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约奥运看中英两国的“举国体制”

里约奥运闭幕,中国以一枚金牌之差排在英国之后,这也是自2004年雅典奥运以来首次落到金牌榜第三。而名次变化的背后,是遭遇挑战的中国传统夺金模式,以及近十年来指导方针转为“一切为了金牌”的英国体育。

2016-08-23 16:00 来源:FT中文网 文/傅亦沁 0 43580


禹唐体育注:

里约奥运闭幕,中国以一枚金牌之差排在英国之后,这也是自2004年雅典奥运以来首次落到金牌榜第三。而名次变化的背后,是遭遇挑战的中国传统夺金模式,以及近十年来指导方针转为“一切为了金牌”的英国体育。


中国模式:包揽优势项目


里约金牌榜前三名的美国、英国与中国,夺金方式完全不同。中国模式是“集中包揽”,即在少数项目上尽可能收获全部金牌。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的乒乓球、跳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没给对手任何机会。上两届的羽毛球、体操比赛也是一家独大。



因此,如果传统项目的优势不再,中国的金牌数就会下滑。在里约,羽毛球、射击和竞技体操的低迷,不管是由于规则更改、裁判不公,还是教练、队员水平不济,直接导致了中国落到金牌榜第三。


相比中国,美国的金牌模式是牢牢把握田径、游泳这些产生30、40多枚金牌的项目。他们不求包揽,只需要拿到这些项目两成的金牌就足够。


因为在田径、游泳比赛中总能占据一席之地,美国近几届奥运会可以保证20枚金牌起跳,其他再有几个闪光的项目,金牌数就可以突破30。


英国模式:发展小众项目


在中国和英国这次为金牌榜次席拼杀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中国观众都表示,每次中国夺金后他们都兴奋地去查金牌榜,结果发现英国又“默默”拿了两枚金牌。


的确,如下图所示,英国的主要夺金点都是自行车、赛艇、皮划艇、马术、帆船这些在世界范围内都少有民众参与的冷门项目。(自行车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和休闲活动有很大区别。)



而着力发展金牌数多的小众项目正是英国一直以来的策略。在1996年尴尬地只收获1枚金牌后,英国在时任首相约翰·梅杰(John Major)的倡导下把国家彩票收入用于培养运动员,并成立了专门支持精英运动员的政府机构“英国体育局”(UK Sport)。


“拿彩票收入来培养运动员就是为了夺金牌。我们的目标甚至不是奖牌,就是金牌,”英国自行车协会的高管克里斯·博尔德曼(Chris Boardman)说。


根据“一切为了金牌”的指导思想,英国过去 20 年大力发展自行车、赛艇、皮划艇、马术、帆船这类对器材要求较高且金牌数量多的小众项目,因为这样可以更有效率地获得更多金牌。


英国自行车队总教练伊恩·戴尔(Iain Dyer)也承认,他们 2000 年到 2008年奥运会期间“捡了好摘的水果”(“picked the low-hanging fruit”),意思是拿了容易拿的金牌。在里约奥运,英国收获了自行车18枚金牌中的6枚,赛艇14枚中的3枚。


哪一个夺金模式有效?


中国今年之所以在金牌榜被英国超越,除了中国代表团部分项目表现低迷、以及优势项目之一射击规则的更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的表现超出预期。


通常,奥运东道主的表现会比以往优秀,而在接下来一届会有所回落,以中国来说,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收获了100枚奖牌,而此后一届是70枚。但英国这次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客场”奥运比“主场”奥运收获更多奖牌的国家。伦敦奥运会上英国拿到了65枚奖牌,这一次里约奥运他们收获了67枚。


英国出色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英国政府近十年来对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的大举投入,以及根据成绩分配经费的“无情”奖惩办法。


如下图所示,2005年成功申办奥运是英国体育史上的转折点——政府财政投入在下一届的北京奥运上,比之前的雅典奥运还多了三倍以上,之后的每一届投入仍持续增长。这次的里约奥运周期,“英国体育局”投了2.7亿英镑,并选定大约 1300 名运动员作为支持对象。按照夺牌可能,英国政府把运动员分为“领奖台运动员”(podium athletes)和“领奖台潜力运动员”(podium potential athletes),给予不同级别的资金支持。“英国体育”还为每个项目设定了目标奖牌数。



超额完成目标或没达到目标会怎样?拿英国体操为例,团队在上一届伦敦奥运会,以 4枚奖牌的成绩超过了“英国体育局”设定的 1~2枚的目标。体操队在接下来的里约奥运准备周期内,经费增加了36%。这种激励制度使得强者越强——英国体操队在里约创纪录地一举收获7枚奖牌。


而英国没有夺牌希望的篮球项目,在里约奥运准备周期内连一分钱也没有。这项民众广泛参与的运动在竞技场上没有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而大众几乎难以接触到的马术运动,在过去四年拿到了1800 万英镑的运动员经费,只因为这个项目更有希望夺牌且设置更多奖牌项目。


2012 年,英国时任体育大臣休·罗伯森(Hugh Robertson)甚至表示,伦敦奥运的成功不是看比赛期间公共交通是否畅通,而是看英国在金牌榜上的表现。“如果没达到奖牌目标,我们会想知道为什么以及哪些地方出了错,”罗伯森曾公开说。


也难怪英国媒体都用“无情”(ruthless)、“残酷”(brutal)来形容这个完全以奖牌、甚至是金牌为导向的英国奥运体制。


英国2016至2020年的政府预算显示,“英国体育局”在下一个奥运周期的经费将增加 29%。在里约,英国自行车、体操、游泳等队伍超额完成了任务,它们很可能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上有望拿到更多金牌。


熟悉的担忧


英国在这届奥运会的出色表现也是当地人热议的话题。有意思的是,当我向英国朋友提起他们金牌数超过中国的时候,他们除了开心,也表达了一种我熟悉的担忧。


“中国的人口是我们的 20 倍,我们居然在金牌榜上超过了你们,这感觉很奇怪,”我的朋友说。“大笔财政预算投入到马术这种普通人很少参与的项目,就算出了奥运冠军,有什么意义呢?”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数据:从里约奥运看中英两国的“举国体制”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