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风口之下,如何抓住体育产业机会?
各方嘉宾针对“如何利用资本对赛事进行深度开发”、“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如何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创造更多投资机会”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各方嘉宾针对“如何利用资本对赛事进行深度开发”、“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如何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创造更多投资机会”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专业竞技赛事和大众体育是体育产业两大投资方向,资本巨头持续布局,具有专业背景的新玩家不断入场。12月4日,第七届财新峰会暨第二届中国体育产业论坛召开。在“资本差异化布局与体育产业深度开发”分论坛上,来自投资机构、创业公司、跨界公司的各方嘉宾济济一堂,针对“如何利用资本对赛事进行深度开发”、“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如何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创造更多投资机会”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任国强作为论坛主持人,开场即指出,近两年国内体育产业的投资风起云涌,越来越热门。“但是体育产业到底能不能够挣钱?体育产业到底产业化的前景是怎么样的?今天的体育的投资热是昙花一现不可持续?”
对于投资人而言,体育产业的回报周期相比其他IP内容更长一些。动域资本管理合伙人程杭认为,体育IP投资不同于电影、综艺IP投资,不能寄望在四五年就打造出大IP。“投资大型体育IP,必须要有耐心,要养,要长线。”
程杭表示,篮球、足球等体育大IP的培养会相对较“慢”,NBA、英超等历经了数十年、上百年时间,才随着80年代电视等媒介工具的兴起成为赚钱的IP。不过,“体育IP熬过了苦日子,达到价值高峰,就很难降下去了”。他还强调,资本界必须认清体育IP的特点,不能希望一夜之间就造一些好IP。
信中利资本集团联席董事、美洲杯中国之队董事总经理方妤文看好打造自主体育IP的前景。“我们勇于承担各个方面的风险,来打造自主IP。”她认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深受“价值链的死循环”的影响,但随着近年来政策变化,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自主IP“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
方妤文介绍,西方的体育产业价值链有五方,即政府、媒体、社区、赞助方和资本,这五方是有机地匹配和链接的。但在中国,这个价值链则是一个死循环,比如协会管理核心的资源、不对外放权,比如体育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不够好。
最近的一系列政策变动正在发生积极的影响。“46号文出来之后,许多环节在松动,我们的政策调整到全民健身,协会也逐渐地剥离,教育部也已经和体育总局开始联合推动娃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妤文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体育产业有哪些细分的领域值得投资?程杭指出,业内可以关注电子竞技和搏击这两项特殊运动。英雄联盟等电子竞技项目有很大的受众群,如果列入体育赛事,关注人数已赶超篮球和足球,而UFC(终极格斗冠军赛)是过去十年成长最快的体育IP项目。
主营格斗运动的原创IP公司昆仑决创始人姜华称,昆仑决的整体战略就是“产品+传播+商业变现”,目前已经把原创的版权卖到了78个国家,在国内的40多个地方频道也有落地,同时也有网络视频版权出售。
型动体育创始人、前奥运冠军陈一冰呼吁,体育主管部门推动体操运动项目的市场化发展。他表示,体操运动项目没有市场化,没有变成一个产品,更没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据陈一冰介绍,体操在国外是一个产业链,比如美国体操俱乐部的数量是四千个,每一个俱乐部大概有30到50个人。而中国的注册体操运动员只有两千多人,没有形成市场规模。
陈一冰说,一个项目市场化的时候需要有价值,资本是逐利的。为什么资本不愿意投资体操?因为现在的体操没有市场价值,“体操的IP(知识产权)根本没有,只是我们变成金牌运动员的IP”。
陈一冰认为,以前所有的资源、体系,几乎全部都在为竞技体育服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长,大家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需要自己健身。竞技体育逐渐向大众体育转型,“未来很多年,大众体育的发展空间更大一些”。
姜华认为,要想做好的IP,应该当成产品来做。若太急于求成、急于挣钱,太过于浮躁,会伤害到IP本身的价值。此外还要做好传播,随着传播的多元化,收入也会多元化,然后再继续做创新。
作为一名资深的体育产业参与者和消费者,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认为,在中国,体育成为产业已是必然趋势,如今时机已到。
“马拉松在中国很火,我也发挥了一些作用。”王石称,在万科推广乐跑项目的过程中,中国马拉松项目数量从14个快速增长至150个。“市场巨大,不必再纠结体育投资是否会昙花一现。”
王石认为,中国体育人口很庞大,但体育教练的利用效率很低。他建议,体育产业从业公司可以学习Uber思维,用互联网技术盘活存量运动人口,例如用大数据提升私教的利用效率等。
声明:本文转自财新网,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体育产业全球化商机辨析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