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体育产业10大关键词:拥抱变化 重新上路

体育产业并没有以人们期望的方式发展,经历了2015年的风起云涌,到2016年后则逐渐由热变冷,暂时进入调整和洗牌阶段。

2016-12-27 16:00 来源:亿欧网 0 114354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从2014年底开始,在政策的刺激下,资本和创业者都呼喊着:“风口”要来了。除了人人都看得见的“46号文件”这一推手之外,国内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趋势则是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但是体育产业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它无法靠资本和政策在短期内的“揠苗助长”而催成,有着相对较长的回报周期。因此,体育产业并没有以人们期望的方式发展,经历了2015年的风起云涌,到2016年后则逐渐由热变冷,暂时进入调整和洗牌阶段。

  

岁末寒冬,当2016年即将画上句号,它会以什么样面貌留在体育产业的历史中?政策加码、巨头割据、IP版权、海外收购、亏损、资本寒冬、融合、大数据、休闲健身和体育用品回暖这十个关键词将会作为注脚来描绘这一年的体育产业。

  

政策加码

  

2014年底的“46号文件”带来了体育产业短时间迅速崛起,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国家政策是举足轻重的影响因素。

  

去年,各省级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配套实施意见。在2016年,相关的政策已经落实到了再下一级的市、县层面,将具体措施逐步铺开。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对未来5年的全民健身工作作出了总体规划。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达到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等目标。

  

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等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整体发展方向。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又牵头十多个部门相继印发了有关冰雪运动产业、水上运动产业、航空运动产业和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规划,作为配套文件。

  

巨头割据

  

巨头们往往都拥有敏锐的嗅觉,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万达、苏宁等巨头借助自己的资金、资源、平台等优势,在体育产业内完成了一些“一般人做不到事”。

  

其中,阿里和万达在2015年先后成立体育公司,正式入局。2016年,成立不久的阿里体育和万达体育都正沿着自己的布局路线稳步前进。阿里体育提出要做“中国体育经济的基础平台”,通过与国际体育组织、赛事执行方、赞助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围绕IP打通各业务板块。

  

万达体育则更加高举高打,除了与阿里一样瞄准国际体育组织,并以合作的形式获得授权打造赛事IP之外,万达体育还通过之前并购的盈方体育等实现国外赛事在中国的落地,并拥有赛事的知识版权。

  

将体育业务纳入五大产业中的苏宁,在2016年围绕足球领域先后收购了意甲国际米兰俱乐部,投资足球大数据公司创冰科技和足球社区懂球帝,又高价拿下英超联赛三年的新版权合同,加上旗下的新媒体PPTV,苏宁在足球产业布局已经日渐完善。

  

IP版权

  

对于以赛事内容直播为主要业务的媒体公司来说,版权是其最重要的生命线。2016年国内的赛事版权市场虽然不像2015年时“大鱼”频出,但仍然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体奥动力去年以5年80亿元的价格拿下中超版权之时,业界普遍认为该金额超乎常理,难以收回成本。但是乐视体育在2016年2月付出27亿元,拿下之后两年的中超新媒体独家版权,为体奥动力买了单。到9月,乐视体育又以超过一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五年的港澳地区NBA独家版权。

  

今年国内版权市场最吸引眼球的标的则是英超联赛。目前的版权拥有者新英体育与英超联盟的合同将在2019年到期,而关于下一份合同的争夺提前三年就已经到来。最终,苏宁的3年50亿元获得2019-2022赛季的英超版权。

  

海外收购

  

今年对于财大气粗的中国资本来说是疯狂的一年,海外的体育资源,尤其是职业足球俱乐部成为了资本涌入的热点:


  2016年5月,联合睿康6000万英镑收购英超阿斯顿维拉俱乐部全部股份;

  2016年6月,苏宁2.7亿欧元收购意甲国际米兰俱乐部70%股份;

