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千万不要在小学搞校队!

86年和97年,青少年足球两次掀起高潮,很快在三年后又跌入低谷。几乎是同样的节奏。

2017-01-02 14:00 来源:一点资讯 文/张路 0 181180


86年和97年,青少年足球两次掀起高潮,很快在三年后又跌入低谷。几乎是同样的节奏。


但为什么会这样?从宏观上,我们明白是只抓提高,不抓普及,只重眼前,不重长远,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的恶果,但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却说不明白,所以也就找不到改进的办法。


直到2014年,中央下决心抓校园足球,我多次向各级领导谈过我的想法,也书面提交过各种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逐步深化自己的认识,终于把问题想明白了。


回顾当年的历史,满满的都是教训:


大约在1983前后,由国家体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创建了青少年足球的三杯赛——小学萌芽杯,初中幼苗杯,高中希望杯,全国24个足球重点城市参加。先由基层各学校组建校队参加区里的比赛,区冠军参加市里比赛,市冠军参加全国三杯比赛。这样从基层到全国,有普及有提高,似乎是一个理想的人才培养金字塔。


为了参加比赛拿成绩,各校纷纷组织校队,然后开始大练,苦练。一般的每周练5~6次,每次2个多小时,有的还要出一个小时的大早操。为了节省时间,增加训练时数,有不少学校搞“三集中”,把足球队员集中在学校食宿、学习、训练。很多学校想尽办法聘请高水平教练——一般是退役专业运动员或体校教练来带队,搞高水平训练。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但两年以后问题就出现了。当第一批校队球员毕业时,家长们发现,真正有成才可能的每支校队最多一人,很多一个没有,极个别的能出两个,而这还只是进入半专业的训练,算个半成品,离踢专业队还远着呢!其他绝大多数孩子球没踢出来,学习也荒废了,成了废品。


不能怪孩子,每天这么长时间,这么大运动量的训练,他们回家已没有精力做好作业了。更何况,在动员孩子参加校队时,老师们都会忽悠家长,说孩子是块踢球的料,将来如何有前途云云。家长是半信半疑,孩子可把老师的话当真,认为自己将来就是足球运动员了,早已无心向学,学习不受影响才怪。


更可怜的是那些三集中的孩子,住在学校没人管,学了一身坏毛病,抽烟喝酒打架,不守纪律,成了文盲加流氓。


第一批这样或许是偶然,第二年又一批还是这样,家长就看明白了,于是奔走相告:千万别让孩子踢足球,踢球孩子就毁了。老师们也反对学生踢球,因为影响他的教学考评。校长也不再支持,因为足球校队会给他制造无数的麻烦。所以到第三年基本就没人踢了。


更严重的是,学校只有一块操场,每天下午都被校队20来人占用,其余1000多学生只能在边上看看,或者解散回家。他们被剥夺了踢足球的权利,甚至被剥夺了正常体育课外活动的权利,这合理吗?能不招人恨吗?其余学生的家长能没有意见吗?


这就是小学足球搞校队的必然结果。


小学校队就是为比赛出成绩而建立的,就是为少数足球精英服务的,就是为提高而存在的,它必然要冲击小学足球的普及。因为小学资源有限,就那么一块场地,几位老师,伺候了校队20来人的提高,就顾不了其他那1000多人的普及。


而这20多人的队伍,由于急功近利的选材和训练,必然制造大批品学兼差的“废品”,引发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抵制,使足球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过去我们总是埋怨学校和家长不支持足球,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这种搞法,我们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吗?怪来怪去,还是怪我们自己把路走错了,把方向带偏了。今天把这些写下来,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再重犯我们过去的错误。需要警醒的是,我们不安地看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地方,很多学校,仍然在走或准备走上这条失败之路。


因此我要大声疾呼:千万不要在小学搞校队,否则三年必死!


声明:本文转自一点资讯,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我们怎样用三年时间搞垮了中国足球(之三)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