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说:互联网体育布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结合拥有巨大市场机会,然而这样一块人人都垂涎的“唐僧肉”,并非每个人都能吃得到。

2016-09-15 17:00 来源:iDoNews 文/刘旷 0 121571

 

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结合拥有巨大市场机会,然而这样一块人人都垂涎的“唐僧肉”,并非每个人都能吃得到。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体育产业定调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并确定了“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

 

不过当前国内的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还远远不到5万亿元,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整个国内的互联网体育正在迎来全面的爆发,一时间互联网体育产业成为了唐僧肉,人人都想来咬一口。不论是阿里、腾讯、乐视等互联网巨头,还是创业者、资本市场都纷纷涌入到这个领域中来。

 

体育赛事领域,创业者基本只能靠边站,巨头们个个垂涎三尺

 

对于体育赛事,又分为三大领域,一个是赛事运营,一个是赛事播放,还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则是赛事IP资源的争夺,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争夺最为激烈,比如巨星云集的NBA、欧洲足球联赛等。不过对于体育赛事这块肥肉,创业者们由于资金实力弱小,基本上只能靠边站,眼巴巴地看着巨头们抢夺市场。

 

万达作为一家传统的地产集团,其在体育产业的布局由来已久。早在94年,万达就入主了大连华录足球队,成立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之后万达一直都在海外市场大量并购优质体育公司、球队和赛事,并进行其体育帝国的版图布局。在2015年,万达先后投资收购了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WorldTriathlonCorp(WTC)、皇家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等重量级的体育公司和俱乐部,万达正在试图构建一个庞大的体育生态体系。

 

腾讯则不惜花费5亿美金的巨资从新浪手中拿下NBA的独家网络直播权,这为腾讯体育拿下了巨大的流量入口,仅从腾讯体育APP的用户量来看,一个垂直类的体育频道,其用户量已经排在了移动资讯平台中的第10位。不过从互联网体育产业的生态布局来看,腾讯当前尚未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只是借助顶级赛事版权,进一步挖掘其产业价值。

 

至于乐视体育,是当前互联网体育公司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家公司。2012年8月乐视体育频道才刚刚上线,2014年乐视体育正式成为独立子公司,然而到了2016年4月份,乐视体育便完成了80亿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到了215亿元。在大型赛事领域,乐视也不惜也豪掷4亿美元拿下了未来三年香港的英超版权,不过乐视体育则致力于体育全产业链的生态布局,赛事运营、内容播放、体育智能产品、体育衍生等多方面都有涉及。

 

阿里巴巴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在2014年6月以12亿人民币入股恒大足球俱乐部之后,阿里巴巴在去年的9月份正式成立阿里体育集团。尽管布局较晚,但是随后阿里巴巴便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去年12月份,阿里巴巴成为了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2015年到2022年的独家冠名赞助商。今年,阿里体育的进军势头同样非常迅猛,先后与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NFL、国际拳联、中国乒乓球协会、中国羽毛球协会、国际电子竞技联盟(IeSF)等达成战略合作。

 

而在当前火热的移动直播领域,体育赛事也迎来了直播风口,体育移动直播正在成为大型赛事的香饽饽。而在体育赛事布局的背后,则是巨头们抢夺优质IP资源的布局。

 

体育健康领域,创业者们争先恐后,巨头们也虎视眈眈

 

互联网体育健身方面,目前这个领域是涌入创业者最多的,大多数的体育运动互联网创业平台都是集中在运动健身方面,诸如咕咚运动、keep、乐动力、悦跑圈等。

 

整体来说,整个体育健身领域的APP们还是免不了存在诸多通病。行业竞争激烈,无外乎就是约教练、约场馆、提供视频教程或者GPS功能记录跑步功能几个方面,每一个领域的平台基本上功能雷同,真正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平台却没有几个,基本都是你抄我抄大家一起抄,很少真正有平台把互联网与体育运动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即便是腾讯推出拥有计步功能的公众号“微信运动”,也只是帮助用户计步,并没有真正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有价值服务。

 

不过,与运动相关的医疗健康领域却有着更大的市场空间,这也吸引了国际巨头诸如三星健康、GoogleFit,国内巨头诸如小米运动、QQ健康等纷纷杀入。

 

三星健康开发了记录喝水和喝咖啡的功能,采用数字计数法,用户自己设定每天的健康饮水目标,三星健康可以根据用户的饮水习惯和目标来智能提醒用户喝水。GoogleFit全面自动记录用户的各种运动数据,体征数据和外部环境数据,将多种数据融合计算分析出用户的健康诉求并推荐适合的解决方案。

 

小米运动则通过借助小米手机和小米手环实现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借助小米手机和小米手环的用户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硬件收集更多的用户健康数据。至于QQ健康则依托于qq的庞大用户群体,从而集成睡眠、饮食、喝水、运动等多维度的健康数据。

 

体育衍生产业,遍地是黄金

 

体育衍生产业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涵了体育旅游、体育博彩、体育游戏、体育金融、体育电商、体育保险、体育用品、体育培训等。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这些细分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垂直细分机会。

 

在体育旅游领域,与旅游相关的高尔夫、游泳、海上冲浪、蹦极等体育运动也越来越开始受用户欢迎,互联网与体育旅游的结合,更能够带动这种旅游业的发展。

 

在体育博彩领域,线上购买彩票也打破了过去的传统购票方式,不仅为体育博彩节省了线下门店,也能为博彩业的版图迅速扩张提供了通道。

 

