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市场,4.1亿用户,这门最赚钱的生意就在你身边……

按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事实上,骑行、健身正成为人均消费额最高的运动项目。

2016-09-20 10:00 来源:商界杂志 0 130244



禹唐体育注:

凭良心说,你有没有羡慕嫉妒恨过微信运动里那些常年占领封面的万恶的第一名?


好吧,所谓健康也好,所谓温饱之后更好的生活方式也好,甚至单单作为一种时尚娱乐方式也好,运动正成为典型消费升级需求。


以最平民化的跑步为例,据咕咚统计,目前全中国有超过6 000个跑团,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咕咚的跑团。其中大爷大妈甚至占到了线下的35%以上——“你说你五点起床,大爷大妈四点就开始跑,五点都跑完了,那是真爱啊。”


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


按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 500美元。事实上,骑行、健身正成为人均消费额最高的运动项目。26岁到35岁人群消费占比在各运动品类中均在51%以上。


巨大的浪潮甚至微妙地投射在传统产业。2016年至今,国产品牌包揽体育用品、健身训练、垂钓用品、户外鞋服和骑行运动五项销售额第一。其中五大品牌安踏、李宁、特步、361°、匹克收入主要靠鞋服,安踏突破百亿元大关领跑,李宁则扭亏为盈。


而从研发销售可穿戴手环起步的咕咚,通过运动社交聚拢相似爱好的人群,再运营赛事IP嵌入电商做深做重,至今已有6 000万用户,刚刚完成5 000万美元C轮融资。


——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正在被创造和被实践。

 

巨头们斗法的新战场


去年,48岁的“万通六君子”之一的王启富成立了名叫蓝天绿野的体育公司,10分钟就吸引了28个股东,募集到了1 200万元的起步资金。这笔钱用来举办对标环法的京杭大运河自行车赛。半年后,这家公司又设立了第一支自行车专项产业基金。


蓝天绿野试图通过打造骑行赛事IP,进行相关商业开发,如旅游、社群。在王启富看来,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他曾享受过地产红利,那么如今要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投奔到体育运动产业来淘金。


运动产业,或者说大体育产业,正成为企业巨头、创业者、资金、技术竞相追逐的热门领域。继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经历“黄金十年”之后,一个更庞大的“体育+”产业将引爆新的黄金十年,带来一个整体规模逾5万亿元至7万亿元的庞大市场。


上一个十年,中国涌现了安踏、李宁、匹克等知名的体育用品公司。那么,在新的黄金十年,“体育+”的机会是什么,又在哪里?

 

存量开发VS增量爆炸


2015年9月,体奥动力以80亿元拿下中超联赛未来5年的全球全媒体版权。接着,乐视以27亿元又从体奥动力手上接盘中超前两年的新媒体版权。


80亿元,相当于每年16亿元,这个价格是中超全球全媒体版权上一次中标价格的20多倍,甚至超越了西甲、英超、NBA在华版权价格的总和。


而且,并非只有中超“乌鸡变凤凰”。盈方体育在十年前拿下CBA独家运营推广权的价格只有区区650万美元,而目前合同价格已涨至每年3.36亿元,明年合同到期后则可能达到5年50~60亿元的天价。


顶级竞技赛事IP价格屡创纪录,推动力都来自同一个方向:近两年国家政策层面的日渐开放。


中国体育运动市场潜在规模巨大,但常年表现低迷,占GDP比重仅为0.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的水平。其实,并非“中国人不爱运动”,体育产业低水平发展很大程度要归因于中国体育行政化色彩浓厚,在赛事、场馆、俱乐部、运动员等方面商业化程度极低。


转机出现在2014年10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未来体育产业将引入市场化手段,简政放权,扩大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应用—史称“国务院46号文”。


去行政化、去监管化,把市场的还给市场,尤其是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了赛事转播权限制——“国务院46号文”的发布,相当于中国体育产业的“改革开放”,彻底打开了中国体育赛事可以由投资者拥有产权的大门,这是体育产业市场化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


其影响不言而喻。以篮球为例,全面放开的NBA年收入可达48亿美元,而管办不分离、商业开发束手束脚的CBA只有2亿美元,中间有20多倍的存量市场空白。


在河北秦皇岛,当地乔氏集团过去一直与主管部门反复争夺中式八球排名赛产权,市场活力难以激发,连年亏损。“国务院46号文”发布后,乔氏集团主办的全新中式八球国际大师赛得以成型,商业开发大步向前,第一年就实现盈利。


