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两次巨额融资,体育之窗钱“烧”向何处?

半年内两次推出巨额融资,显示出资本对体育之窗的青睐,但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钱“烧”向了何处?

2016-08-20 13:00 来源:野马财经 0 19019


2016年6月3日,体育之窗发布《股票发行方案》,拟募集资金5到20亿元;而在2016年1月9日,体育之窗就已经完成过一次定增,募集资金9.5亿元人民币。


半年内两次推出巨额融资,显示出资本对体育之窗的青睐,但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钱“烧”向了何处?



盈利翻番 营收高速增长能否持续


体育之窗成立于2001年,在2015年11月3日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综合运营第一股”,并于分层制度推出后顺利进入创新层。据野马财经新三板研究中心统计,在新三板近40家体育概念股中,体育之窗财务表现出色,营收与利润均处于第一位。


年报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体育之窗营业收入从2.07亿元增至5.08亿元,2014年、2015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5.24%、81.17%;净利润亦从2013年的3170.09万元增至2015年的1.03亿元,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3.66%、165.16%。


进一步分析主营业务构成,体育之窗收入来源一共分为三块,赛事运营、体育休闲服务以及赛事营销及咨询。与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三大板块业务均有所增长,且赛事运营与赛事营销及咨询两项增长显著,增长率分别高达156.76%与77.04%。


野马财经了解到,2015年,体育之窗新取得了NBA中国赛、中国网球公开赛、女排亚锦赛及部分中超俱乐部的新增权益等重大赛事及业务,因此赛事运营收入出现大幅增长,并带动了赛事营销及咨询业务的发展。


联讯证券互联网传媒分析师谢海音对野马财经表示,体育之窗相比其他新三板体育概念股,有个很大的优势,即漂亮的财务数据:公司的资产总额在不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均有较大增长,现金流表现也不错,无周转压力。


不过,谢海音同时强调,体育的竞技精神符合现在的消费概念,体育赛事备受关注,但也是在近两年才开始布局,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产业成熟度相对较低,体育赛事运营在未来会有较大增长空间和投资潜力,任何一家公司都有机会反超。


国内竞争激烈 出海掘金亦不轻松


体育之窗CEO高宏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优质赛事IP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不过,与电影电视行业相比,此类IP资源更加稀缺。


汉一投资合伙人赵小兵对野马财经表示,体育赛事IP的打造太难,目前市场上资源稀缺,各种顶尖的赛事往往只有一个,NBA就一个、世界杯就一个……


这也意味着短时间内创造一个新的赛事IP不太现实,赛事资源的稀缺或将制约着体育之窗的横向扩张。


面对这一状况,体育之窗将目光投向了海外,试图通过与外国公司的合作,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行业优势。


今年6月份末,体育之窗与世界知名体育公司“Pitch International”建立合资公司,联合投资运营全球品牌赛事等业务,双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将2017-2018年巴西国家队“中国行”赛事再次引入中国。


7月末,体育之窗与Leaders合作,试图携手将体育商务峰会引入中国。据野马财经了解,Leaders主要从事大型体育峰会的主办工作,同时进行行业研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对此,谢海音向野马财经分析,对于国内赛事运营商而言,国外赛事运营是蓝海市场,在国内赛事运营市场相对饱和、国外市场较为空缺的情况下,拓展国外市场是发展的必然阶段。对体育之窗而言,领先行业迈出这一步,利于公司占得市场先机,巩固企业竞争力。


然而,体育赛事的国际合作同样存在诸多需要打破的藩篱,以NBA中国赛为例,一位不愿具名的NBA中国员工告诉野马财经,把NBA引进中国肯定会是双赢的局面,但目前的场馆配套设施、球员关系等等都存在一定的阻碍,中国本身的赛事运营还不太成熟,还无法承担多场NBA比赛。


同时,体育之窗年报中也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政策面呈现整体利好趋势,但政策的制定、实施需要一定时间,政策实施的效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行业标准存在空白与缺失,体育产业改革的力度和进度低于市场预期亦会影响部分体育赛事的落地与推进。


半年两次融资 体育之窗钱“烧”向“生态”


2016年1月9日,体育之窗发布公告称,成功募集资金9.5亿元人民币;2016年6月3日,,体育之窗再度发布《股票发行方案》,拟募集资金5到20亿元,从财务数据来看,体育之窗盈利状况良好,为何要募集如此巨额资金呢?


野马财经就相关问题与体育之窗取得了联系,体育之窗表示,在定增完成之前,不便接受采访。


野马财经新三板研究中心注意到,在1月定增方案中,发行目的为补充流动资金,而在6月份方案中,发行目的除了补充流动资金外,还增加了“支撑公司业务外延式发展及上下游产业整合”。


同时,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指出,体育要产生商业价值,其实需要很长的链条作为支撑,而且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相关链条尚不完整,不成熟,所以行业巨头可以去做所谓的生态圈布局、产业链布局。假以时日,比如5年之后,可能就不存在这样的机会,因为平衡已经实现了,那个时候你只需要把自己的业务做好就行。


换句话说,当下正是体育产业“跑马圈地”的重要时刻,且在近年时间内,体育之窗完成了多次对外收购。


2015年12月,体育之窗子公司亮智控股斥资13.86亿港元(约11.8亿元人民币)购入香港上市公司联众国际(06899.HK)28.76%股份;2016年1月,相继出资数千万投资上海中原国际旅行社及掌上纵横信息;2016年4月,出资550万元人民币参与设立海南体窗联众,出资600万元人民币购买天津联盟电竞股权。数次投资总计花费人民币约12.5亿元。


从上述布局可以看出,在既有主营业务之上,体育之窗同时致力于体育产业链生态的建设,正如高宏在6月初的公司战略发布会上表示,要建立“iRENA体育移动应用生态群”,结合最“in”的技术手段,为粉丝谋福利,包括球迷直播分享,智能现场、体育电商、体育游戏等。


不过,虽然相较于新三板企业,体育之窗发展状况良好,走在了行业前列,但倘若将视角拓展到更加广阔的资本市场,依然存在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例如和体育之窗一起被鸟巢草皮“坑”了的乐视体育,在2016年3月获得7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205亿元,更加重要的是,其背后还有着市值高达956亿元人民币(8月17号收盘价计算)的创业板公司乐视网。


而且,从业务构成来看,虽然两家有合作,但继承了乐视“生态圈”执念的乐视体育,同样对优质体育IP、国际体育赛事、周边增值服务虎视眈眈,有着“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规划布局。


如此看来,体育之窗虽堪称“新三板明星企业”,但在整个体育产业烧钱大战中,其拥有的子弹并不算充裕。


声明:本文转自野马财经,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体育之窗半年内两次巨额融资 钱“烧”向何处?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