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运动品牌过去一年:要么飞奔 要么死去

在运动服装市场持续低迷,全球零售业都处于疲软状态的大环境下,Nike、Adidas、Puma、Under Armour等大玩家的市场表现被盯得更紧了。

2017-01-24 14:00 来源:亿邦动力网 0 50244

《爱丽丝梦游仙境》里有一句:“你瞧,在我们这里,得拼命地跑才能保持在原地,要是想到别的地方,就得再快一倍才行。”——用它来展现全球运动品牌这几年的表现再合适不过了。


在运动服装市场持续低迷,全球零售业都处于疲软状态的大环境下,Nike、Adidas、Puma、Under Armour等大玩家的市场表现被盯得更紧了,即便拿出了看起来还不错的数字,也不一定能让挑剔的分析师感到满意。因此,“不要停下来”成了大家一致的声音。


回顾2016年,这些世界体育用品巨头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比如,在2016下半年,Nike股价下跌了11%,Under Armour股价下跌了14%,Adidas股价上涨了25%,Puma股价上涨了20%。产品能否持续创新,以及对市场风向把握是否足够灵敏,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因,也决定着他们在竞争中的胜败。

亿邦动力网根据公开资料把Nike、Adidas、Under Armour、Puma四个国际运动品牌在2016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力图展现其目前的发展情况和竞争态势。



Nike:略显疲惫的巨兽还要继续前行


2016年3月-5月(2016财年第四季度),Nike营业收入为82.4亿美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为8.46亿美元,同比下滑2%。由于6%的增幅略低于分析师预计的9%,财报公布后,Nike股价下跌超过15%。


2016年6月-8月(2017财年第一季度),Nike营业收入为90.6亿美元,同比增长8%,抛开汇率因素增长率为10%;净利润为12.5亿美元,同比增长6%。尽管该季度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增长,但订单量有所下滑。


2016年9月-11月(2017财年第二季度),Nike营收达82亿美元,同比增长6,超出此前华尔街预期的80.9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达到8.42亿美元;盘后股价上涨1.85%至每股51.79美元,市值约为861.34亿美元。


可以看出,2016年,Nike虽历经了一定程度的利润下滑和股价下跌,且一度遭到分析师看衰,但最终还是以较为可喜的成绩结束了这一年。从市值来看,Nike仍在全球运动品牌大战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而来自对手Adidas和Under Armour的挑战正在加剧也是不争的事实。



亿邦动力网了解到,Nike在2016年的业务发展态势有两大特点:


一、亚洲依然是增长幅度最为明显的市场。在截至2016年11月30日的一个季度中,Nike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同比上涨12%至1.6亿美元,如果剔除货币变化的影响,增幅高达17%;日本地区的增长最为强劲,同比上涨16%至2.38亿美元。


二、篮球业务仍是Nike的核心。竞争对手Under Armour与NBA球星Stephen Curry合作之后给予了Nike很大压力,也对其整体业绩造成了明显的影响。不过,目前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新战略布局(包括调整产品设计、下调定价等)可会促进Nike篮球业务的复苏,预计在2017下半财年该品类就会恢复增长。


Nike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摆在眼前。比如,贴上时尚标签的体育用品如今越来越受欢迎,鞋服行业之间的界限也愈发模糊,但相比其他竞争对手,Nike的运动属性更纯粹,难免不被质疑产品缺乏创新。此外,各大运动品牌都在抓紧拥抱中国市场,除了Adidas、Under Armour,Lululemo这样年轻化、快时尚化的健身品牌都开始加快脚步,若Nike不能从线上线下的2C渠道加强业绩,并在供应链方面提速以加快产品销售运转周期,最终的尴尬局面不难想象。


最新一季度财报公布后,Nike公司CEO马克·帕克(Mark Parker)首次承认已感受到了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压力,并认为表示这种局面会持续下去。不过,他对Nike克在2017财年的表现仍然充满信心,还重申了到2020年集团收入目标将增至500亿美元。


“懦夫从未启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下我们继续前行。”Nike创始人菲尔·奈特在亲笔自传《鞋狗》中反复提及的话或许继续指引着这个企业前方的路。