尽管中国体育产业仍存在管办关系改革问题,今年更爆出姚明代表18家俱乐部“逼宫”篮协事件,以及宁泽涛与泳协基于个人形象商业开发的不和谐事件,但政策放开是大势所趋。处于产业前沿的体育赛事、体育中介、体育传媒、健身休闲、场馆运营等存量市场都将逐渐感受到“春天的爆炸力”。

 

要么封杀品类,要么开创特性


政策加码的同时,消费升级也带来了体育运动市场,尤其是大众运动市场的新增量。


目前,中国有4.1亿体育锻炼人口,只比2007年增长7 000万人;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一倍以上,运动健身需求激增,且“新需求”旺盛。


以跑步运动装备市场为例。过去,跑步爱好者三大件是跑步上衣、跑鞋和跑步裤子,平均消费2 000元以下。当下市场则发展出3 000元档三大件:腰包、臀包、紧身裤、跑步袜;以及4 000元档三大件:运动手表、水袋包、紧身衣;从2 000元档到4 000元档,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更重要的是,跑步市场出现了可穿戴设备、大众跑步赛事与俱乐部、社群O2O。而在几乎所有大众体育领域,体育运动都已成为健康产业、娱乐产业、社交产业的融合产业,整个产业链被新的需求增量拉伸拉长,新公司、新的参与者快速进入。

 

下一个投资风口,你抓住了吗?


投资了昆仑决、瑞士盈方的IDG资本用两个维度,描绘了今天庞大的“体育+”市场全貌。

第一个维度是运动专业性维度。包括竞技赛事类,如足球、篮球、赛车、搏击;大众运动类,如乒羽、跑步、骑行、游泳、桌球、网球、户外、极限;基础训练类,如健身、瑜伽。


其中大众运动类、基础训练类属于蓬勃发展的增量市场。


第二个维度是产业细分维度。包括赛事,如赛事运营、IP开发;球队,如俱乐部运营、赛事票务、业余球队;媒体,如赛事版权、资讯平台、线上平台、社区、工具;场地,如场馆运营、体育营销与经纪、健身房;装备,如运动服装装备。


尤其要关注其中的社区、可穿戴设备、运动餐饮等新兴事物,它们是风险投资青睐的部分。


IDG资本认为,在目前政策放开、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体育运动市场存在六大新机会:


1.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例如体育赛事的娱乐化运作。

2.足球、篮球的业余赛事、高校赛事、青训、经纪等。

3.跑步、健身的线上社区,跟往后的线上线下垂直整合。

4.体育品牌的升级,运动垂直电商等。

5.科技在装备、场馆、游戏等领域的体验升级。

6.体育与周边领域的融合,如游学、彩票、场地等。


春江水暖鸭先知,风险资金早已开始“体育+”布局争夺。2015年,“体育+”领域产生超过150例投资案例,是所有领域中最多的。2016年,移动健身Keep获得C轮3 200万美元融资,更成为“资本寒冬”中近期的融资冠军。

 

最热体育:越专业,越有戏

 

为了让5万亿元的梦想照进现实,体育产业俨然成为创新的秀场。由各垂直领域里的明星企业引领的创新实践以及衍生出的方法论,让整个体育产业的投资和发展逻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以观赏为主,满足娱乐需求的娱乐体育市场,IP是当下各路豪杰重点打造和争抢的香饽饽。体育IP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围绕优质赛事IP,可以衍生出体育营销、体育版权、体育经纪、场馆运营、体育彩票,以及体育+泛娱乐等一系列商业机会。


当下中国体育产业IP总量短缺,在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有的从业者以引进、经营国外IP为主,有的致力于自主孵化。前者往往是巨头的战场,比如腾讯、乐视、新英体育,考验的是消化版权成本和打造衍生服务的能力。后者则是创业者的机会,需要在产业链全程布局,比如正在打造“昆仑决”的昆尚传媒,从常规的广告、运动员经纪、电视版权、现场门票,到漫画、影视、APP产品、格斗商城、线上格斗教育平台、线下搏击俱乐部,每一个动作都体现了IP的策略。


而在以参与为主,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健康体育市场,重新理解消费者,激发他们的参与性则是从业者需要突破的重点。体育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所谓体育就是身体力行。如果说娱乐体育的核心是赛事,那么健康体育市场的核心就是人。

 

新英体育:向观众收费的未来逻辑


引进国外赛事IP,最简单的变现方式就是向观众收费。但是在中国,这项工作的推进并不容易。作为英超的版权方,新英体育,正在寻找这样一种加热的速率,以此来达到“温水煮青蛙”的目的。