在体育游戏领域,体育运动与游戏的结合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这既包括了一些体育运动类的游戏,也包括了一些以体育明星为IP的游戏等。

 

在体育金融领域,很多从事体育服务这类文化创意的公司会有资金方面的需求,那么互联网与体育金融的结合,则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快速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

 

在体育用品领域,智能化的体育用品在未来是一个方向,对于传统的体育用品厂家来说,智能体育用户如果全部替代过去的体育用品,这个市场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机会,诸如威尔逊的智能篮球、金陵的智能篮球架、李宁的智能羽毛球拍等,正在成为用户新的选择。

 

在体育电商领域,过去传统的线下商店由于租金、人力等成本问题,正在面临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难题,很多体育用品的线下商店都在面临倒闭,但是互联网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

 

在体育培训领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拓展线上体育培训业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尤其是借助直播窗口,线上体育培训正在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在更多的体育衍生产业中,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网络渠道优势,都正在迎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从体育产业的上游、中游,一直到下游,都在迎来新的机会。

 

互联网体育这块唐僧肉,人人都想吃,却没几个能吃到

 

从前面的体育赛事、体育健康以及体育衍生三大领域来看,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结合的确拥有巨大的市场机会,面对这样一块人人都垂涎三尺的“唐僧肉”,却也遇到了诸多难题,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到。

 

在很多体育O2O平台诸如约场馆类平台始终无法解决三大难题。一个难题是低频次的难题,很多用户线下打球并不会每天都会去,能够做到每周都去打球的都非常少;另一个难题是线下服务质量如何保证的问题,由于无法对线下运动场馆进行一个很好地把控,这种线下的服务质量仅仅只能是靠他们自己去约束,互联网平台无法起到太多的作用;最后从标准化运作的角度来看,体育O2O们也是难以统一线下的标准化运作方式。

 

对于大型体育赛事的争夺,尤其是独家播放权,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是难以抢到的。尤其是对于NBA球赛、欧冠等具备足够吸引用户眼球的比赛,这种大赛的独家播放权基本上只有互联网巨头们才有实力将其拿下。

 

在体育健康领域,目前大多数的创业平台都还只是停留在体育运动方面,并没能真正地把体育运动和健康融合在一起,而巨头们纷纷布局体育健康产业,目前也还没有哪一家平台真正做得比较出色。

 

智能化的体育用品在产品质量、智能效果等方面都还需要提升,尤其是很多所谓的智能产品,实际上只是一个概念性的炒作。此外对于体育市场来说,目前除了智能手环等少数体育智能用品得到了用户的使用和认可之外,大多数的体育智能产品还没有被市场所接受,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一些体育赛事来说,互联网体育的线上购票不像电影线上票务一般流行,对于很多新兴的体育类垂直票务平台,他们都在面临线上用户流量少、用户转化率低等经营难题。

 

体育社交平台在前期会面临用户量的问题,如何能够吸引用户到平台上来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了用户之后,如何能够提升用户粘性,提升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又成为了新的难题;与此同时,他们还会面临如何解决盈利上的难题。

 

与大型直播赛事的版权争夺一样,巨头们对于体育IP版权的争夺同样也是甚嚣尘上,这个领域基本上与资金实力弱小的创业者们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体育品牌的电商化之路始终进展缓慢,与过去在线下不同,体育类的服装、鞋子往往都相对比较容易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但是到了线上之后,很多传统体育品牌的品牌形象却正在慢慢褪色,用户更关心的是网购价格问题。

 

尽管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较为迅猛,但是早已过了野蛮生长期,在P2P跑路、倒闭潮的冲击下,互联网体育金融产品距离真正实现落地,还有较远的一段路程需要走。

 

对于互联网体育培训来说,如果只是纯粹的线上培训,会面临如何收费的难题,当前的线上课程付费模式并不够完善和成熟。如果是线下培训,如何能够与线下进行有效结合也是一大难题,体育培训是一个相对低频的服务,线下预约教练还会存在匹配度的难题。

 

针对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地产等诸多跨界领域,各个不同领域的融合目前也还不够成熟,尤其是懂互联网的不一定懂体育,懂体育也不一定能够懂旅游、懂文化、懂地产……

 

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仅仅只占据整个GDP的0.63%,但是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占据GDP的比重通常达到1%-3%。也就是说,国内的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还有巨大的增值空间。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去年中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4000亿,但是要实现2025年5万亿的目标,也就是说体育产业产值每年的增速将达到近30%,若要实现体育总局最新提出的2020年3万亿目标,则要保持每年50%的增速。

 

在未来的全面互联网化过程中,我们也足以可以看出整个互联网体育的未来市场前景所在。5万亿的市场规模,毫无疑问是一大块“唐僧肉”,但是在每一个细分的互联网体育产业领域,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难题。

 

在大型体育赛事直播、IP版权的争夺上,基本上只会由巨头们唱戏;在体育健康领域,如果仅仅只是围绕着用户健身做文章,平台最终也难以长期吸引用户,也难以产生更大的产业价值,但如果在健身的基础之上,以用户的身体健康为发展核心,行业前景价值巨大,不过竞争压力也不小;在体育衍生产业领域,想要在每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站稳脚跟,则必须要突破一道又一道障碍。

 

因此,对于互联网体育的从业者尤其是创业者们来说,要想从这个香喷喷的“唐僧肉”中分到一杯羹,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是很难咬到一口,甚至连口汤也喝不到。

 

声明:本文转自iDoNews,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业内人说:互联网体育布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