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跨界投资圈,搅动体育商海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高涨的创业势头,当年那些体育健儿也跟随着万众创业热潮「触网」。

2016-09-14 10:00 来源:FellowData 0 63756


禹唐体育注: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高涨的创业势头,当年那些体育健儿也跟随着万众创业热潮「触网」。乒坛皇后邓亚萍重回体育圈,组建体育产业基金;科比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进军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也选择通过创业,来完成自己职业生涯与个人身份的转型。


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转战体育投资市的「蓝海」


李宁、姚明、邓亚萍、陈一冰、林丹……这些耳熟能详的体育明星,现在被大家所熟知的还有另一重身份——商人。过去三十年,运动员创业还是少数人的游戏,但是从去年开始,运动员扎堆创业蔚然成风。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创办了型动体育;羽毛球奥运冠军林丹在网络上创立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内衣品牌 LIN DAN;世界自由搏击锦标赛 65 公斤级冠军杨建平创立体育媒体——华虎传媒;亚运会 10000 米金牌得主孙英杰经营着长跑俱乐部;回到杭州的游泳名将、曾经打败菲尔普斯的吴鹏做了游泳培训;今年三月,世界花样滑冰冠军佟健创立的爱滑冰 App 上线……


与过去几十年相比,运动员投身创业领域的人数激增。一方面,随着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数量的增多,体制内的人力资源缺口缩小,他们已经很难像许海峰、熊倪等人那样在体制内谋求一个较高的位置;另一方面,这种现象离不开互联网创业热的大背景。


更重要的是,国务院 46 号文件的助推,让更多运动员愿意成为「弄潮儿」。文中提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等企业上市」、「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已经被看做是资本市场的一片「蓝海」。


具体到市场需求,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吃饱穿暖后自然更注重运动健身。「90后」和「00后」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甚至把体育健身当成他们主流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对于体育的热爱,已经成为一种信仰和价值观。2015 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已呈现井喷式增长,部分地区马拉松赛事达到「一票难求」的状态。仅跑步这一项运动来看,中国跑者人均消费为 3601 元,用于购买跑步装备。


如今,运动员投身体育创业也就顺理成章了。下面我们挑选了 17 个与体育相关的运动员创业项目。 


(备注:李宁、姚明、林丹等体育明星的创业项目,由于时间久远,或者与体育关系不大,因此不计入此表格。其他与体育无关的运动员创业项目亦不计入表格)


与媒体人合作成为运动员创业项目常见模式


综合看来,运动员参与的创业项目基本上与自己专业相关,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体育运动专业性极强,这些运动员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中已经足够优秀,其中还不乏奥运冠军。他们在这些项目的具体业务中本身就是一个专家,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另一方面,在专业领域多年的深耕积累,使他们掌握了更多社会资源,便于业务的发展。当年,李宁通过国家体委的关系,拿下第十一届亚运会火炬接力承办权,使李宁品牌迅速崛起的故事,至今依然被很多人津津乐道。陈一冰创办的「型动」目前是国家体育总局相关培训活动唯一的软件服务商。


除了与上游打通关系,运动员能够迅速集结专业人士。「秒嗨」创始人孙继海和圈内很多运动员都是朋友,因此,「秒嗨」能够与入驻的运动员签订独家协议,也就是说,这些运动员短视频的首发必须要在这一平台上。


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运动员+媒体人是不少创业团队的标配,比如郝海东担任股东的北半球国际,是央视《天下足球》前解说员王涛创办的。网球家联合创始人兼法人徐冉,是前男子网球国家队队长,而创始人姚文剑是体育记者出身。孙继海创立的嗨球科技有《体坛周报》基因,型动体育的一位副总来自新浪体育……这种配置组合在我国体育产业并不完善的今天,具有一定的优势。



