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基仁:高殿民是中国体育新闻界的旗帜和楷模

37年体育报道生涯,32年中亲历9届奥运会,参加了最近四届奥运会的火炬接力,在多个重要国际体育组织任职,担任中国最重要的体育媒体——新华社体育部掌门人13年,这在中国体育媒体人中无出其右。

2016-11-15 08: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许基仁 0 78810


仅仅差了一天!殿民未能亲手接过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为表彰他投身奥林匹克新闻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特制的金质奥运五环纪念雕塑,让人肝肠寸断。


仅仅差了一天!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的荣退会变成了追思会。11月11日下午,任职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20年、新华社体育部前主任、伦敦分社前社长高殿民在参加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会议期间,在韩国平昌突发心脏病去世。


20年造就一张中国体育新闻界的金字名片


殿民是一个不愿眷恋名利的人!他在2010年卸任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远赴欧洲担任伦敦分社社长时就对我说,希望能辞去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让新华社体育部同仁替代,以更好地履职。


但殿民在国际体育新闻界的人脉和声望是无法取代的,我说你虽然离开了新华社体育部,但还在新华社工作,还是新华社的代表,一样可以履职,为新华社体育报道、为东西方体育新闻界的交流作贡献。


另一方面,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也希望殿民能继续留任。在他们眼里,殿民就是中国体育新闻界的一张金字名片。2015年殿民退休后,他又多次跟我提出卸任要求,并在今年里约奥运会期间陪同我和新华社体育部副主任周杰拜会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部总监安东尼,提出新华社更换委员的要求。


新闻委员会委员由国际奥委会提名产生,并不是每个国家必须要有代表,退休后继续担任委员职务的仍大有人在。但国际奥委会最终还是被殿民的诚意所打动。不久前,国际奥委会和新华社先后批准由周杰取代高殿民,作为新华社代表担任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


但安东尼还是破例邀请殿民赴平昌参加新闻委员会会议,并根据不少委员的要求,准备张罗一个荣休会,以表彰殿民20年来为推动中国奥林匹克事业发展、为促进东西方体育媒体交流而作出的突出贡献。委员会还特地制作了一尊金质奥运五环纪念雕塑,准备给殿民一个惊喜。


但12日,最终从安东尼手里接过纪念雕塑的是周杰和新华社体育部前主任助理、北京冬奥组委媒体与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济成。雕塑基座上写着:“高殿民,为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出色服务20年。”而此时,殿民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人生之悲,莫过于此!五环有情,当必垂泪!


奥委会新闻委员会等各界人士给予至高评价


在12日的新闻委员会会议上,依然摆着殿民的名签。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们首先为高殿民默哀一分钟。安东尼高度评价了高殿民为奥林匹克新闻传播和媒体运行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他说,高殿民是非凡的人,是东西方体育新闻之间的桥梁,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国际奥委会奥运信息服务部总监露琪亚难忍泪水,讲述了从都灵冬奥会一直到现在,作为资深委员高殿民给她的无私帮助。讲到11日早餐时候,“高殿民还谈笑风生地说,这么多年我有点儿累了,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全体会议”时,很多委员们都流下了泪水。


年逾七十的国际奥委会媒体专家理查德一天前就为高殿民写好了四页纸的颁奖词,风趣生动。他说:“我将一字不改地宣读此文,就像风趣的高(殿民)还坐在我的对面。”


颁奖辞全面回顾了高殿民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的工作,生动风趣的文字此刻却使他几度哽咽。他说,高殿民为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工作20年,是工作资历最长的委员之一。


他很敬业,无论是在新华社体育部主任还是新华社伦敦分社社长任上,他都认真履职,帮助世界媒体了解中国,帮助中国媒体了解世界。他是中西方体育媒体交流和理解的一座桥梁。理查德以中文“我们想你!”作为结束语。


与会的平昌冬奥组委主席李熙范、国际体育记协主席梅罗、美联社前社长汤姆·柯里、美联社前体育部主任泰莉·泰勒、美联社资深体育编辑斯蒂夫·威尔逊、汤森路透全球体育报道总监、娱乐与生活部主任欧森等纷纷表达他们对高殿民的追思,并希望在场的新华社代表向高殿民亲属转告他们的慰问。


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前主席凯文·高斯帕也打来电话,对高殿民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和慰问。他说,高殿民为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新闻事业所做的特殊贡献是无法替代的。他的去世是我们共同的损失。


我的微信朋友圈里这两天来也被殿民的突然辞世所刷屏。无数人在落泪,在哀伤,在痛悼,在怀念。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不愿相信这个噩耗,他们更愿意相信永远笑眯眯的殿民还会来到他们的身边,跟他们拉家常,教他们如何写稿子、带孩子……


我还从来没有发现身边的人辞世时,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思念,如此之深的痛惜。没有人是完美的,但在认识殿民的人们心目中,殿民就是一个完美的人。殿民倒下了,但他却矗立起一座人生的丰碑!



