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联赛新合约会为体育产业点燃“第二把火”吗?

体育产业是一个重线下、讲营收、需要慢功夫、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都变得越来越理性和谨慎。

2017-02-03 11:55 来源:亿欧 作者/池源 0 146353



体育产业是一个重线下、讲营收、需要慢功夫、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都变得越来越理性和谨慎。但是与此同时,尽管创业公司在苦苦探寻商业模式、不断试错,然而市场对于头部IP的追逐从来没有停止过。


2015年9月,体奥动力豪掷80亿人民币的天价购得2016-2020年为期五年的中超联赛版权,震动了国内体育赛事版权市场乃至整个体育产业。每年16亿元的价格是之前每年8000万元的20倍,一石激起千层浪,版权市场的突然爆发似乎使这个产业一步登天。资本在那份被人反复提起的“46号文件”的指引下,哄着体育产业在短时间内确确实实地火了一把。

  

时至今日,体育产业的现状让所有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这是一个重线下、讲营收、需要慢功夫、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都变得越来越理性和谨慎。但是与此同时, 尽管创业公司在苦苦探寻商业模式、不断试错,然而市场对于头部IP的追逐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愈演愈烈,砸多少钱从来不是问题。

  

当中超、NBA、英超、西甲等顶级赛事IP都被瓜分殆尽时,即将在今年结束与盈方中国五年合约的CBA联赛成为遗珠,可能会成为决定产业走势的重要一役。

  

管办分离,改革促变局

  

2016年11月,CBA联赛公司正式在北京宣告成立,公司共有21家股东,其中中国篮协全资公司中篮巨人广告中心占股30%,20家CBA联赛俱乐部各占股3.5%,合计占股70%。大股东中国篮协推荐的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副主任李金生担任CBA公司董事长和法人,而上海东方俱乐部投资人姚明则被投票选举为副董事长。

  

同时, CBA公司获得了联赛的商务权,这使得“管办分离”的口号在被提及多年后终于落地实施,CBA联赛职业化进程更进一步。而与中超联赛相比,CBA作为国内顶级职业篮球联赛,这一步走得慢了将近两年。

  

但是这个变革已经来之不易,2016年1月,姚明牵头18家CBA俱乐部成立中职篮公司,曾被看作是“造反”之举,其最初的诉求是获得CBA联赛的商务权和竞赛管理权,建立完全市场化的职业联赛体系。但是与中超的一步到位不同,经过中职篮公司与中国篮协之间漫长又曲折的谈判和协商后,CBA联赛的管办分离将分两步走,CBA公司首先是获得了联赛的商务权,而中国篮协将在未来适时将办赛职能全部移交给CBA公司。

  

在由全部CBA俱乐部参股的完全市场化的公司接手商务权之后,之前处于连年亏损中的各CBA球队必然将在新合约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这份新的商务开发合同将极有可能首次被分割成转播版权和招商权,分别进行招标。

  

版权市场,一将功成万骨枯

  

体奥动力5年80亿元抢下中超,腾讯5年5亿美元带走NBA,乐视体育2年27亿元接盘中超,苏宁3年50亿元拿下英超,国内的版权市场已经进入非理性的白热化竞价局面。目前市场普遍认同“物以稀为贵”的理念,对每一个重量级赛事版权展开脱离真实价值的争夺。因此,有了中超联赛的前车之鉴,各方对CBA新的版权合同都有着较高的预期。

  

对于国外成熟的商业联赛来说,转播版权一直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但是在中国,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体制和媒体传播垄断等原因,赛事版权市场死水一潭,而CBA联赛之前干脆选择将转播权和商务权益一同打包给了盈方公司。

  

根据体育大生意报道,有篮协内部人士透露,鉴于中超联赛每年16亿元的转播费, CBA版权的底线应当是每年12亿元,也就是5年60亿元。而综合其他报道,目前普遍认为新的版权合约将在5年40-60亿元的范围内。

  

尽管价格不菲,但是市场上几乎所有竞争者都在等着这块肥肉。不仅是之前的商务权拥有者盈方希望再次同时打包两项权益,在2016年底陷入资金困难的乐视体育也放话不会放过这个一改颓势的机会,而已经手握中超版权的体奥动力则多次表示了对CBA版权的巨大兴趣,同时,2016年刚刚成立的暴风体育,其董事长冯鑫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将会参与到CBA版权的争夺中。除此之外,腾讯、PPTV聚力乃至央视都会是潜在的竞争者。

  

作为市面上最后一个顶级赛事IP,CBA版权的归属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势。尽管各大版权商都会不惜千金,但是显然 除了钱之外,转播水平、影响力、传播度以及后续的商务开发能力都会是版权归属的重要影响因素。

  

商务权争夺,暗流涌动

  

相对于有望实现指数型增长的版权收入来说,CBA联赛在招商上一直做的不错。在由盈方负责的这个合约期内, CBA的赞助商维持在24家左右,最多时达到26家,年平均收入为6.36亿元,其中盈方每年交给中国篮协3.36亿元。

  

而新成立的CBA联赛公司显然不会满足于每年3.36亿元的合同,目前普遍认为新的招商合同将会翻倍, 达到每年8亿元的水平。但是由于剥离了转播权的因素,新合同的金额还存在变数。

  

目前CBA联赛的招商分为四个级别:官方战略合作伙伴(4亿/年)、官方合作伙伴(平均2000万/年)、官方赞助商(平均1000万/年)、官方供应商(平均500万/年)。刨除交给篮协的部分,以及运营、税费等成本, 盈方公司在合约期内每年通过CBA的商务经营能够获得1.5亿元的净收入。

  

招商权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装备赞助合同。2012年时,彼时深陷发展瓶颈的李宁公司破釜沉舟,出价5年20亿元拿下联赛的装备赞助权,这是上一份合约安踏每年2000万元的20倍。而这个赛季中,李宁禁止国内球员穿着非李宁品牌的球鞋出现在CBA赛场上,也引发了耐克代言人易建联的场上“脱鞋风波”。

  

对于体育用品公司来说,CBA联赛的高关注度以及精准的人群定位决定了其战略地位。除了李宁之外,近年来快速攀升的美国运动品牌安德玛也有意参与到竞争中,还有报道称一家国产运动品牌已经开出了每年8亿元的价码。

  

盈方中国与CBA联赛的合同将于2017年3月到期,在经过续约保护期后,新的合约谈判有可能在5月拉开序幕。这可能会是2017年体育产业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它能像2015年体奥动力的80亿一样,为体育产业续上“第二把火”吗?


本文转载自亿欧 作者/池源,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CBA联赛新合约会为体育产业点燃“第二把火”吗?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