天盛是大陆第一个推广英超付费观看的企业,但最终以企业破产告终。新英体育当然不愿重蹈天盛的覆辙,同样是推动付费观看模式,它把整个过程分成了三步,温和地向前推进。


第一步,2010-2013年全免费,重新建立英超球迷群体。新英除了让英超重新回归免费电视播出,还与全国30余家单位进行合作,实现全媒体传播。


新英还开创了英超在中国的赛外活动,比如球迷、记者探访俱乐部,英超奖杯巡展等,以增强球迷的参与感。在新英的辛苦经营下,仅上个赛季,中国大陆地区以及澳门地区通过电视,IPTV和网络收看英超联赛的观众累计高达3亿人次。


第二步,部分付费,切割各大平台。重新赢得大批球迷基础上,2014-2015赛季英超在中国大陆不再完全免费,而是采取部分场次收费观看,部分场次免费分销给各大平台,但价格都是千万美元。


在分销对象的选择上新英很谨慎。比如它掐断了新浪的转播资格,其目的指向是不愿让新浪做大,从而反噬版权机构。新英需要让球迷知道,自己的存在。


第三步:正式进攻,收费常态化。2015-2016赛季英超已经打响,但每一轮只有一场免费赛事看。新英每一轮只会给转播机构一场免费的豪门比赛。其他豪门的比赛需要观看,不得不去新英的平台付费观看。现实的数据是,新英体育网的PC端与移动端用户访问均呈现了大幅度上升,与上赛季同期相比较,付费用户数量甚至激增十倍。


在收缩版权的同时,新英反过来又和央视合作,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央视每轮一场的转播权。目的很明显,借央视这个受众最广的平台之手,推广英超,发展新球迷。


目前,腾讯、乐视、PPTV等平台都在尝试推动体育赛事付费观看,新英的经验可以有所借鉴。其实付费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付费观赛可以让球迷感受不一样的观赛体验,反过来看,版权方也可以通过收费,为球迷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为观众创建一个集看球、直播、社交、竞猜、交通出行等一体化服务休闲场景。

 

迪卡侬:重新定义运动消费者


在体育用品产业大病初愈和实体商业一片萧条的背景下,迪卡侬给了本土从业者重回巅峰的信心。


在过去一年里,这个来自法国的体育用品品牌和零售商在中国开设了49家新店,总计166家,全部为直营店,销售额20多亿欧元。


从产品层面来看,迪卡侬以极高性价比著称,但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上并不缺少性价比高的产品,而迪卡侬能够在中国这么火爆,很大程度上与它的产品定位有关,即定位于准专业运动品牌。


迪卡侬的高层经过对中国市场的分析后认为,运动已经融入到中国中高收入人群的生活当中。虽然他们对产品的专业性也有诉求,但自身并没有到多么专业的地步,类似的爱好者随着中国民众收入水平的上涨大大增加了,而迪卡侬就是准专业或运动入门级的品牌。


再回头看性价比。迪卡侬保障准专业性的同时,兼顾了性价比,这种成本控制的能力,远比中国大多数走中低端路线的运动品牌要强大。


除了产品层面的优势之外,深耕线下的迪卡侬也把体验做到了极致。体育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所谓体育就是身体力行。而体验,是体育用品品牌营销最有效的方式。


无论是自建还是租赁的商场,迪卡侬都会留出约15% 的室内使用面积供顾客体验。比如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五人足球场,顾客可以在此试用,迪卡侬也会定期举办比赛和各种活动。每到周末,迪卡侬就成了一家三口最经典的半日游,俨然成为一个游乐园或者健身房式的体验场所。


迪卡侬还会根据门店所在区域某项运动的普及情况,及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开办对应运动俱乐部,把体验服务一直延伸到售后。比如骑行俱乐部、慢跑俱乐部、轮滑俱乐部、健身俱乐部等。


如果你购买的产品刚好有对应的俱乐部,结账时工作人员会免费推荐你参加。俱乐部每年举办10次左右的运动主题活动,会员不仅可以相互交流,有专业运动背景的工作人员也会在其中给予指导。迪卡侬通过这种方式既增强了用户黏性,又可以高效地获得关于产品和服务的反馈。


独特的定位和设计、压缩供应链成本和体验式卖场,迪卡侬其实就是运动品牌领域的宜家。


民间体育生态和健身需求,是体育产业的规模与量级的基石,在中国也是一块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市场,创业者必须要感知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Keep:从工具到品牌


