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比赛吸引3万人,北马向我们揭示了怎样一个跑步市场?

根据北马官方数据统计,北京马拉松本次参与人数高达三万人,创造历史新高。而北马的报名人数其实更高,有将近6万人,以至于北马官方只能靠抽签决定参赛资格。

2016-09-21 14:00 来源:36Kr 文/段旭 0 144133



9月17日,北京部分地区封路,然而这不是因为领导人出行,也不是因为外国元首来访,而是因为一场跑步比赛。那就是北京马拉松。


根据北马官方数据统计,北京马拉松本次参与人数高达三万人,创造历史新高。而北马的报名人数其实更高,有将近6万人,以至于北马官方只能靠抽签决定参赛资格。这种类似春运抢票似的场景,也催生了。在淘宝上,一个原本只要报名费200元就能得到的北马名额,竟然能被炒到原价的2~6倍。


名额被黄牛热炒的背后是市场的巨大需求。是什么样的需求呢?一名黄牛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土豪都兴跑马拉松了。”仅仅几年前,马拉松不仅跑得人少,而且也没有土豪参与。这里我们必须要看到科技的贡献。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一度昂贵且难用计步器变得非常廉价易得,只需要免费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拥有。手机计步器对跑步体验的提升,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在过去初级跑者如果没有专业设备,只能通过消耗意志力坚持到成果出来那一天。而现在,即使是最初级的跑步者,也可以随时记录自己距离,路线和配速,并以此规划自己的跑步计划,分享自己的锻炼成功。跑步的反馈周期大大变短了,跑步人群也大大增长。这从领先的跑步软件高达千万的用户规模就可以看出来。


当跑步软件为跑步这个项目极大地扩张了用户基础之后,作为头部内容的马拉松自然火了起来。这个逻辑有点像直播:免费的爱好者有几千万,那么肯定有一部分土豪愿意为最高端的体验付费。而土豪们付钱获得的服务,一方面是赛事本身,一方面则有因为参与赛事而带来的优越感。吊轨的是,这种优越感没有使得中产阶级对马拉松避而远之,反而让中产阶级将参与马拉松视作“身份的象征”。于是,跑步神教正式形成。


面对新形成的跑步神教,北马这样的老牌赛事算是最大的受益者。凭借着过去数十年积累,北马等成名赛事承载了最愿意付费的那一批人群的消费需求。而同时他们又不需要付出宣传成本,互联网平台会主动帮他们宣传。最后,赛事的运营成本也不高。据说,北马的主办单位现在也不过80多人,北马的成本也只在千万上下,但是一场北马的收益却高达数千万,利润率惊人。


但是,短时间内爆火的结果就是服务无法跟上。这不仅指赛事数量不足的问题。有过国外马拉松经验的跑步爱好者都认为,北马等中国赛事和外国同等级别的赛事,在服务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选手组织,志愿者培训,医疗服务和路线规划等方方面面。即使今年北马的质量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是还是发生了非洲女冠军在领奖台上晕倒的现象。这对于国外成熟赛事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一方面是不差钱又数量庞大的跑步人群,另一面则是没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满足需求的赛事市场,这给了创业者机会。所以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各地兴起了办马拉松的热潮。质量可能还是参差不齐,但至少数量的缺口正在被慢慢堵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股浪潮中的跑步软件巨头们。他们培育了这个市场,与此同时,他们手上也有这个市场上的一个重要资源:用户。许多巨头都在积极地以线上赛的形式切入马拉松,比如咕咚和悦跑圈。相对于电商,举办赛事显然也是更快、回报更丰厚、更贴合用户需求的变项模式。


不过,赛事毕竟还是一个很线下的活动。互联网公司经营线上业务肯定驾轻就熟。但是线下举办马拉松,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搞定上上下下的关系。互联网公司能够办成这个事情吗?马拉松赛事所依托的 IP 很重要的,而适合举办的城市,全国就那么几个,这些 IP 他们能拿下来吗?这样的疑问,我们还可以问很多。


总之,现在的跑步行业,确实是一个“传统行业吃肉,互联网行业喝汤”的局面。未来局面是否会逆转,就看现在这些跑步软件巨头在线下的扩展和竞争能力。


声明:本文转自36Kr 文/段旭,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一场比赛吸引3万人,北马向我们揭示了怎样一个跑步市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