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如何夯实社区体育“基石”?

如何夯实社区体育,成为“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石”。

2016-10-31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朱翃 郭敬丹 0 28458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从医疗卫生服务和体育健身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具体要求。宏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如何夯实社区体育,成为“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石”。


近日,首届社区体育(上海)论坛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业内专家学者围绕“变革中的社区体育组织发展与建设”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场地、指导员与活动组织,将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抓手,相关部门合力推进“三轮驱动”,将为社区体育发展以及“健康中国”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社区体育场地用好用活


场地是群众体育的基础保障。社区运动场地既能满足运动健身需求又十分便利且多为免费或公益性收费。《2015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数据显示,“社区体育场地”多年来仍是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首选场地类型。


《纲要》指出,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等场地设施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2015年,上海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7.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6平方米。虽然相关数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足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设施仍存在较为明显的缺口。上海市内“寸土寸金”,增量难以迅速填补缺口,如何用好用活存量体育场地,社区体育场地发挥更大功效成为关键。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在社区体育论坛上说:“社区既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是全民健身的主战场。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将丰富各类公共体育设施,营造便民的体育锻炼环境。”


让社区体育场地不单单成为老年人的健身场所,也吸引青少年、工作人群在社区锻炼,同时完善学校场地开放,让既有“存量”提高利用率,都将是社区体育场地“用好用活”的办法。


体育指导员做好“增值”服务


社区体育有场地是第一步,如何让社区的体育锻炼科学有效,需要基层体育指导员发挥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组织建设处处长杨光宇表示,我国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公益体育指导员接近200万人,职业体育指导员和救助人员达11万人,“不仅要群众来到场地运动健身,更要指导他们科学、有效地锻炼,才能使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惠及百姓。”


上海已取得不少经验。上海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同济绿园小区,几幢公寓门口都有“健身,找我们”的醒目公告牌,指导员姓名、指导项目、联系方式一目了然,“看到这牌子,就知道楼里住着家庭健身指导员。”四平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负责人介绍,“居民有健身方面需求,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会义务上门服务。”作为上海首批推进“社区体育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试点街镇之一,四平路街道整合社区公共体育资源,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更好地满足社区群众的健身需求。


赵光圣认为,如果提供社区运动场地是“基础服务”,那么体育指导员就是群众体育的“增值服务”,把贯彻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落实到社区,发挥社区体育的基础作用,基层体育指导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赛事活动组织“分众服务”


在上海市体育总会副主席李伟听看来,有了场地、有了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便走上了轨道,但要发展得“红红火火”,赛事活动的组织不可缺少,并且赛事活动组织要多元化,体现“分众服务”的理念。


“无论是全民健身还是‘健康中国’,都离不开社区体育这块重要的基石。上海把‘优先发展社区体育’作为重要抓手。”李伟听说,“建老百姓身边的场地、抓老百姓身边的组织、搞老百姓身边的活动,这个‘三边工程’是我们社区体育的品牌,也是一项民心工程。”


赛事活动全靠政府部门、街道来组织已不现实,社区体育俱乐部大有发展空间。过去12年,上海已有157家社区体育俱乐部,通过自治和自主管理,针对各自社区群体,不断创新社区体育服务内容和形式,探索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模式。从青少年喜爱的篮球、足球到白领喜爱的羽毛球、乒乓球再到老年人喜爱的太极拳、广场舞,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分众服务”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赵光圣说,上海即将推出的“社区主动健康计划”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通过完善社区业余联赛,提升市民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


四平路街道辖区的中国电信上海东区电信局,每年都组队参加四平社区体育俱乐部举办的运动会和赛事,局工会主席邱浩庆说:“一个企业要能持久健康发展,一个社区要能永恒和谐安稳,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作支撑,离不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作支持。”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会长张祥泰认为,正是由于社会组织发挥枢纽作用,体育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社区输送才有了进步与提升。社区体育协会统筹整合高校、协会和社会化资源,向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免费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如今,体育配送服务正向基层及远郊辐射,覆盖上海全市200多个街道、100多个工业园区。


本文转载自新华社 记者/朱翃 郭敬丹,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健康中国”如何夯实社区体育“基石”?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