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跑圈乱象:有赛事一半人替跑 为“雇主”刷资格

一个月前,在首届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罕见地发生了两名参赛者猝死事件,其中1名死者为替跑者。

2017-01-09 08:48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0 130011


2017年度厦门国际马拉松如期举行,猝死事件,丝毫没有影响马拉松飞奔的脚步。


为什么要替跑


1。 据央视报道,替跑已经是“跑圈儿”里的普遍现象,当报上名的选手有事去不了时,很多人会选择出让名额。


2。 而由于马拉松名额紧俏,不少跑步爱好者也愿意选择替跑。


3。 当然,也有替跑者是为“雇主”参加高级别赛事“刷资格”。


多少人在替跑


阎欣宁介绍,跑友圈马拉松参赛名额转让现象极其公开且种类繁多,“有的赛事,有一半人顶着别人的名字。”


阎欣宁在想,如果有严格的筛查机制,24天前的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那名替跑者,是不是就不会死亡?


比对了十余万张照片


尽管压力重重,但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吴明显解释,猝死毕竟只是一个“概率”事件,“你既要参加比赛,还要给组委会的一些规则带来挑战,这就变成组委会和选手之间的相互防范,一项健康阳光的赛事,就变成了猫和老鼠之间的斗争。”


“这次不但出了事,在全国,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就想认真地抓一回。”吴明显介绍,组委会比对了十余万张照片,通过筛查选手的号码牌(男女选手号码牌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为M和F)的方式,才揪出了30名替跑者,“这些替跑者无一例外都是男替女或者女替男,但更多的是男替男、女替女现象,因工作量实在太大,无力进行筛查。”


重点在有名次的选手


吴明显说,对替跑者的排查,国内大型马拉松赛事的普遍做法是,将重点放在对取得名次的选手进行事后筛查,对业余跑者而言,因这是一项全民健身运动,一般不再筛查。


30人处罚名单中的两人,还因为参与转让号码布造成重大事故,被组委会终身禁赛。一场全民健身运动的禁赛,对个人而言可能算不上多大的惩罚,但组委会试图借此表明立场,“既然不遵守规则,我们也要表达不欢迎、不允许的态度,这和航空公司设置旅客黑名单一个道理。”吴明显说。


加强预防猝死和抢救


至于教训,吴明显介绍,厦门组委会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疗团队的设置,着重加强预防猝死和抢救两方面的工作。


12月14日,中国田径协会通过官网发布《关于加强马拉松赛事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组委会加强赛前、赛中、赛后的人身安全及预防猝死工作,提醒赛赛者切勿将个人最好成绩作为唯一诉求,应充分享受比赛过程,学会量力而行。至于敏感的“替跑”话题,田协规定,将对违规者终身禁赛,并自负由此引发的相关责任。


在12月20日的深圳马拉松上,两名疑似替跑者拿到了名次。“这属于顶风作案,应该好好杀杀这两只鸡,明年的猴就会老实很多。”阎欣宁说。


为尽可能杜绝替跑者入场,1月2日举办的厦门国际马拉松有一系列新举措,比如将录检时间延长为1小时50分。


昨天8点整,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响起了一声发令枪,3万人欢呼着共同开跑了,这又是好一场热闹的马拉松。


马拉松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我心中的马拉松


“就是想跑”


6旬阎欣宁已跑了96场


人的爱好有无数。


“而当你去跑马拉松,你可能会觉得,原来这件事更有意思。”厦门、福州、上海、北京……如今,年过6旬的厦门人阎欣宁,已跑了96场马拉松。


阎欣宁的目标是一百场,但马拉松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12月下旬,在厦门市体育局附近的一家酒店内,阎欣宁坐在成都商报记者对面,回答这个跑者常常自问的哲学式问题。


无非是一种自我选择


“我是个低调的人,不像那些兴奋的年轻人,我从不在赛道上张牙舞爪。”他说,他眼中的马拉松,“无非是一种自我的选择”。他是一位写作者,毫无疑问,马拉松占据了他大量的写作时间。后来退了休,他发现,写作真是一件痛苦的事。


于是阎欣宁几乎放弃了写作,只是偶尔整理旧稿,从此他的爱好,只剩下跑步。


他想起,最初开始跑步时,完全是出于一种爱好,“我就是想跑。”每去一座城市,他都要做一份详细的攻略,无论吃饭睡觉,还是坐车穿衣,都要准备充足。“我有一条标准,无论去哪个城市,住宿只能一百元出头。”他乐在其中。


然而现在麻木了


阎欣宁最初参加马拉松赛事,去的每一座城市都很新鲜,然而现在他麻木了,除非警察或志愿者明确地对他喊“老同志,加油!”他才会象征性地招招手。


当他看到赛道上的年轻人,跑过一个镜头,又蹦又跳,他就想,这真是在瞎消耗体力,都是在做无用功,“参加马拉松赛,要有基本的虔诚。”


现实中的马拉松:一个非常危险的年龄,24岁青年倒下


然而,这也是危机四伏的比赛,是大负荷、高强度、长距离,蕴藏较高健康风险的竞技项目,是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至少10种疾病患者不宜参加的马拉松。


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两名猝死者,其中一人39岁,一人24岁。他们分别倒在终点和离终点4.5公里处。


“有很多24岁的小伙子,倒在了马拉松的冲刺阶段。”在阎欣宁看来,24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年龄。


成都商报记者初步统计,过去三年,中国的马拉松赛场至少猝死了10个人。


一本万利的马拉松,概念花样百出


企业获得影响,民众获得锻炼,政府获得名声——这是一本万利的马拉松。


2011年,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仅为22场,2016年,这一数字激增到306场,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田径协会于2015年年初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


阎欣宁介绍,过去,几个重要的赛事,中国田协的一些领导必去捧场,但现在,他们已经顾不上各地越来越多的马拉松,“即便挂中国田协名号的,田协也不一定派人出场。”


在厦门,跑马拉松的人呈几何数字增长,“一座城市一旦有了一个平台,每年举办一场赛事,大家就会惦记着,你约我,我约你开始练,队伍就像滚雪球。”阎欣宁说。


马拉松本为城市概念,各地借此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名胜,“一些地方因无法展示城市元素,山地、越野、田间,其概念被不断套用、花样百出。”


“加油,你是最棒的!”


荒唐


有人说,“玩”马拉松。


阎欣宁对此很反感,“世界上花天酒地,到处是玩的地方,为什么要到赛道上来玩?”他认为,马拉松就是一场比赛,“不是跟别人比,就是和自己比。”


个人最好成绩别挂嘴上。


像有些人那样将PB(个人最好成绩)时时刻刻挂在嘴上吗?不是的,现在,全马40多公里,阎欣宁已经跑不进4个小时了。但他仍乐此不疲,“哪怕跑得再慢,也要全力以赴。”


“加油”的标语太危险。


本文转载自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揭秘跑圈乱象:有赛事一半人替跑 为"雇主"刷资格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