就目前而言,「线下」依然是运动员体育创业主战场


从我们搜集的这些项目来看,绝大多数项目的主要业务都是线下培训。这是因为,2014 年国务院 46 号文出来之前,我国体育几乎是一个封闭的行业,所有资源都在各地体育局手里。体育人也不会与其他圈子里的人来往。现在虽然已经开放两年,但整个体育产业还处于极其早期的一个阶段。几乎所有好的体育资源,比如场地、教练、培训方式、训练体系、培训班、教材、好的赛事等等都极其稀缺。所以目前的体育产业,还不太需要互联网来优化资源配置,甚至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健身除外,普通健身房遍地开花,健身教练相对过剩,只有此类项目适合与互联网结合。)目前互联网能为体育产业做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透明两个问题。


所以现在投身互联网体育创业项目的运动员们,所做的仍然是搭建基础的体育资源。KT 足球创始人、前女足国家队队员刘力豪(刘晓燕),研发了 15 平的充气式足球场,为学校、社区等提供便捷运动场所。据网络公开信息显示,截止 2014 年 12 月,KT 足球在全国 24 个城市建立了俱乐部,有 4 万多人投入到了 KT 足球当中。但线上表现却不太理想,据 FellowPlus 旗下收录 20 万公司数据的 FellowData 显示,截止 2016 年 9 月 9 日,KT 足球安卓应用下载量为:校园版 48 次,官方版仅为 47 次。


体育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极其重线下的活动。哪怕是体育互联网项目,它和普通互联网项目也不一样。无论是实现商业变现还是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都离不开线下的经营。这种时候,运动员们的作用就尤其重要,特别是这些培训类、体验类的项目,是要看这个项目的势能的。通常运动员会成为公司的代言人,他们的运动成绩也就成为了衡量项目号召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奥运冠军肯定比一个亚运冠军影响力大,亚运冠军肯定比一个全国冠军影响力大。另外,体育运动连接着体育迷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崇拜和被崇拜的关系。运动员成绩越好,公众对其项目的专业性就会越发认可。从这点来看,赛场上的不错成绩,也是他们投身市场的关键优势。


运动员个人 IP 价值却无法弥补缺乏商业逻辑的短板


此外,如今知名运动员正在逐渐 IP 化。多年前,当李宁转战商场的时候,他的个人品牌只有运动成绩。但从姚明开始,运动员的个性魅力开始被媒体所提及。如今,运动员的性格甚至成为他们 IP 化的关键。「洪荒少女」傅园慧在本届奥运会上真实不做作的受访表现,让她迅速红遍网络。奥运会结束后,其身价暴涨 20 倍,以她的形象创作的表情包也被大家所喜爱。「超级丹」因自身所散发的坚毅、硬朗和性感的气质,代言起自己的内衣品牌毫无违和感。在强调个人品牌的今天,运动员的 IP 价值,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灼识咨询发布的《2016 中国 IP 行业蓝皮书》指出,到 2020 年我国体育赛事 IP 市场规模将达到 390 亿元,而这一数字在去年仅为 118.4 亿元,2011 年仅为 41.1 亿元。


虽然运动员在创业中有诸多优势,但商场毕竟不是游乐场,最终能否实现资本化,才是资本方最关心的问题。我国运动员平均受教育水平是中专,这一行本身吃的就是「青春饭」,十几年的运动生涯过去了,自身的天花板很快到来。连普通高等教育都有所欠缺的他们,商业知识更是短板。即使加入了媒体人的角色,依然如此。目前这些互联网体育项目,由于资源短缺,运动员在其中所占股份是比较高的,比如陈一冰在型动体育里出资 190.0 万元,占比 19%。


据熠帆资本马军介绍,现在的资本方对运动员主导的项目以及运动员+媒体人主导的项目多半是拒绝的。原因就是这两类人普遍缺乏商业逻辑。现在这个产业还处于早期,即使不懂商业,还能活一段时间。但是我们要看到,公司战略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一旦公司上了规模,有了融资,进行资本操作了,内控、财务、内审……这些东西必须要非常规范。但这些东西运动员和记者往往都不了解。所以现在的体育投资中,资本方比较青睐有职业经理人参与的项目。


本文转载自FellowData,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运动员跨界投资圈,搅动体育商海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