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需要改革,中超更需要革命

在中超进入“80亿时代”的首个赛季,各家俱乐部的分红有望达到创纪录的6000万人民币,而在一年前,每家俱乐部只能拿到1400万。

2016-11-14 16:00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作者/陈晨曦 0 79875



在中超进入“80亿时代”的首个赛季,各家俱乐部的分红有望达到创纪录的6000万人民币,而在一年前,每家俱乐部只能拿到1400万。


6000万,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也足以让中国体育市场的任何一个赛事IP都难望其项背,但与当下中超球队的投入相比,叹息声又会接踵而至。仅仅两年前,一支保级球队的投入达到1个亿往往就能逃出生天,如今,这个数字飙升到2亿依然不能保证安全。


在资本的助推下,中超格局开始发生调整,联赛竞争激烈程度明显提高。与恒大一样奉行金元政策的江苏苏宁、河北华夏幸福以及上海上港都具备强大竞争力,北京国安、山东鲁能、天津泰达的没落则让人唏嘘不已。


热钱涌入,球星驾到,中超持续升温,改变随处可见。


但是,在投入和分红依然不能处于同一量级的当下,俱乐部盈利依然看似是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如果烧钱成为维持中超联赛繁华景象的唯一燃料,人们自然不免担心总有火势变弱或者突然冷灶一天。


在俱乐部的投入中,球员薪资依然占据最大比例。根据统计,中超各俱乐部支付球员薪资比例为79%,如按照国际惯例,若要真正实现收支平衡,其球员薪资水平控制在俱乐部收入的50%左右较合理。NBA联赛是48%—55%,如果超过55%俱乐部就要缴纳工资奢侈税,英超要求是51%。


中超球员薪资的一路飙升,与当下好球员稀缺直接相关,中国足球是在为过去十几年人才培养体系的崩塌还债。2016赛季,河北华夏幸福本赛季以8000万引进年轻后卫金洋洋,俱乐部高层表示,如果不是这种一掷千金的方式,很难买到具备培养基础的球员。上海申花用6500万的高价购入毕津浩,但这位身材高大的球员在中超赛场仅获得了6次出场机会。


让薪资结构趋向合理的办法只有增加人才供给。现在,各家俱乐部都将青训视为重中之重,足球学校、试点布局、外教团队等方式各显神通,不一而足。但青训岂是朝夕可成,唯有交给时间检验,待随中超联赛走向正轨之后进入球场的足球少年逐渐成长起来,方才能有定论。即便最乐观的估计,迎来根本性改变,至少也要有十年之功。


还有些亟待解决的改变掣肘于投入不足。目前中超俱乐部运营结构不健康,无法拿出更多资金用于市场投入、社区服务、球迷文化建设等关系俱乐部整体品牌提升的项目,从而影响俱乐部的价值体现和品牌推广。


如果说形成俱乐部盈利的内部机制还需时间,那么外部环境似乎要乐观许多。毕竟,在80亿的撬动下,中超联赛的赞助收益正水涨船高,足球产业环境似乎也顺风顺水、前景大好,但实际上依然暗流涌动,礁石遍布。


不久前,一家和足球领域渊源颇深的体育公司传出CEO离职的消息,该公司在中超和中甲业务上的努力并未获得期待的回报。离职、退出、维持,这些产业春天中出现的词语,让人感到了料峭寒意。足球产业投资方式趋同、运营周期长、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困扰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今年,是乐视体育坐揽中超新媒体版权的第一年。乐视体育手握的五大核心IP中,中超、亚冠占据两席。付费观看和广告收入是把中超版权变现的直接方式,但中超转播的付费模式尚未实施。年中时,坊间曾传出消息,2016年上半年乐视体育实现10亿元的营收,其中有一半来源于会员,而根据乐视体育给出的数据,付费会员数已经突破300万,人们收看体育赛事的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付费收看,依然是一场“教育市场和被市场教育的拉锯战”。


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成功,绝不能只靠不计成本的资金注入,离不开足球产业的勃兴;与此同时,更需要触及内核的变革,而脱胎换骨的过程总会有痛苦相随。


改革既始,就不能驻足。


本文全文转载自人民网体育频道 作者/陈晨曦,原标题:中超需要改革,中超更需要革命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