相较于咕咚运动、悦跑圈、乐动力等运动领域的移动应用软件,Keep赶了一班晚车,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它的表现。2015年2月,Keep才正式上线,而现在用户量已经突破5 000万,月活超过2  000万。


这种爆发式增长,最初的引爆点是Keep对传统健身方式,的颠覆——专业且免费的课程。一名“健身小白”在平台注册后可以根据身材和训练目标,选择包括“动作入门”“跑步基础”“活力燃脂”“腹肌雕刻”“力量增肌”等课程,所有课程都由健身教练作为Model制作成非常标准化、示范性的视频课程。


Keep现在已经推出20项训练计划和76项单次训练,并推出了拉伸、康复训练以及瑜伽、按摩等品类。2016年5月又增加了邹市明拳击燃脂、战斗跳绳,邱波的Tabata集训及刘湘的核心集训等明星课程。


Keep产品的设计上,着力点则在解决用户的痛点。第一点就是使用户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完成运动的需求。第二点是傻瓜式,能够用标准化的方式满足健身“小白”的需求,同样又能够通过精准定制满足高级进阶者的需求。接下来,Keep还会要求用户做体测环节,推送个性化的课程。


健身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失去场景化的驱动,用户很容易失去自制力。Keep的解决办法是社区化。每个训练课程结束当天,都有一个“打卡”的分享环节,这也间接的是一种督促。“打卡”之后,程序会显示有多少人完成了这个训练,还可以打开来看其他人锻炼后的吐槽、自黑、共勉,还有“福利”—来自美女用户秀身材的自拍照。


免费、专业、实用的内容吸引了海量的用户,让Keep成为了当下最火的健身应用之一,这使其商业化的空间同样可观。比如Keep正在尝试的电商、互动营销、场地和私教对接服务等。


一切生意的成败,产品本身最具决定权。互联网大众健身领域的竞争同样聚焦在优质的内容或实用的功能上,只有形成了品牌的影响力,才能来解决工具变现难和可替代性高的问题。有了巨大的流量,再向体育产业链延伸,就是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民运动,离钱最近

 

—为什么跑步减肥?


—因为买完装备后,你就没钱买肉吃了。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但运动的确是一件“费钱”的事情。麦克达菲价值500元的护膝、耐克跑鞋和腕表NIKE+ Sports Watch GPS、腰包、水壶、汗带、袜子、涤纶材料的基本款压缩裤和紧身衣——这些是一个普通跑步爱好者的装备清单,大概需要花费5 000元左右。如果是一个资深跑友,那么其装备的价格大概会突破10 000元。这些钱还没有算上参加各种业余赛事的门票费、路费和住宿费。


对消费者来说,“花点钱让自己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对商家而言,类似跑步这样的大众体育项目,是离赚钱最近的体育创业风口。


这个风口有多火?


骑行、跑步、健身房、瑜伽、游泳甚至广场舞…… 围绕着这些大众体育项目,不同维度的商业形态正在野蛮生长。单是跑步App一项,就有悦跑圈、咕咚、Nike+、乐动力等数十个玩家。有人预言,群雄逐鹿的局面会在短时间内结束,能活下来的只能是行业前三。


为什么一定是大众体育?


因为只有大众体育,面对最广大的消费群体,拥有最多维度的刚需,对应的传统模式弊端也最多。只要你找准了一个点,就有可能捅破天。

 

乐刻:直捅用户需求,拥抱新钱景 


有一家健身房,它的面积只有300平方米左右,没有淋浴间,只有两间“性别有异”的试衣间和能容下一人的卫生间,甚至只配备了两名工作人员。不过这家健身房很便宜,月卡只要99元。


面积小,工作人员少,自然减少了成本,但只有几台跑步机的配置不免显得寒酸。然而,就是这个名叫乐刻的健身品牌,在1年时间内,开出了18家迷你健身房。 


当大多数传统健身房还在为拉拢新客,不断招募兼职传单派送员,乐刻的迅猛崛起似乎给健身房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砍掉一切不必要的服务,直捅刚需。”


简单来说,乐刻是“一家做运动人次匹配的数据公司”。


一般而言,3 000到5 000平方米的健身房每天约有160到220人次,而在乐刻300平米的健身房里,每天访客可以多达350人次。


这是因为乐刻把健身房整体2/3的面积都装修成操房,并安排密集的健身课程。乐刻会根据后台数据画像去调配不同类型用户的健身时间和课程,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科学排课;此外,乐刻还专门建了一个线上系统来管理顾客和教练—每周课表确定后,用户需要在微信上提前预约课程,每节45分钟、可以容纳20人。“预约的目的是让健身房的客流量变得相对可控,对那些爽约的顾客,乐刻会通过调整约课权限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1家健身房。但目前国内平均100万人还不到1家健身房。健身已经成为都市人群热衷的活动,尽管传统健身房依旧因为旺盛的需求而挺立,却不可避免地被乐刻这样的“门口野蛮人”抢占大片市场。

