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体育COO于航详解:体育产业5万亿市场机遇何在

当众多“中国制造”闪耀里约奥运赛场、当中国资本豪买欧洲足球俱乐部、当大众健身热潮持续高涨……不得不承认,体育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

2016-08-11 15:10 来源:经济参考网 文/侯云龙 0 133651


当众多“中国制造”闪耀里约奥运赛场、当中国资本豪买欧洲足球俱乐部、当大众健身热潮持续高涨……不得不承认,体育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按照《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


正在到来的体育产业“黄金十年”到底有哪些机遇呢?日前,记者专访了体育产业大咖——乐视体育首席运营官(COO)于航。


体育产业为什么会火?


于航说,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从体制上看,2014年公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也就是业内俗称的“46号文”,明确了我国体育领域“管办分离”的大趋势,“体育”将从原本为国争光的事业,逐渐转变成更多人参与、产业链逐步完善的产业;从消费上看,随着我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大众对高品质生活,特别是健康领域,也有了更多诉求。而体育运动不但能强身健体,还能使人身心愉悦,能够极大地满足大众当下的心理和消费需求;从资本上看,随着“管办分离”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有机会进入体育产业,也将大大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招商证券等券商研报指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对经济贡献偏低,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3136亿元,GDP占比仅0.6%,相比发达国家2%到3%的比例差距较大,这意味着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46号文预测,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部分第三方机构还预测,未来十年我国体育产业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未来十年无疑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黄金十年”。


体育产业怎么划分?


既然叫“产业”,那么体育产业就不仅仅是“比个赛、租个场馆、卖个器材”那么简单。于航说,成熟的体育产业就像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的塔尖是“体育表演”,包括各类体育赛事和体育IP的运营;金字塔中部是“体育媒体”,包括各类体育赛事、IP及相关内容的制作和传播;金字塔的底部是“大众体育”,涉及线下场馆运营、体育用品销售、健身锻炼等诸多和大众体育消费直接相关的领域。


于航说,了解体育产业这个金字塔结构,其实是了解整个产业的运转逻辑和经营思路。塔尖的“体育表演”和中部的“体育媒体”意味着各类赛事的IP的价值会不断增长。因此,实力雄厚的企业会通过自建或者购买等多种方式,加速在赛事IP领域的布局,以求在未来获得收益。而金字塔底部的“大众体育”涉及健康和心理愉悦,背后还和粉丝经济息息相关,是整个体育产业的基石,决定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大众体育面向众多消费者,同时也能为“体育表演”和“体育媒体”输送用户,因此在整个体育产业布局中不可忽视。


创投机遇有哪些?


体育产业前景向好,必然引来各路资本竞逐。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后发现,目前国内已成立了超过20支体育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累计超过4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BAT、万达、苏宁、乐视等企业在体育产业展开积极布局外,红杉资本、深创投、创新工场、IDG、达晨创投等创投机构也开始在这一领域频繁出手。此外,公开信息还显示,上半年披露出的体育产业投资超过20起。另有第三方数据显示,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这15个月时间里,在早期体育创业领域,共发生了257起融资案例,金额超174亿元。而今年4月,乐视体育宣布完成80亿元B轮融资,公司估值约215亿元,创下国内体育产业B轮融资额和估值双重纪录。


既然体育创投领域如此火爆,那么未来的投资机遇又有哪些呢?


其实,了解了于航所说的体育产业金字塔,也就了解了体育产业目前蕴涵的创投机遇。于航说,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还处在产业崛起的初级阶段,由于长期体制原因,国内一直缺少优质体育赛事,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巨头公司的创投焦点仍是各类体育赛事IP。但获得IP并非一劳永逸,还需要企业有能力对优质IP进行二次开发,和上下游形成配套。例如,目前国内不少资本大举购买国外顶尖体育俱乐部,这仅仅是第一步,未来还需要和国内市场进行整合,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毕竟即便是国外顶级联赛中,能够盈利的俱乐部也只是少数。


在大众体育层面,于航认为,传统的大众体育需求结合全新的互联网技术,将是创投趋势。例如,利用O2O技术解决线下场馆租用、寻找私人教练等都有巨大的现实需求;在体育用品销售领域,结合互联网进行个性化定制,以及结合体育媒介的场景化销售,将是大势所趋。而在具体的运动领域方面,从近年来的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看,长跑、游泳、羽毛球、足球、篮球,以及滑雪等更具专业性的体育运动都将是未来的创投热点。


付费将是大势所趋?


从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经验看,付费服务将是整个体育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各类体育赛事和节目的播出领域,付费是最为主流的商业模式。目前,不少业内人士就认为,付费也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势所趋。


于航对此也持同样的观点。于航说,体育产业既然是产业就一定要赚钱。从商业逻辑来看,付费天经地义。从实际运营来看,如果没有稳定的用户付费,即便有大量资本,也不可能为用户提供长期优质的体育服务。而对消费者而言,体育运动除了有“健康”和“快乐”的双重属性外,本后还有“粉丝经济”这一重要逻辑——这些都让付费成为可能。


但于航也坦言,目前国内用户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付费习惯,因此还需产业内企业进行培养。于航说,尽管长期以来国内用户大多都享受的是免费的体育服务——特别是体育赛事转播领域,但这并不会阻碍付费体育服务的发展。


一方面,以CCTV为代表的现有免费体育赛事转播体系能够转播的赛事资源仍很有限。例如,在三大球等热门体育运动之外,用户很少能够通过免费赛事转播体系欣赏到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体育产业后,将更多优质的国外体育赛事引入国内,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上述差异化的内容将使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付费。于航还透露,从4月份推出付费业务至今,乐视体育的付费用户数已超过150万,远超此前预期。


小公司还有机会吗?


目前体育产业已经吸引了诸如BAT、万达、苏宁、乐视这样的巨头进入,那么对创业者来说,小公司还有机会吗?于航认为,和大公司相比,尽管没有巨额资金进入金字塔上层的领域,但下层广大的用户和多样化的需求将为小公司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于航说,小公司的机会将是大众体育层面的细分领域,甚至是细分领域中再细分的领域。一方面是针对具体的用户需求。比如,他所了解的一家公司专门针对线下羽毛球爱好者,开发了业余比赛平台,目前已经能够服务过个省市的用户;另一方面是为其他公司提供服务和支撑,例如票务服务,或者垂直领域的体育数据开发。


事实上,垂直领域正在成为“小而美”的小公司的创业沃土。从今年1月至今,搜达足球、创冰信息、量子足球、魔方元科技等多家体育创业公司获得高额融资,其服务涵盖了体育数据、体育中介、票务等多个垂直细分领域。另外,多家创投平台信息还显示,超过50家创业型公司进入包括长跑、线下场馆、智能体育器材等细分领域,并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持续。


声明:本文转自经济参考网,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乐视体育COO于航详解 体育产业5万亿市场机遇何在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