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校园体育:中小学体育须走出哪些误区

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警示与忧虑多年来不绝于耳。现状该如何改变?学校体育成为突破口。

2017-01-11 10:00 来源:光明网 记者/刘博超 0 30109


禹唐体育注:

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警示与忧虑多年来不绝于耳。现状该如何改变?学校体育成为突破口。


2016年12月,山东省发布新规,明确三年内将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紧随其后,辽宁省大连市明文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若连降三年将问责校长。这两份政府文件为加强中小学体育加了把劲儿。


作为基础教育中久拖不决的薄弱点,校园体育开展得怎么样?体育教学尚存哪些误区?本该承担的育人之责欠缺在哪儿?日前,记者走进中小学校园,展开采访调研。


技术为中心,割裂运动整体


在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课程表上一周有三节体育课:一节常规课、一节校本跳绳课和一节密云区统一安排的足球课。该校体育教师刘远开告诉记者:“常规课训练跑步、仰卧起坐这些传统项目,跳绳课是根据本地山区学生协调性弱的特点开设的校本课程,足球课则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他表示,与过去的体育课相比,单调枯燥的体能素质训练在减少,参与性的球类运动在增多。


“体育课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但多数省区市没有统一课本。教学内容自主性较大,往往取决于老师,年龄大的老师根据经验,新老师教授大学学习的内容。”长沙市雅礼中学体育教师杨伯群这样向记者介绍。


“目前的体育课多以教授技术为中心,例如双手胸前传球,一堂课下来,既达不到运动强度,也不能提高体质水平,更不要说顽强拼搏和团队精神。”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认为,由于中小学体育要学的内容很多,以单项技术组织课堂教学并不符合规律。“目前的技术中心论是文化课知识中心论对体育的影响,总是把技术细节从运动整体中割裂,形成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他特别强调,运动是一个结构化、关联性的体系,只有在综合参与中才能实现运动的效果。


担心事故发生,运动难度强度降低


“我最讨厌做操了,天天听着‘凤凰传奇’‘小苹果’瞎扭。”杨跃(化名)在北京某小学读三年级。杨跃的妈妈李女士对学校体育活动的乏味也深有同感。“听说要推广校园足球了,我们都很高兴,结果上个月学校通知家长去做足球操,就是抱着足球做各种动作,结果还是做操。排练好了还要做展演。”


刘远开的解释颇显无奈,“个别安全事故发生后,老师都在降低运动难度、强度。最明显的是单杠、支撑跳跃等器械项目减少了,长跑也不敢跑了,运动负荷在降低。”但他忍不住抱怨说,“这是因噎废食,反而会削弱学生应对运动风险的能力。”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是导致校园体育强度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据华中师范大学“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研究,有32.9%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或完全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需要。有32.8%的学校体育场馆完全不对外开放,包括对本校的学生也不开放。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指出:“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不是短期任务,也不是仅仅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由政府出面统筹解决,比如开放学校周边的场地资源,甚至动迁附近建筑,营造场地。当然,学校自身也要做好统筹安排,提高场地使用效率,把校园体育落到实处。”


“对青少年而言,运动的魅力就在于比赛,不对抗不比赛没法培养孩子的体育精神,技能、体质、精神三者不能割裂,都是在比赛参与过程中提升的。”季浏说,“现在很多人担心运动会发生安全事故,但如果只考虑这些的话,青少年的运动水平永远得不到提高。摔破皮、扭伤腰甚至踢断腿都是正常现象,但我们从学校到家长都容忍不了。其实,只要把一些防范措施做到位,体育锻炼是让青少年经历挫折、完善人格的绝好过程。”


按指标考核,可能走上应试老路


2016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其他科目均为选考科目。作为第一个提出“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的全国性指导意见,有评论认为,这将成为学校体育的“拐点”。


但事实上,体育在很多城市早已是中考科目。每年进入11月,费用少则两千元,多则八九千的中考体育培训都会给日渐下降的气温带来一丝火热的气息,埋头书本的应届生会在专业人士的训练下“补上欠账”。由于高考不考体育,网上多有调侃“中考那阵子是身体最棒的时候”。


“列入中考表明大家已经意识到加强青少年体育的必要性,但从学生体育发展上看仍然只是权宜之计。”季浏说,“我们要防止体育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像其他科目一样,列入中考的只能是几项指标,结果很可能是孩子课内课外活动就剩下了这几项,甚至老师围绕这几个指标上课,影响体育课的质量。”


“青少年本质上是喜欢运动的,喜欢跑跳。为什么运动成了负担、需要考核?是因为没有形成导向,没有把体育当作重要的事情。”孙云晓说,“这个导向不应该是考试指挥棒,而是一种崇尚体育、爱好运动的校园文化,像欧洲、日韩那样,让运动好的孩子成为校园里的明星。”


孙云晓很感慨:“大国要有民族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拼搏、遵守规则、团队合作、崇尚荣誉,青少年体育就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体现,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的青少年具有这些品质。”


本文转载自光明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小学体育须走出哪些误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