 

运动内衣:胸口的商机和挑战


任志强曾说:内衣那么大一点就要好几百块钱,按平米算,比房子贵多了。这句话的逻辑似乎经不起推敲,但却反映了这样一个道理:轻飘飘的内衣可能是女人最舍得投资的装备。近来,中国女性纷纷加入了健身大军,她们的热情也直接带动了运动内衣的需求。从功能性上而言,运动内衣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帮助女性对抗运动中胸部受到的冲击。


中国女性没有运动时穿戴运动内衣的习惯。但在美国的健身女性几乎都会穿运动内衣,而且都会购买如耐克、安德玛这样专业运动品牌的内衣。也就是说,中国女性还未对运动内衣这个细分品类建立品牌认知度,于是一大批创业者瞄准了这个方向。薛丽娟的犀牛小姐就是其中一家。


中国运动内衣行业2014年产值为8亿元人民币。而据体育健身产业协会的报告,2014 年美国运动内衣的产业价值为2.89亿美元。对比一下美国3亿多和中国14亿多的人口,再没有经济头脑的人也知道中国运动内衣的市场潜力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内衣的行业门槛很高。因为这是一个交叉的行业,介于运动品和服装之间。单纯了解运动专业或者单纯了解服装专业,都无法确保做出好的产品。好的运动内衣,对创始人及团队的专业性和资源要求都非常高。


2016年,耐克推出了一套运动内衣测量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选择常参与运动感的支撑度,输入自己的内衣尺码,获得系统分析过后推荐的内衣。实际上,包括“犀牛小姐”在内的一些运动内衣品牌,都有线下内衣顾问,服务内容包括尺码测量、检测胸部形态、产品试用、数据采集等。


其实,运动内衣这样的消费品,是大众体育下的一个细分维度。类似的维度还有跑鞋、智能硬件、运动服等等。随着全民运动的火热,这些维度上的产品注定会迎来大的爆发甚至井喷。

 

斯巴达勇士:勇士商业版图


爬泥塘、过草地、翻障碍……这一类在野外举行,需要征服各种物理障碍的长跑赛事,统称为障碍赛,是近年来美国运动爱好者的新宠。而在今年10月,全球最大障碍赛品牌斯巴达勇士赛将落地中国。


障碍赛属于跑步赛事的一个细分领域,尽管比较“难啃”,但中国跑者的“胃口”越来越大了,想“吃下”这样赛事的人正变得多起来。据《2015中国跑步人群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核心跑者中,37%表示未来一年会考虑参与“超级马拉松、越野跑、山地跑”。


今年斯巴达勇士赛引入的是距离最短的竞速赛,距离在6千米以上,沿途设置超过20项障碍,并分为精英组和公开组。在报名费上,国外一般是105到175美元之间,而国内目前设定的早鸟价369元、团队价329元、学生价299元,报名价格随开赛时间临近逐渐提升,最高为499元。


由于障碍赛的难度较高,前期还需要对参赛选手进行一系列培训。在这方面,斯巴达勇士赛与多家大型连锁机构、体能工作室进行合作,聘请美国教练对中方教练进行培训,在健身房开设针对斯巴达勇士赛的体能课程。与健身房合作推出培训服务,一方面是为已报名的参赛者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线下推广方式,能直接触及到他们的目标人群之一—健身人群。 


障碍赛的一个重要推广方式是真人秀节目,斯巴达勇士赛与NBC合作了一档周播节目,组织了一些素人队伍进行PK。当斯巴达勇士赛进入中国后,这个节目的版权同时也被一家中国公司拿下。


除此之外,周边商品的售卖也是一个创收点,这在国外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市场,斯巴达赛事就计划推出一些斯巴达官方授权的特许商品。在中国市场,策划一些结合娱乐元素的体育嘉年华活动,也是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既能扩大受众范围,也能找到更多商业上的结合点。

 

黑科技的运动想象力

 

在今年的欧洲杯转播上,法国M6电视台让全球球迷眼前一亮:主持人可以从球场直接“走”进演播室,又从演播室“走”进球场;接受采访的球员、教练可以瞬间“出现”在演播室,又能瞬间“消失”……M6电视台使用的正是炙手可热的AR技术。