中国体育新闻界的旗帜和楷模


殿民1978年开始从事体育报道,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报道许海峰夺冠,全球首发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这一中英文消息。这组报道也被评为中国好新闻(中国新闻奖前身)特等奖。他参加过从洛杉矶到伦敦的8届奥运会报道,并参加了里约奥运会火炬接力并观摩了赛事,还长期担任国际田联和国际排联新闻委员会委员。


37年体育报道生涯,32年中亲历9届奥运会,参加了最近四届奥运会的火炬接力,在多个重要国际体育组织任职,担任中国最重要的体育媒体——新华社体育部掌门人13年,这在中国体育媒体人中无出其右。高殿民,是中国体育新闻界的一面旗帜,一个楷模。


殿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政治和业务素质高,领导力、执行力、亲和力超强。在他执掌新华社体育部的13年中,新华体育成长为在中国和国际体育新闻界声名卓著的品牌,也造就了一批体育名记者。


他的国际交往能力超强。新华社体育部许多年轻记者都有体会,凡是在大赛中接触到国际奥委会或各国资深体育记者时,只要一提到“Gao”,对方往往就会两眼发光,滔滔不绝讲起与殿民的友谊。


雅典奥运会前夕,殿民凭借他在国际奥委会广泛的人脉,为争取新华社获得北京奥运会东道主通讯社和官方摄影队的殊荣立下首功。在最近的四届奥运会上,新华社一直在国际奥委会那里享受着世界性通讯社的待遇,直接从国际奥委会获得奥运会、冬奥会采访名额,为提升新华社的国际地位、为增强中国体育新闻界的声誉作出了特殊贡献。


很多人不知的是,殿民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付出了默默无闻的贡献。北京申办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时,殿民由于其较高的国际声誉、出众的英语水平和对体育报道透彻的了解而被指定为媒体运行方面的候补陈述人。


虽然他最终没有作为陈述人面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汇报,但在背后依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陈述。在2001年莫斯科申办冲刺阶段,殿民又临时担任北京奥申委舆情组的重要一员,默默搜集各国对北京申办的舆情,为北京申办成功提供了有价值的舆情分析。


殿民是个有远见的人!在他1997年执掌新华社体育部以后,就坚持体育部传统,每年只招收英文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当时体育报道对英文要求还远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殿民认为,体育不分国界,体育报道不分国界,新华社乃至中国体育报道终将会融入国际体育新闻竞争中去,争夺国际体育新闻话语权必将是新华体育的重要职责,记者必须懂英文,必须能用中英文双语采访和写作。新华体育这个传统恪守至今,使我们受益匪浅。


新华社体育部长年重视英文报道,连国际奥委会都是新华社英文稿的订户。殿民常说,我们对英文报道一点都不能忽视,国际奥委会官员每天都在看着我们的稿子。在他们眼里,我们代表着新华社的声音,代表着中国的声音。



温暖的大哥


殿民大我8岁,我们的生日只差一天,我们的手机号只有末尾两个数字不同。31年的朝夕相处,13年的班子搭档,使我们情同手足。于公,他是一位爱岗敬业、工作严格、提携后人的老领导、好领导;于私,他是一位宽厚的大哥。


在殿民辞世后,大家的怀念中共有的印象是:殿民是一位厚道、善良、古道心肠的邻家大哥,始终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他是一位永远也不愿意麻烦别人却在帮助别人时永远也不怕麻烦的仁者。


于公于私,这13年来他对我的帮助不计其数,难以言表。在我担任新华社体育部副主任的10年中,他把许多本属于部主任拍板决策的事项下放给我。我有时图省事,往往先斩后奏,有时觉得做得不妥,对他表示歉意,他却毫不在意,甚至会抱怨和数落我想得太多。


而当新华社体育部工作出现偏差时,不管是不是我分管,他都会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人生在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位好领导,好兄长。我遇到了,此生我感恩殿民。我们是最好的兄弟,不管以后还有几辈子,我们还要做最好的兄弟。


最近几年,他遇到我,会叫“尊敬的许主任”,我会回应“尊敬的高主任”,彼此开玩笑,相视而笑。但通常他会叫我“小许”,我会叫他“高”,而新华社体育部更多的人会叫他“高Sir”,他也似乎更乐于别人这样叫他。


他不止一次跟我私下聊天时说,我的事情和想法对你说得最多,我百年之后你得给我写生平。我也就呵呵一笑。谁能想到健康、乐观的殿民还会有“百年之后”。万万没有想到,我没有想到,新华体育人没有想到,所有朋友都没有想到,殿民竟然如此之早、以这种猝不及防的方式离开了我们。天妒英才,我现在相信了。


近来情绪不佳,为料理殿民的后事也极为忙碌,匆匆所就,言不及义,是为祭!殿民,我们等你回来!新华体育永远是你的家,我们永远在一起!


本文全文转载自新华每日电讯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许基仁:高殿民是中国体育新闻界的旗帜和楷模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