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雷:体育产业的新风向哪里吹

现在的体育产业无疑正处于风口浪尖,热钱非常多,很多大企业都开始在体育领域有所布局,自然是希望能够收获政策红利。

2017-01-19 13:48 来源:禹唐体育 0 127498


禹唐体育注:

“三年拜君赐,感谢国家和时代”,日前在某体育产业论坛上,新浪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总经理魏江雷表示,中国体育正在经历产业化转型的“改革开放”,“国务院46号文”等政策对于体育产业的机会,不亚于上世纪80年代,国家取消进出口批文对于IT产业的推动。


现在的体育产业无疑正处于风口浪尖,热钱非常多,很多大企业都开始在体育领域有所布局,自然是希望能够收获政策红利。魏江雷认为,政策红利接棒民营资本的促进下,足、篮、排三大球及冰雪、群众健身休闲等自主IP赛事项目,无疑将成为未来体育产业黄金三年爆发性增长的最大风口。


体育产业的“改革开放”


作为体育产业的媒体人,也是赛事的运营者和组织者,魏江雷认为,中国体育市场近期的繁荣源自于事业化结构向产业化的转型,无论从政策的导向、资本的涌入,还是IP版权价值的升值,今天的体育产业和当年的IT产业发展都如出一辙。


“1984年,IT和房地产领域迎来了改革开放、取消了电子产品进出口的审批,一夜之间中关村涌现出几百家公司都开始自主地引进电子设备,到国内销售;而三十年后的46号文,就跟当年的IT产业的改革开放一模一样,国家政策取消了赛事的审批制度,把群众赛事跟商业赛事的审批权取消和放开,政府放权给市场,只要你想干,你都可以去做。” 


在资本层面,魏江雷也做了如下类比:“当年IT产业最早烧的是国际巨头的资本,来自IBM,微软和Dell的钱,在中国投资建厂;现在体育产业,也是民营资本最早参与,创业办赛都是民间资本在前,国家的资本在后面。”


不过,魏江雷同时指出,经过了三十年的大浪淘沙,当初以做代理商贸易起家的中国IT企业大都已经不见踪影,真正存留下来的更多是像华为这样,以自己IP、研发为基础的创业者。


魏江雷表示,国务院46号文件希望用十年时间将体育产业的GDP占比从如今的0.5%提升至5%,打造出5万亿市场规模,这就如同当年IT产业当年在中国的发展轨道一样。IT产业从1986年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5%发展到2006年的5.2%,靠的就是政策红利。国家在未来对体育产业的宏观投入是巨大的,比当年的IT产业还要大。


“国家的政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风口就在这里:足篮排三大球、以及全民健身和冰雪项目,国家希望在这些领域打造更多的自主创立IP赛事,同时扶持引导这些赛事未来能够有国际化和职业化的机会。”魏江雷如是指出,如果经过前期的投入与积累,所做的赛事是自有IP并且有职业化和国际化的潜力,那么等产业东风和政策红利到来时,合适的公司和项目就有机会乘风而飞。


体育产业下的“新浪”潮


正是基于深耕于中国体育市场十余年的经验,以及对体育产业风向的把握判断,在各家巨头都在重金砸向“版权”市场、仪式感十足地宣称进军体育产业时,新浪体育则尝试通过对产业的另一种解读,走一条赛事运营,打造自有IP的道路。


2016赛季,新浪体育举办的第二届3×3篮球黄金联赛,共有2064支球队参与了黄金联赛,覆盖了16个城市,仅拉拉队和街舞战队就分别达到了112支和104支,作为一场业余赛事来说,规模可见一斑。尤其在总决赛上,央视体育频道CCTV5特别为这场业余赛事开了一扇窗,做了80分钟的转播,而这场业余篮球比赛的收视率,甚至高过了当日转播的斯坦托维奇杯。


对此,魏江雷分享了自主IP赛事发展的经验:“在中国,一个赛事三年如果做不到前几名,你就很难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因为时间是有成本的。新浪为什么可以自主做IP赛事?首先立足于自身媒体平台长年的积累:新浪每天2700万移动端访问,890万PC流量和微博平台40个账号累计3100万粉丝矩阵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自主IP赛事的发展源于新浪体育‘三化三道’的创新办赛的思维。”


魏江雷以3X3篮球黄金联赛和5X5足金联赛为例说明,“三化”就是指产品化思维打造赛事、互联网化思维建设赛事、职业化投入运营赛事。


首先是产品化思维打造赛事,这个赛事出来给谁看,谁参与,谁买单,谁去传播,我们打造品牌的时候产业怎么布局,衍生品怎么制作。


其次是互联网化思维建设传播赛事,可以通过网络报名注册,数据库搭建,打赏,竞猜,互动分享等等。


再次是专业化投入增值赛事,像专业直播,高额奖金,职业化规则,用一个专业化的投入做一个业余赛事的结果,就是赛事的水平不断提升。


除了“三化”以外,自主IP赛事还要加强“三道”的建设,即运营国际化通道、球员职业化通道、赛事商业化通道。


运营国际化通道,例如国外队员参赛,国际外球队参赛,国际赛事合作等;球员职业化通道,包括国际认证比赛、职业联赛通道、职业俱乐部通道、职业球员经纪;赛事商业化通道,是指赛事的商业化植入机会,包括互联网整合传播推广、用户互动产品设计和线下品牌市场宣传。“当你真正利用媒体的价值,把一个比赛办成职业化的比赛,自然有商业价值。”魏江雷如此解释。


体育产业还走在路上


“改革春风吹满地”,但5万亿的市场蛋糕背后,体育产业里众多的“赶路人”要想借力产业化的东风,除了把握住政策的倾斜和市场的走向,还需要有哪些思考或具备怎样的条件?


魏江雷认为,参与人数、观众覆盖及客户投入做到国内领先,能够具备国际水平和影响力,并且有职业化发展潜力的比赛,只有打造这样的自主IP赛事,中国的体育产业人才有机会“乘风飞翔”。


不可否认,在如今中国体育版权“虚火”过旺的市场乱象中,从源头上掌控一项赛事的IP,可谓机遇挑战共存:流量和用户、赛事传播的渠道以及内容分销的能力,都是当下由人口红利及资本涌入所带来的市场优势,然而,对赛事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执行力弱、人才储备不足且学习能力和意愿较弱,都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软肋。


魏江雷称,围绕 IP 国际化和职业化发展,决定一个体育公司未来怎么布局、生意模式。新浪体育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媒体,媒体是流量生意、卖广告的模式,不值钱。像新浪的门户业务竞争非常多,那未来的话,新浪会把门户、微博资源放在一起,共同推动新浪自有赛事,围绕这两个平台更好地转化用户的流量,这个意义就非常大。


魏江雷这样总结:“从2017到2019的三年,作为有志向的体育公司,是最重要的三年。我们不讲黄金十年,只说未来三年,如果你是做体育的,如果你立足于自有 IP 赛事,并可以做到国际化、职业化,那非常有可能被社会资本认可、被政策红利所顾及,一定能飞起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