Adidas:掉队几年后终于找到逆袭之路


2016年第一季度(2016年1-3月),Adidas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6.8%达到47.69亿欧元(约52.9亿美元),创下集团季度销售的新高;净利润猛涨38%至3.5亿欧元(约3.861亿美元);营业利润增长35%至4.9亿欧元(约5.405亿美元)。全球市场中,除了俄罗斯和拉丁美洲销售下滑,西欧、北美、大中华区和日本均录得20%以上的强劲增幅。


2016年第一季度(2016年4-6月),Adidas业绩延续第一季度的强劲势头,全球销售增长21%,总营收增长13%达44亿欧元,盈利增长近倍至2.9亿欧元,经营溢利大升77%至4.1亿欧元。其在美国和大中华地区市场的增长令业界震惊,其中,美国营业额猛涨22.6%,大中华地区销售增幅高达30.1%。而受业绩推动,近一年来Adidas股价累积上涨超过100%。


2016年第三季度(2016年7-9月),Adidas销售增长放缓,欧、美、中三大市场都出现增长放缓。在该季度中,其净销售同比上涨13.8%至54.13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5%至5.63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至3.87亿欧元。



Adidas应该算是2016年几个全球体育用品巨头当中的赢者了。凭着过去几季在美国的高速增长,其已经重新超越在本土增长放缓的Under Armour成为美国第二大运动品牌,也正积极侵蚀Nike的市场份额。但是,市场仍对Adidas提到下半年汇率负面影响和毛利率逆风加强感到不安,因为2016年第三季度是Adidas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首次业绩未能明显超越市场预期。与此同时,Adidas旗下品牌Reebok还面临着重组的难题。


不难想象,该集团2016年10月才上任的首席执行官Kasper Rorsted任务艰巨。他在最新一季财报发布后表示,会确保集团继续以增长型企业的定位发展,在未来保持可持续的销售和盈利增长。但他也指出,并不期待2017年还可维持2016年的销售和盈利增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市场对于Nike“产品缺乏创新”、“不够时尚”的评价,Adidas似乎等到了新的机会。它很明显在另辟蹊径,比如,通过与设计师推出联名款在高端潮流路线上越走越远,借助时尚达人、网红、明星做新媒体营销等。NMD、Yeezy、Stan Smith小白鞋……Adidas简直是要靠高颜值来收回市场失地的节奏。


难怪不少人这样评价如今的它:“那个掉队的Adidas要在逆袭路上狂奔了,是时候重新认识下这位老朋友了!”


Under Armour:增长神话已终结,但科技创新不能停


2016年第一季度(2016年1-3月),Under Armour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至10.5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3.5%至1.92亿美元,净销售上涨63%至1900万美元。其中,鞋类营收同比增长64%至2.64亿美元,主要得益于NBA球星Stephan Curry的联名篮球产品线;服饰类营收同比增长20%至6.67亿美元。在这三个月中,该公司股票上涨了27%。


2016年第二季度(2016年4-6月),Under Armour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7%至10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大跌57%至634.4万美元。其中,鞋类产品销售同比上涨58%,但相比2015年第四季度94.5%和2016年第一季度64.2%的涨幅,明显开始放缓;服装部分销售录得18.9%的涨幅,是近七年来的最低值。


2016年第三季度(2016年7-9月),Under Armour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2%至14.7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7.6%至1.28亿美元。虽然其收入增长已连续第26季达到20%以上,但涨幅相比第二季度的27.7%、第一季度的30.2%以及2015财年的28.5%已明显放缓,更是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最小增长幅度。



而且,其预计2016全年最为重要的第四季度(假日季)收入增幅只有20%,不及市场本已压低了期望的22.2%。更甚的是,Under Armour警告称未来两年集团的增长速度可能会不达标,加深了投资者对其未能延续增长神话的恐惧。财报发出后,其股价曾一度大跌超过14%。


对此,有外媒评论称,Under Armour的发展遭遇“瓶颈期”,在各路竞争对手都开始瞄准专业健身市场时,其在产品创新上的优势正在逐步下降。因此,产品结构多元化成为其目前首要任务。


此外,亿邦动力网了解到,对Under Armour而言,中国市场依旧具有潜力,也是未来发力的重点方向,其目标是把中国发展成为第二大自营市场。与此同时,公司在电商业务上也在不断努力,并已将在线销售业务扩展至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智利等新兴市场。


