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没标准”背后的现实与无奈 ——中国体育用品标准化调查(上)

说到体育用品标准化,可能熟悉的人并不是那么多,不过从中小学校园的“毒跑道”到国际国内赛场屡屡出现的“菜地草皮”,其背后的基础问题均是标准化。

2016-09-23 14:00 来源:新华社 记者/林德韧 周杰 沈楠 刘旸 王衡 王恒志 王浩明 吴书光 0 136630



说到体育用品标准化,可能熟悉的人并不是那么多,不过从中小学校园的“毒跑道”到国际国内赛场屡屡出现的“菜地草皮”,其背后的基础问题均是标准化。

  

新华社记者走访甘肃、福建等地对体育用品标准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调研发现我国体育用品标准体系存在着标准少、标龄长、水平低等诸多问题,某些领域落后于时代,某些领域甚至处于空白状态。“没标准”背后有“危”也有“机”,一方面在国内要加强建立适应新时代标准化体系的紧迫性,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体育用品在国际上也没有标准,如尽快做出合适“中国标准”,则可能使中国在世界标准化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树立体育用品“中国制造”的新形象。

  

体育用品产业“没标准”的现实

  

相对于很多其他行业,我国的体育行业,无论是在体育用品业还是体育服务业方面,标准化的发展均比较落后。在问到体育用品标准问题时,从业者们最多的回答就是“没标准”。

  

长期从事铁人三项项目的森地客公司董事长侯凤祺说:“铁三目前是没标准的,这块严格意义上来讲需要做标准,因为要根据运动特点,对相应的面料、自行车、鞋都有特殊要求的,这些全部都是要有一个标准。”智能运动表制造商福建宜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艾琪说:“在智能手表方面,每个板块虽然有传统标准,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系统标准,都是一粒一粒珍珠,没有一根线穿起来。”

  

原甘肃省体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刘志忠曾长期关注体育用品标准化问题,他对记者表示,中国国内体育用品标准化领域目前主要存在着6大问题:1,标准少,不仅标准数量少,而且关注的人也不多。2,标龄长,如航空体育领域,有些1991年制定的标准到现在还在用。3,重要性认识不足。4,体育标准化建设队伍薄弱。5,标准化的实施和落地存在问题,政府和大众对于实践标准化的益处没有充分认识。6,对于标准制定的理解深度不够,学术界探讨问题止步于宏观,对细节的研究还存在空白。

  

“没标准”的现实让国内从事体育用品制造的企业们无所适从,想要做出高标准产品的企业,往往采用国际标准,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各家企业遵循的标准不同,产生了很多恶性竞争现象,“毒跑道”就是这种恶性低价竞争的一个产物。

  

原因:人才奇缺 诉求不一致

  

国家体育总局器材装备中心体育标准部目前一共有6人,但现实情况是,一个体育用品标准的制定通常需要一到两年,而中国在这方面所面临的缺口又十分庞大,该部门主任侯力波和他的团队所做的工作显得杯水车薪。

  

刘志忠认为,体育标准化人才十分紧缺,他说:“体育标准化建设的队伍太薄弱,基本上没队伍,甘肃一个没有,其实各省都应该有。如果每个省都能有这样一个负责标准化的机构,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高危项目,目前国内能验收的只有两家,一家是总局的体育服务中心,科研所下属的,还有一个是一个公司,但是全国这么大,他们能做得过来吗?”

  

导致体育用品标准化水平低的原因除了人才数量不足之外,还包括负责部门过少、执法权限不够、缺乏有效监管等等,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各方诉求多、难以达成一致,是造成标准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侯凤祺表示,作为这一领域的大企业,森地客一直在按照欧洲标准来做产品,也曾想过要牵头制定中国自己的标准,但最终“由于北方、华东、华南诉求不一样,我来牵头,但在联系的过程中,每一家都不是很主动”。

  

侯力波曾经带头做了室外健身路径的国家标准,制定这个标准的时候邀请了技术监督部门、院校学者、消费者代表、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用户代表等,在制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他表示,体育用品行业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有的标准制定得比较低,无法与国际接轨,但定高了的话,很多低水平制造企业又反对,所以存在问题很复杂。“比如产品的使用年限,从消费者和国家利益考虑,原来准备定10年,但企业反对,说定的时间太长产品销售周期就会拉长,协调完了之后订的是8年,”他说。

  

出路:做好上层设计 目标放在中长期

  

标准问题是基础问题,事关一国、一领域产品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中国体育产业若要健康发展,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康、高效的体育用品标准体系。“毒跑道”等事件,只是中国体育用品标准化在制定、执行、监管方面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如果不及时建立合理、高规格的标准体系,下一个出问题的可能就是毒泳池、毒草皮、毒球拍等等。

  

业内人士对此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概括为:

  

首先,明确体育用品标准化的归口单位,目前的情况是体育总局与轻工、纺织、化工行业都有涉及,但没有任何一个部门主管,所以必须从上层理顺这一关系,按照国际标准构建体育用品标准化体系框架。

  

其次,做好体育用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长期规划,因为标准化是非常基础性的东西,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应该做好中长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借鉴其他行业的优势,形成一个能够稳定、高效、系统解决体育用品标准化体系的长效机制。

  

第三,针对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以及体育产业体系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由于体育用品标准化需要大量既懂体育、又懂法律法规、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各高校尤其是体育类院校需要加大这类人才的培养力度。


声明:本文转自新华社 记者/林德韧 周杰 沈楠 刘旸 王衡 王恒志 王浩明 吴书光,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危局,“没标准”背后的现实与无奈 ——中国体育用品标准化调查(上)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