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吸引数十亿人关注的事情,只有体育、运动。所以,包括AR技术,诸多在其他领域尚处于摸索阶段的前沿技术,因市场偏好性不但首先应用于体育运动产业,还率先实现了商业盈利。

 

感知计算系统


感知计算系统的研发初衷,在于帮助计算机识别人类的自然语言,以期有朝一日人类能够通过面部识别、语音命令、眼球追踪和手势控制操作计算机。比如,你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图标,图标代表的应用程序就打开了。


这本是一项发展极为缓慢、商业应用价值尚且有限的技术,但IBM与温网的赛事组织者发现了它的“偏门”价值。


2016年温网赛事,通过IBM提供的沃森感知计算系统,温网官方媒体可以迅速得知球迷和粉丝的话题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推送内容。而且,感知系统还可以将温网的所有新闻元素与目前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进行交叉对比,如果找到交集,就及时制作出相关的话题和内容,增加粉丝们的互动活跃度。


“开挂”似的社交媒体数据,无疑帮助温网在赛事商务开发谈判中抢得重要筹码,并革新了赛事运营模式。

 

GeoRacing和鬼影技术


GeoRacing是一项赛事转播前沿技术,可以对参赛选手或装备进行准确定位,并能采集包括线路、速度、运动角度等实时数据,再通过2D或3D可视化技术,迅速制作成动画,呈现于观众面前。


鬼影技术与GeoRacing类似,可以在同一画面中显示多个运动中的个体,以此来比较它们在比赛中速度、线路、走位上的不同。


GeoRacing和鬼影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赛车、帆船、自行车以及特技飞行等赛事。转播方可以将这些“高级内容”销售给有较高需求的“内行用户”,从而实现定制化、差异化转播,由此将赛事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

 

可穿戴技术


目前最炫、最先进的可穿戴技术,都运用于体育运动产业。


许多运动耳机公司正在推出并不断革新入耳式生物科技。作为运动员而言,通过佩戴拥有此技术的耳机,首先能够准确检测运动、比赛时的身体状况。不同于手环或手表,运动员不需要分心查看装备上显示的数据,而是直接通过耳朵来听信息,这就增加了此科技在正式比赛中的适用性。


对于体育赛事,通过入耳式生物科技所采集到的运动员生理信息,也会是体育赛事吸引观众的新手段。配合GeoRacing和鬼影技术,赛事商业价值可以翻番。

 

超宽带无线技术


超宽带技术可以迅速传输体育比赛中的数据,球员在赛场上的精确定位不再只依赖GPS设备,并可在室内使用。


目前,体育数据的巨头STATSports已经开始对西班牙男足、巴萨和芝加哥公牛等客户提供通过超宽带技术而采集来的数据。


相比其他技术,超宽带技术所提供的数据更加精确。由于其数据监控设备体积小,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够与球员在比赛场上穿戴的装备或球衣合成一体。


在FIFA宣布允许可穿戴设备出现在比赛中后,这项科技很可能会在各大顶级足球联赛和国际型大赛上普及,届时赛事转播所能够为观众呈现的信息就会更加丰富。

 

中国案例:潜滋暗长的体育大数据


在运用于体育运动产业的前沿科技中,体育大数据已在中国开花结果,2016年最突出的投资案例包括乐视以3 920万元投资搜达足球,苏宁文化以3 200万元投资创冰科技,华人文化以近亿元投资魔方元。


搜达足球是最早进入足球数据这一细分领域的公司,数据合作伙伴包括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电视台、中国足协国管部、广州恒大淘宝和北京国安乐视足球俱乐部等。乐视寄希望于通过搜达足球深化全产业链数据融合布局,乐视体育CEO雷振剑认为,运动健康有望成为互联网大数据最具价值的第四极,也是消费者和互联网的新连接点。


相比搜达足球,创冰科技仅成立两年,其业务就是通过图像可视化加人工辅助统计的方式,在比赛中收集数据,并通过统计和数据可视化呈现出来。当下中国国字号球队、半数以上的中超俱乐部以及很多地方体育台,都在依靠创冰科技提供足球数据方面的技术支持。


创冰科技把自己定位为开放公司,他们会开放API接口,和更多上下游的企业来合作完成。比如接入到球迷社区,完善社区服务;比如接入博彩平台,除了自己的实时球市App,也会给其他的平台提供数据,获得分成。


作为投资者,苏宁近两年开始布局体育行业,已经通过购买赛事版权、并购PPTV聚力、入股江苏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在产业的上下游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话语权。对创冰科技的投资,有助于其通过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完成深度布局。