  2016年6月,雷曼股份2680万元全资收购澳超纽卡斯尔喷气机俱乐部;

  2016年6月,双刃剑总裁蒋立章3700万欧元收购西甲格拉纳达俱乐部98.13%股份;

  2016年7月,复星集团4500万英镑收购英冠狼队全部股份;

  2016年8月,中欧体育基金7.4亿欧元收购意甲国际米兰俱乐部99%股份;

  2016年8月,云毅国凯1.75亿英镑收购英超西布朗俱乐部88%股份;

  2016年8月,奥瑞金700万欧元收购法乙欧塞尔俱乐部59.95%股份;

  2016年8月,IDG资本1亿欧元收购法甲里昂俱乐部20%股份。


尽管海外收购大军浩浩荡荡,但是经营职业足球俱乐部并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就算在足球产业高度发达的欧洲也是如此。因此,中国资本收购海外标的的财务意义十分有限,更多是希望通过欧洲俱乐部的知名度以及IP影响力做营销,或者补充自身原有生态。

  

亏损

  

IP和版权属于体育产业内最上游资源,往往是巨头公司之间争夺的战场。而对于体量没那么大的体育公司来说,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才是发展的重心。但是在这个被资本和政策推上风口浪尖,还很初期的产业里,大量的企业无法在大潮中站稳脚跟,亏损成为普遍现象。

  

刚刚起步的体育产业还很初级,产业内的玩家大多也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新三板成为体育创业公司的理想目标。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体育类公司有53家,主要分布在赛事运营、场馆相关、体育装备、“互联网+”体育以及其他相关业务五大领域。而根据挂牌公司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新三板体育类挂牌公司近半处于亏损状态,盈利的企业仍集中于体育用品研发、销售板块。

  

这一问题在体育创业公司层面则更加明显。从2014年底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互联网+体育创业公司中,绝大多数入不敷出,需要靠融资维持。尽管对于产业初期的体育创业公司来说,盈利状态并不是硬性的衡量标准,但是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尚未找到有效的收入来源,“走一步看一步”的思路使整个产业缺乏活力。

  

在整体上,体育产业内资金状况良好的依然是体育用品、体育培训、体育营销等立足于线下的细分领域。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公司也纷纷开始自救,线下和B端等现金流良好的领域成为部分公司转型和拓展业务的选择,营收能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理性

  

从2015年底开始,资本寒冬的论断席卷了创投市场。在经历了之前几年O2O创业的浪潮和资本的热度之后,许多创业公司在2016年走向衰落甚至死亡。一方面这是互联网经济挤出泡沫的必然过程,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产业升级的历史趋势。

  

在体育产业领域,资本寒冬的说法似乎并不准确,这一年里依然有大量的体育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从早期的天使投资到B轮、C轮的融资案例层出不穷。根据体育BANK发布的《中国国际体育投融资报告(2017)》,从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共有近300余家机构和个人参投体育创业公司,超过200亿的资金通过这些机构注入220家体育创业公司,超过50%的企业融资达到数千万元,种子轮、天使轮和Pre-A轮占据了半壁江山。

  

尽管如此,资本市场上对体育创业公司的态度也正发生着变化,最大的表现就是资本更加的理性。正如许多投资人说的那样,中国最不缺的就是钱,但是对于这些资金的用途,资本方的选择则越来越谨慎。之前两年体育产业处于一种狂热的状态,许多模式并不成熟,甚至莫名其妙的创业项目都能够轻易获得融资。而进入到2016年之后,资本则更多会考虑到投资对象的盈利能力和核心资源。

  

融合

  

2015年被称为体育产业的元年,而2016年与之相比,产业在各个方面更加成熟。更多的玩家入场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体育与其他产业相互间的融合成为今年的一大趋势。

  

首先就是财大气粗的地产公司,如莱茵体育、红星美凯龙、佳兆业和鲁能等向体育产业的进军,并创造出体育+地产的新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将体育产业和房地产业有机地嫁接,以体育作为主体概念的房产开发模式,并且将体育纳入房产开发的总规划。