当然,Under Armour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它深知,运动品牌在传统运动服饰领域寻求突破已经很难,想要脱颖而出,必须具有前沿的消费者市场洞察和行业趋势预判能力。于是,更加智能、更加科技范儿成了它吸睛的方式。比如,近日,它在CES上展出了智能运动鞋,还推出了旗下首款助眠的“运动恢复睡衣”,并配合着还发布了手机App更新。


显然,Under Armour给自己贴了一个“智能穿戴科技厂商”的新标签。这也符合公司创始人Kevin Plank曾经说的“公司未来的两个方向是面向高端用户的智能运动服装,以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健身信息和数据平台”。


不过即便在这个新的领域,它也面临着老对手Adidas和Nike的挑战。能不能在这场比赛中跑到领先位置,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它2017年的表现。


Puma:正在复苏,但远不是胜利的时候


2016年,Puma凭借一双爆款鞋(在潮鞋杂志《FootwearNews》的评选中,Puma的Creeper取代Adidas的YeezyBoost750成为2016年的“年度之鞋”),重新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营收也有所好转。


2016年第一季度(2016年1-3月),Puma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0.1%,净利润则上涨4%至2580万欧元,成为开云集团旗下表现最抢眼的品牌之一。在其同比增长7.8%至8.519亿欧元的销售收入中,中国地区表现强势,录得11.2%的增长。而女鞋品类在美国歌星Rihanna的推动下增长强劲,已连续第七季实现增长。


2016年第二季度(2016年4-6月),Puma销售额上升7%至8.3亿欧元,税前盈利大升75%至1200万欧元,净利润160万欧元,相比2015年同期亏损330万欧元同样实现了大增长。


2016年第三季度(2016年7-9月),Puma净利润同比增长98%至3950万欧元(约合4410万美元),几乎是2015年同期的两倍;总销售额同比上涨8.3%至9.902亿欧元(约合11.1亿美元),其中EMEA(欧洲、中东、非洲三地的合称)和美洲地区的增长是主要动力;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6.7%至6030万欧元(约合6730万美元),毛利率维持在45.8%。


显然,相较于几年前的处境,Puma正在复苏。那到底是什么因素让它的业绩开始回暖呢?


亿邦动力网根据公开信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Rihanna这个极具影响力的时尚icon为Puma带来了不一样的花火。Puma的爆款产品Creeper正是由Rihanna主持设计,且Rihanna在Puma的危机时刻成为了其女装设计总监兼品牌代言人。2016年2月,它带着Fenty X Puma by Rihanna系列服装走上纽约和巴黎时装周的秀场,让Puma有了一次大胆的突破,连帽衫、半身裙等单品不再是传统的运动装备。



二、尝试用时尚和娱乐界的跨界营销来打动年轻消费者。当新一代的年轻人成为消费的主力,把握这部分消费者的口味,让产品更酷、更炫、更容易传播,成了Puma的发力点。与Rihanna合作成功后,其陆续请来了电视真人秀明星Kylie Jenner、名模CaraDelevingne、加拿大歌手The Weeknd等红人担任品牌大使或拍摄出镜广告,在中国则找到鹿晗和刘雯。此外,Puma还同知名设计师以及时尚品牌推出合作款。


三、开始在体育竞技场上“抢人”。重大体育赛事和当红运动队、运动员向来是各大体育品牌争取更多曝光机会的重要战场,Puma也正尝试在这方面博得更多关注度。比如,巴西奥运会上,与Puma合作的牙买加田径队取得仅次于美国队的良好成绩,使得Puma的Logo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同时,它还签下了不少年轻运动员。


四、社交媒体成Puma开辟的另一个战场。除了常规的广告片,Puma在短视频分享应用Vine上投放了展现运动员训练场景的短片,在Twitter上鼓励用户在发文时使用#ForeverFaster的小标签,还采用“Flock To Unlock”的营销策略(用户转发Puma的推文达到一定数目后就能解锁更多独家的广告片)等等。


无疑,这些“正在变潮”的态度使得Puma在年轻人当中重拾影响力,并在零售销售中得到了消费者的正面回应。但变潮之后的Puma仍需在自己的老本行——运动性能上保持足够的竞争优势,毕竟这才是运动品牌的立业之本。

它到底能不能迎来真正的复兴,暂不好下结论。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战场,要么飞奔,要么死去。


本文转载自亿邦动力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四大运动品牌过去一年:要么飞奔 要么死去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