儿的,腰上再拴两个球吧!”对珍惜球权,他会打这样的比方:“开支发工资了,你得计划计划,不能大手大脚花亏了,前半月胡吃海噻,下半月还过不过呀?组织每次进攻都要有目的,丢一次机会里外里4分没了(那时还没有3分远投)。


认真、流汗、动脑、快乐,每次训练结束,队员们都有这样的感受。领队何武振说:“每次训练补助才4毛钱,一个月发一次,大伙儿图的什么?不就是热爱篮球吗!”洗完澡,有的回家,有的赶回单位上夜班。有的队员工作单位在昌平南口,有的在通县,往来是多麽辛苦。那是我还在房山琉璃河,练完了上永定门火车站(今北京南站)坐零点的火车赶回去,因为次日有我的体育课。


12年来,北京工人队的队员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前前后后的有六七十人,到70年代末人员鼎盛时不仅有了工人一队,还成立了工人青年队。逢年过节,文化宫还组织工人队和工人武术队下基层慰问表演,去过密云、门头沟、蓟县等地,也在文化宫作为群众游园娱乐表演活动的一部分。


在这12年中,工人队的王亚非曾代表北京青年队打过全国联赛,当时与刘建立、冯维同在一个队,教练是张光烈、马家驿。后来,由于市邮局坚决不放王亚非,亚非只得遗憾地又回到了市邮局。王青林、冯晓庄等曾去部队打了几年球。白玉祥、张小丁、嵆华、朱凯、王文宜等人分别考入了北师大或北京体院(现北体大),在这12年中,工人队部分队员还先后参加过华北赛区和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成绩还不错。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范老在1978年得了脑血栓,不得不接受治疗。在他患病期间,北体的牛鈡歧和体师的张德山负责工人队的训练和比赛。范老病情好转后,又重返工人队,还抽出时间指导史家胡同小学篮球队。1985年,劳动人民文化宫因搞社会主义城乡经济展览而占用了场地,工人队不得不暂停活动。


一年后展览才结束,但北京工人队却再也没能恢复起来。文化宫体育场曾计划把露天灯光看台改建成体育馆,设计院已完成图纸设计,但因高度已超过宫墙而搁浅。如今,看台球场的外墙还在,里面已成了仓库。外面的4快篮球场被改建成了网球场,昔日红火的篮球场只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本文转载自网易CBA,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篮球往事32:北京工人队活跃10余年 篮坛泰斗执教 篮坛泰斗执教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