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的风口正起,但创业公司只有小而美的命?

据统计,消费者预订境外赛事线路的平均花费超过10000元,几乎是一般出境游平均消费的两倍,体育观赛也成为今年体育旅游新的亮点,出境观赛成为主力。

2016-10-25 16:00 来源:寻找中国创客 记者/闫妍 0 41439



为了观看一场足球赛或者参加一场马拉松赛,不惜花大价钱买机票飞赴当地,并顺道游览领略当地风土人情。你有没有发现这正在成为一种时髦在朋友圈蔓延开来?

  

根据携程旅游发布的《体育旅游报告》显示,最热门的体育旅游类别除却户外活动,就是体育观赛旅游。据统计,消费者预订境外赛事线路的平均花费超过10000元,几乎是一般出境游平均消费的两倍,体育观赛也成为今年体育旅游新的亮点,出境观赛成为主力。

  

尽管让人激情澎湃的巴西奥运会、法国欧洲杯已经结束两个多月,跟随体育赛事去旅游的潮头却正在掀起,体育旅游也被视为下一个产业风口。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体育旅游每年增长14%,是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也表明,2015年中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巨头压制,资本静默,这个新生产业究竟是场超前实验,还是未来方向?是暂时的卧薪尝胆,还是难逃一辈子“小而美”的命运?

  

体育+旅游的金矿效应

  

“目前,体育行业可以说是国内唯一一个供给无法解决需求的行业,比如2015年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有100多场,对标美国的数据我们完全没有可比性。”左驭资本执行董事韩泽说道。

  

这也意味着,对于产业玩家和创业者而言,我国体育旅游还有非常多讲故事的空间。

  

数据也侧面印证了上述判断,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仅占旅游行业的5%,而发达国家占25%。如果未来体育旅游产业占比达到25%,旅游产业总值达到4万亿,则意味着我国未来体育旅游规模能达到1万亿。

  

通常来讲,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目前市场上的体育旅游大致分为健身类、观战类、体验类3种。

  

而在未来十年,中国发展体育旅游似乎具备了天时地利。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2019年篮球世界杯、2022年杭州亚运会……中国不仅自身则会迎接国际大赛的井喷期,更会因消费升级、全面健身概念普及等因素而向国外赛事输送大量的观赛者和参与者。

 

有旅游业内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对于正在稳增长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而言,存在5万亿元的体育市场,4万亿元的旅游市场。中国赛事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之大、消费人群之众,以及不容忽视的供给需求,细分领域只要做出品质和特点,有很大的机会脱颖而出,体育+旅游市场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金矿。

  

“大背景之下,去做这件事情是没有错的。”去玩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粒丁说。

  

两年间,如花生游、观赛日等结合体育赛事+旅游基因的创业项目应运而生。有的致力于整合,将赛事观看性门票产品与旅行产品相结合,在线路的设计上加入体验性更强的内容,如后台参观,俱乐部体验等等。

  

有的则更加垂直,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如君子好球高尔夫,致力于打造海外出行高球一站式服务平台,业务围绕海外球场预订、海外高球旅游、国际赛事运营、社交等服务。

  

小创公司资本瓶颈下求生存

  

“赛事游分为观赛和参赛两个维度,其中观赛绝大多数是去境外,这类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购买实力,同时观赛产品的增值空间也非常高,比如比赛结束后带你去球员更衣室参观,如果有当地的资源并把这部分打包整合进去的话,这个利润空间比常规旅游产品是要高的。”韩泽谈到。

  

花生游就是一家专注全球体育旅行度假产品的B2C在线预定平台,主要业务包括赛事门票、赛事旅行、运动假期等。创始人刘铎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说,“在体育旅游行业8年的时间,直觉可以感受到风来了,早点进入希望能够占领窗口期机会。”

  

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仍未涌现出真正的巨头,这一方面是因为体育和旅游两个行业的融合度不够,另一方面也跟营销难度大、专业人才缺失、优质赛事资源缺乏有关。