魔方元科技成立于2012年,旗下囊括数据资讯服务、赛事分析服务、职业体育服务、体育媒体服务、商业决策服务、教育科研服务、实时数据游戏、体育彩票等业务层面,覆盖全球五大洲3 300万名用户,包括BAT、体奥动力、微鲸科技、新浪网、新英体育、NIKE、乐视体育、聚力体育在内的数十家顶尖互联网公司和体育公司均为其企业客户。


魔方元一大特色,在于拥有全球实名认证的3万多名“足球情报人员”,全年已覆盖450余项各级别足球赛事、近60 000场比赛。通过这些扎实的布局,魔方元甚至推出了一款数据实时更新的《梦幻足球经理》游戏,不但跨入游戏娱乐产业,也实现了对顶级版权内容的增值。


业内认为,随着校园体育和青训的推广,运动员选拔方面的体育数据分析服务将迎来发展契机。同时,全民运动参与度提升,超六成人群有体育学习需求,这为个人训练相关体育数据分析服务奠定了用户基础。


体育大数据的风口已来,而且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小众创业者全方位指南

 

对实力尚且弱小的创业者而言,他们当然不可能像巨头那样买下一家国际米兰俱乐部,也不可能像UA那样重新树立一个消费升级时代的体育用品明星品牌,效仿移动健身应用Keep那样斩获几千万粉丝似乎也不太可能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体育运动产业中没有机会。


除顶级赛事IP运营、体育用品、移动健身等热门领域,一个个想象中似乎没有边际的“小众领域”正等待着创业者们去挖掘探索,并且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海克力斯是一根能量棒


海克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他是一名大力士。不过本文所讲述的海克力斯并非“神”,而是一根能量棒。


海克力斯公司成立于2015年,以运动营养品切入市场,产品包括适用于锻炼前食用的谷物能量棒,训练后食用的蛋白棒。未来还会涉及蛋白粉、食物棒代工等其他领域。


按照常规理解,运动营养市场竞争激烈,且距离日常快消品很近,可替代竞品非常多,因此并不是一个易于突破的领域。但海克力斯抓住了运动人士的痛点:“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6点就要去训练,晚上8点必须回家,因为9点末班车;上班时候不能吃东西,下班时间又紧,吃面包感觉还是饿,吃肉消化不了,士力架太甜了,真是不知道吃什么—所以,选择海克力斯吧。”


2016年6月,海克力斯开售,其中一款产品15天卖出了20万元,捧场的都是运动爱好者,可谓非常符合市场预期。


千万不要小看这20万元的第一单。在美国,几个健身爱好者聚在一起,在简陋的厨房中专门做蛋白棒,三年时间从0做到10亿美元营收。这就是独角兽企业Quest Nutrition的创业故事。


目前,海克力斯正在进行A轮融资。团队寄望于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工厂,从整个产业链去做把控,包括上游的采购、研发、生产,甚至细化到包装、印刷,一直到下游的销售渠道。而在品牌曝光方面,海克力斯即将成为昆仑决唯一的运动营养品赞助商。


成为中国的Quest Nutrition,海克力斯已经走在路上。另一个好消息是,从2015年8月至今,沉寂快一年的健康餐领域终于有了新融资:好色派沙拉获得2 200万元A+轮融资。

 

跑嗨乐助你多跑5千米


跑步、做瑜伽、健身时都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大家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几乎必备。


跑嗨乐就是一款专门为运动爱好者提供运动音乐的App。之所以选择这么一个有点“奇葩”的切入口,因为创始人游涛发现了其中诸多痛点。


比如,运动爱好者们挑选合适的音乐就非常耗时间,如果要专门编1小时的运动歌单,至少花3到4个小时时间;而且,如果你正面临紧张的跑步冲刺,然而耳机中却飘来绵柔的《好想你》,岂不是很泄气?


跑嗨乐可以通过自行研发的算法分析音乐,结合运动类型、强度,推荐给匹配的用户,供用户创建合适的跑步歌单。而且,歌单可以开放给其他用户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收集运动信息以及用户反馈,改善算法使其更加精准。


而且,跑嗨乐上明确标出了歌曲的BPM,即拍子数。理论而言,BPM越高,音乐速度越快,也就适合更快节奏的跑步步调。用户选择合适的音乐,说不定可以多跑几千米。据说,使用跑嗨乐的跑步爱好者,最喜欢听周杰伦的歌曲,可以多跑5千米。


