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中国女排,35年串起中国多少代人!

惠若琪把那球敲在塞尔维亚队地板上时,我的眼里突然涌满泪水。这感觉太奇妙了,它是中国女排带来的,35年前正是她们让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体育最原生态的魅力。

2016-08-22 08:35 来源:苏群 0 162166


惠若琪把那球敲在塞尔维亚队地板上时,我的眼里突然涌满泪水。


这感觉太奇妙了,它是中国女排带来的,35年前正是她们让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体育最原生态的魅力。


是的,整整35年,中国女排如异葩几度绽放,每一次绽放,都能牵动上至老人,下到儿童的蓬勃热情。有人可能只是篮球迷,足球迷,或者四年一度的奥运迷,惟独女排能通吃所有人,上下串起好几代。


女排夺冠的这个上午,我们全家第一次一同坐在电视前看这场比赛,上至60多岁的岳母,下至我女儿,她只有8岁。远在我无锡的老家,还有父亲在关注这场比赛,他81岁。


这情景让我想起35年前的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拿世界杯冠军时,也是全家一起看,父母、我和我两个哥哥,每场比赛听着宋世雄老师那熟悉的声音。当时我13岁,家里有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高高地搁在五斗柜上。


那几年看女排比赛成为普通人家少有的娱乐生活,她们每年都会拿回一个世界冠军,像世锦赛、奥运会,接下来又是世界杯、世锦赛,一直拿了五年,号称“五连冠”。现在我做体育,知道不同的比赛不能称“连冠”,你可以叫“大满贯”。但在那个年代不管这些,只要带上“世界”,是“第一”,就高兴。在吃饭时夹一块红烧肉要咬成两半分成第一碗饭和第二碗饭吃的年代,中国女排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这就是中国女排能串起中国几代人的原因。这支神奇的球队跨越了几代人的记忆,她们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时,我父亲是我现在这年纪;在她们第三次夺得奥运会冠军时,我女儿像35年前的我一样,第一次接触竞技体育。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对女排的迷恋是民族主义的释放与表现,那是他们从政治的角度来解读。在女排早期“五连冠”时,不可否认民族主义占很大的成分,当时中国经济百废待兴,百姓生活清贫,女排夺冠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时代已经跨过35年,中国女排从“五连冠”到陷入低谷,又在陈忠和带领下夺得雅典奥运会冠军,再入低谷,现在是郎平带着她们第三次奥运会夺冠,这个过程像汉字的“山”一样。


这个“山”字,绝妙地显示了团队运动的规律。在90后已经占据媒体主力的年代,他们不需要民族主义来激励士气了,他们对金牌的认知越来越接近体育的本质。但女排能让老人、中年、青年和儿童都感觉到激动,这是体育原生态的魅力,你可以情怀,可以怀旧,也可以从纯专业的角度去钦佩。


郎平厉害,你用什么样的形容词都不过分。


中国女排早期,她是民族主义的标杆人物,“铁榔头”打遍天下,让每一个人自豪。35年以后,她早已超越这个层次,篮球迷直截了当地说,她就是女排的“波波维奇”。


在中国,最不容易的职业之一,就是当中国女排主教练,因为压力太大。她第一次出山,体育局长是她的教练,非她不行,因为此前倒下好几位。袁伟民之后,女排总共有过11位主教练,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能叫出邓若曾、李耀先、胡进等人的名字。和现在看NBA和中国男篮的球迷一样,早些年全国遍地都是女排迷,这个教练厉害,那个不行,都能说出一大套。其实那些都是水平很高的教练,但因为女排也有高潮和低谷,会有老将和新人,需要坚持或重建,因此除了陈忠和之外,都没有拿过奥运会冠军。


陈忠和是个非常非常非常好的人,忍辱负重,12年前的奥运金牌就是对他的回报。但在北京奥运会上,他指挥的女排就输给了郎平指挥的美国队。


中国体育,不论什么项目,都离不开体制的影响,小项目受益,大项目受累,女排也不例外。郎平的当运动员的成功受益于体制,当教练时受困于体制,所以她走出去,跨出了那个小世界,成为举世闻名的职业教练。在北京主办的奥运会,你带着美国的女排打败中国女排,这个事例让每一个喜欢女排的人都受震动,对体育的理解大幅度提升。所以郎平的贡献不只是给中国,更是给全世界,给体育本身。


伦敦奥运会后,俞觉敏卸任,女排再次主帅难产,有让陈忠和出山的,也有呼吁郎平接手,但她不愿意。陈忠和给远在美国的郎平打了几次电话,有一次郎平就说:排管中心想让我出山,为什么不一上来就说点我喜欢听的话呢?人都喜欢好听的呀,别总说钱不钱的,我其实不想听这些。


陈忠和太了解郎平了,他说:我知道你想听什么。


郎平说:那你说说看?


陈忠和说:你想听的话,其实就是“中国女排需要你”。


郎平说:就是这么简单。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这是一个和中国女排血肉相连的人最需要的感觉。陈忠和带队时,有一段时间冯坤状态不好,他说,我也不知道怎样开导冯坤。有一次突然郎平打电话来,说我来跟冯坤聊聊吧。这让陈忠和大吃一惊,那段时间既没有奥运会任务,也没有世锦赛,但郎平远在海外,却时刻关注着女排的状态。


把“波波诸葛维奇”的名头送给56岁的郎平,一点都不为过。她的经历与努力,让她掌握了排球这项团队运动的规律,因此每到关键时刻,她都能镇定自若地叫暂停,换人,而且几乎每次立竿见影;与女排血浓于水的感情,又让她倾情投入。


郎平用她的35年,为中国女排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山”字。


体育运动既复杂又简单,如果我们——比如中国男篮——也能像女排这样遵循规律,不折不挠,没有什么低俗不能走出。去年在长沙,我们感受到的激动与快乐,与今天女排夺冠其实没有不同,我们要完成的更艰巨的任务,就是把长沙的这份激动,置于世界更高的平台。


声明:本文转自苏群,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中国女排,35年串起中国多少代人!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