  

韩泽也坦言,赛事游不是将体育赛事产品和旅游产品进行的简单打包,“赛事旅游涉及到的是一套动态的资源整合,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团队就能去解决,需要真正了解产业,了解运动的创业者去做。”

  

对于体育赛事领域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经过多年的积累一定程度上能够树立专业性壁垒,但想要继续有所建树,运营出真正能够带来经济效应的赛事IP,资本的介入也尤为重要。

  

2015年年中开始,投资回归谨慎,吹来一阵风也不会掀起太大的涟漪。

  

前段时间,曾融资超千万的周末去哪玩和收留我先后停止运营;拒宅网、脚丫旅游网、周五旅游网、徒步狗旅行在线旅游创业项目已宣告死亡。死法不一,但根源都在资本二字。

  

资本的静默或许与巨头的入局有关。

  

事实上,体育赛事IP的稀缺,与国内消费者的热切需要之前的供需矛盾早已引起国内大企业的注意。

  

今年,携程等OTA巨头纷纷宣布对体育赛事主题游加大马力投入,携程旅游一年内先后上线了NBA常规赛观赛产品、欧洲杯观赛产品、英超产品、全球马拉松观赛/参赛产品、澳网、温网观赛、F1赛事、里约奥运会产品、UFC等,品类几乎覆盖了市面上所有人气赛事。

  

此外,旅游产业资金参投乐视体育;阿里巴巴成立阿里体育,并与阿里旅游开设“体育爱旅行”频道;万达在体育和文旅方面的布局也显示了其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野心……

  

让初创公司防不胜防的大企业与OTA大平台的强强合作,也许还会发生。

  

而那些掌握赛事门票和运营资源的小而美公司,被巨头收割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赛事旅游的规模化难题

  

“赛事旅游作为单独的旅行项目去做,规模较小时,盈利空间是有的,但受频次限制,规模化很难。”王粒丁说。

  

当前,赛事旅游行业主要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用户获取成本非常高。例如,马拉松、骑行、越野等运动项目对于参与者的体力、财力等要求较高,需求者大多为该运动的深度爱好者,这其中需要旅游服务的又是一小部分,人群相对狭窄。

  

“我们发现传统旅行机构在做这一细分市场的时候都面临极大的集客困难,因为客群基数比较小,而且客人的目的很明确,主要就是去滑雪,而不是观光购物,操作手法上与传统意义的出境游有很大差别”,去滑雪创始人赖刚认为,这也使得单纯以滑雪游作为创业项目的难度很大。

  

第二,赛事旅游最后需要比拼的其实是赛事票务的代理权或赛事运营权,初创团队与传统旅游商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满足赛事游的前提条件是所选赛事必须具有充分的认知度和关注人群,频次高,参与门槛低,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韩泽说。与这些要求相匹配的无疑是重大的马拉松赛事、欧洲杯、冠军杯、UFC等知名赛事IP,但这些票务和资格本身都是稀缺资源。

  

这种情境下,创业者同样需要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从机票、酒店等衍生服务上去下功夫,直接对标携程等在线旅游商巨头。

  

“我们现在看到的在做这一类服务的几个企业,他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获客成本较高,并且欠缺传统旅行社的目的地的资源,很难把自己的产品做多元化和丰富化,这就意味着你的流水规模和最终的毛利率受限。我个人认为,赛事旅游是一种服务方式和用户变现方式,在一定用户基数下可以实现盈利。但是单纯靠这项业务来去形成商业模式,可行性不大。”王粒丁说。

  

韩泽认为,“即使是携程、同程等巨头也无法垄断观赛门票,原来的供应链并没有覆盖这一段,掌握核心资源的是地接社和当地体育营销公司。小平台如果做得够专业、够垂直还会有他的机会在。”


声明:本文转自寻找中国创客 记者/闫妍,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体育旅游的风口正起,但创业公司只有小而美的命?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