跑嗨乐在音乐版权方面已经与腾讯达成合作,QQ音乐为跑嗨乐提供了SDK和API接口,后者使用QQ音乐的曲库同时也向对方输出UGC内容。


跑嗨乐最直接的商业盈利模式就是内容变现。跑嗨乐计划于明年推出专业版,产生的内容可能只供付费用户使用,普通免费用户会有一些时间限制。


在几年前,音乐付费模式尚属艰难,但历经巨头们多年的耕耘,瓶颈已然获得突破。跑嗨乐凭借足够强大的差异化,完全可能吸引一些付费用户,更何况运动爱好者中付费用户的比重更高。


跑嗨乐还计划为其他App提供运动音乐插件,为运动场馆提供音乐播放服务,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音乐播放插件……商业模式拓展空间十分广泛。

 

敢玩敢拍玩出气质


大多数参与冲浪、跳伞、山地自行车等户外极限运动的爱好者,都是通过观看具有震撼力的视频影像内容,从而了解并热爱上这些运动的。近年来,运动相机的兴起,带来的第一视角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像,使得极限运动影像材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交领域。


敢玩的创始人张婷由此想到,做一个年轻群体线上到线下的时尚运动社区,从视频内容切入到火热的体育运动产业。


敢玩上的大多数视频内容都是偏向于普通人都能去参与的项目,但比其他视频社交平台更新鲜、更有趣。比如,敢玩设有“顽童”板块,专门包装能玩会玩敢玩的运动爱好者;设有飞行器、水弹枪等的玩具专区,以电商形式出售爆款玩具;最刺激的是,敢玩有专门的线下赛事活动,如泡泡足球大赛,海绵弓箭赛,除了有趣还是有趣。


敢玩计划打造自己的敢玩挑战赛IP,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挑战视频或者图片,互相比拼较劲,再辅以线下活动推广。敢玩线下活动目前的盈利方式就是活动门票、周边产品的出售以及部分广告收入。虽然规模尚小,但资本非常支持,动域资本和君联资本投资了2  000万元A轮资金。 


资本方认为,像敢玩这样代表年轻潮流调性的社交依然稀缺,敢玩已在核心玩家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和认可度。而且,在以后的商业模式搭建中,敢玩可以帮助户外或室内场地资源方引导用户去做基础服务之上的增量消费,有很强的营销价值。


敢玩事实上也为视频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切入口。


敢玩曾自己制作了一条3分40秒的“北京小伙与地铁赛跑”的视频,赛跑者从北京地铁1号线南礼士路站跑出地铁车厢,横穿西二环彩虹桥,在地铁复兴门站赶上了同一趟列车。这条小众挑战视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获得了500万次点击量,也让行业人士意识到“体育+视频社交”蕴藏的广袤空间。

 

线下冷山供养线上GOSKI


冷山是一个雪具实体零售品牌,耕耘十年时间,积攒了3万多名滑雪爱好粉丝。2015年,受互联网创业潮的刺激,冷山推出线上内容平台GOSKI,试图深度挖掘粉丝资源。


GOSKI采取图片、视频社交形式切入,凭借内容高质量、专业性吸引了大量单板滑雪爱好者,注册用户逾15万。以此为基础,GOSKI提供雪票预订、滑雪培训,以及发布滑雪圈活动,如南半球滑雪、冲浪等,完成初级的商业模式搭建。


今年7月底,GOSKI还在北京三里屯SOHO举办了一场单板街区赛,以滑雪赛事辐射更多人群。


不过,票务、培训、旅游业务主要还是由雪场垄断;而赛事运营成本极高,投资期漫长,短期内都无法养活GOSKI。因此,GOSKI最终还是把商业模式核心回归到了自己的线下实体店冷山。


冷山在滑雪装备上有充分的经验积累,且财务健康,现金流充裕。搭配GOSKI线上内容平台,冷山开辟O2O新业态,平稳过渡到“内容+电商”商业模式布局,线下实体的零售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而且,票务、培训、旅游业务也在线下找到实体依托,更易获得滑雪爱好者青睐。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个单纯的滑雪线上平台实现盈利,但GOSKI借助冷山实体店的零售却能自负盈亏。反过来,借助GOSKI的推广,冷山计划年底达到25家门店,预计雪季销售额过亿元,实现线上反哺线下。


凭借独到的线下优势,GOSKI获得3 300万元A轮融资。本来被认为是“拖后腿”的线下实体,却成为GOSKI的最大优势。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赛事和运动场馆的多样性,正在拓宽运动消费的边界。


本文全文转载自商界杂志,原标题:5万亿市场,4.1亿用户,这门最赚钱的生意就在你身边……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