  

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也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以健身娱乐、体育竞技、观赏赛事和体育交流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适应了目前国内人民对更高层次需求的消费升级的趋势。除了旅游产业的企业推出了体育休闲相关项目之外,一些体育创业公司也凭借着自身的体育资源,打入了体育旅游市场。

  

体育与教育培训的融合则形成了另一个现金流良好的市场——体育培训。当前,国民对于体育和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运动健身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体育培训业基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同时拥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而且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成为了资本和市场都看好的体育细分领域。

  

除此之外,体育+医疗、体育+文化等跨界融合也为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大数据

  

2016年,互联网已经成为与水、电、煤具有类似作用的基础资源,进一步为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对于体育产业来说也是如此,大数据在体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应用。

  

一方面,与其他领域一样,大数据也是体育公司进行用户画像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发现了自己的目标用户所具备的各种属性和特征。

  

其次,借助于自身积累的用户数据,企业可以在进行处理分析后,提供更进阶和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推荐匹配。用户数据本身就是新的时代里最昂贵的资源之一。

  

同时,蕴含在体育赛事中的海量数据,经过提取之后便可以从更深层次呈现比赛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对比赛进行预测和分析。在体育彩票和竞猜领域,大数据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因此,体育大数据公司在2016年受到了资本方的热烈追逐,魔方元、搜达足球、创冰科技、雷达体育、贝泰科技、量子足球、华奥国科等体育大数据公司都在今年获得了投资。

  

健身休闲

  

休闲健身在今年依然保持了前两年的热度,一方面是源自全民健身已经被上升为国家政策,另一方面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催生了对健康和运动需求。

  

2016年,除了之前就迅速发展的跑步、健身、足球等运动项目持续升温之外,一些从前不被重视的冷门领域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目前最热的就是冰雪运动,随着2015年北京联合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冬季运动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百姓的运动生活中。一方面是地产和旅游领域与冰雪运动的结合,在雪场等领域丰富了供给。另一方面,立足于冰雪运动的创业公司也冒出头来,在知识和资讯层面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除此之外,在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支持下,航空运动、水上运动和山地户外运动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冰雪、航空、水上、山地户外等运动在产业层面还十分初级,在供给端和需求侧都需要持续的耕耘。

  

体育用品回暖

  

体育用品业长期以来是我国体育产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起步,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国内主要的体育用品公司进入了高速扩张的阶段,但是对市场的盲目乐观最终造成了生产过剩、库存挤压的恶果,在2012年后纷纷陷入低谷。在体育产业发展“东风”的吹拂下,国内的体育用品公司在2015年已经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安踏全营收首次突破百亿人民币,而李宁也在时隔三年后终于扭亏为盈。

  

而在2016年,体育用品业进一步回暖。根据国内主要的体育用品公司公布的财报,2016年上半年基本都处于盈利状态,其中安踏61.43亿元的营收再创新高,李宁也再度实现了1.48亿元的盈利。

  

市场的回暖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加剧,在这种环境下,差异化竞争成为大多数厂商的路线:安踏实行多品牌、多渠道战略,李宁深耕产品渠道,特步将自身定位为时尚运动品牌,匹克持续发力海外市场,贵人鸟则向整个体育产业拓展布局。这预示着下一阶段体育用品市场将会出现更加激烈的厮杀。

  

当然,用仅仅十个关键词去描绘体育产业在这一年的发展面貌难免会片面,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会感知到不同的温度。体育产业在2016年虽然没有2015年般波澜壮阔,但是在理性和调整中蕴藏了在下一阶段实现跨越增长的驱动力。暂时的寒冬和迷失并不意味着行业的停滞,只是需要换种速度、换个方向,重新上路。


声明:本文转自亿欧网,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2016年体育产业10大关键词:拥抱变化 重新上路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