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开幕之际,让我们来聊聊中国体育产业的「风口」吧

在众多体育行业内部人士看来,当人均GDP超5000美元时,体育消费将出现井喷式发展。而在201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6000美元,体育行业似乎也到了行业井喷的临界点。

2016-08-06 11:30 来源:极客公园 文/龟途漫漫 0 137176



禹唐体育注:

6月27日晚,足球咨询社区类应用「懂球帝」在自己的界面中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过去24小时,懂球帝浏览量突破3亿!」


就在今年欧洲杯八分之一决赛德国和比利时大比分送走对手那天,也就是在梅西宣布退出阿根廷国家队的那天,「懂球帝」当日启动量超过了3000万、App 内浏览破3亿,相当于「懂球帝」App 每次启动平均会带来10篇文章的浏览量,要知道这只是一款足球领域的App。


事实上,成立还不足三年的「懂球帝」只是这两年中国体育产业高速前行的一个缩影。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颁布,中国的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遇的「黄金时代」。一大批体育创业公司应运而生,而之前似乎从未有过的「体育投资基金」也纷纷出现,腾讯 5 亿美元砸下NBA,中超卖出了80亿,苏宁入股国际米兰…一时间,体育似乎真的成为了这两年的一个「风口」。


然而,在「动域资本」合伙人谢立治看来,政策的鼓励一定是好事,但是在政策鼓励之前这个趋势就已经来了,政府只是起了个助推器的作用,因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的确,在众多体育行业内部人士看来,当人均GDP超5000美元时,体育消费将出现井喷式发展。而在201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6000美元,体育行业似乎也到了行业井喷的临界点。


去年5月,「贵人鸟」、「虎扑」和「景林资本」联合成立了动域资本。由于其20亿的资本规模以及专注体育产业的特殊属性,动域资本在当时成为了资金规模最大的专业体育基金。


经过了一年左右的布局,目前他们第一期的投资行动基本已经完成,而整个体育产业也经过了「46号文」颁布后将近两年的迅猛发展。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展,被资本和政策这双重红利洗礼的中国体育产业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为此,在里约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我们采访了国内目前最大的专注于体育产业的投资方「动域资本」和几家有代表性的体育创业公司,在他们眼里,体育市场究竟隐含着多大的潜力?


「信息化」成为体育创业的重要初始动力


在2014年的时候,黄而慧创立的上一家公司被收购了,朋友见到处在空闲期的他比较闲,于是就介绍他去一家健身房锻炼一下。这一去不要紧,作为一个在互联网圈里打拼了不少年的「老司机」,黄而慧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健身这个行业还完全没有信息化。


的确,彼时,整个体育行业都还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摸索着前行,更遑论还几乎没有进入信息化的健身行业了。当时,大家都是用非常传统的手工方法去管理健身房,这对于看惯了互联网产品的黄而慧来说很不习惯。于是他决定自己做一个小工具来优化自己的健身体验。


「我们刚开始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是满足自己使用的一个小工具。后来因为用的人很多,各种健身房、健身工作室、健身教练,他们就觉得这个工具很好用。刚好我的上一家公司就被收购了,我也没有事干,我的上一家公司的投资人,也就是创新工场,他们刚好找到我,说有没有再重新创业的打算?他们说这个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创业项目,然后我们就成立了青橙科技,创新工场也投了天使,就开始做这件事了。」


在决定要认真做好这件事之后,黄而慧和他的「青橙科技」专门为健身行业创立了一整套完整的SaaS服务系统,目前主要的产品包括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健身房管理系统、健身会议报名管理系统以及健身教练助手。而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去「做健身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就目前来看,他们的成绩还不错,已经有了超过5000家健身中心和超过8万名健身教练的客户量。


不仅仅是健身行业内部察觉到了信息化的趋势,作为资本方的代表,动域也认为,到了目前这个阶段,相比之前连锁化的、标准化的经营模式,整个健身行业都在向碎片化、个性化的方向前进,而这就需要整个行业向信息化方向转变。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除了健身或泛体育行业外,很多传统行业都面临着向信息化的方向转型的要求,整个长尾的小微企业都面临同类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


因此,随着这两年体育行业的逐渐风生水起,我们会发现信息化成了这个产业变革的重要动力。如果我们打开动域第一期的投资列表,我们会发现,除了青橙之外,还有很多的创业公司都是抓住了体育产业本身信息化的需求而起飞的,比如做场馆预订服务的「趣运动」就是其中一例。


在谢立治看来,随着这一趋势不断深化与客户需求的细化,信息化还会更快速地发展。在此过程中,这些创业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以合理的价格提供足够好的技术服务,快速适应需求的升级换代,保持产品领先。


用户基数与产品壁垒成为投资要素


当被我们问及动域在选择项目时的标准是什么时,谢立治给出了两个答案:足够大的用户基数以及在技术或商业上的壁垒。在谢立治看来,尤其对于这些体育行业的创业公司,他们必须要在技术或商业上建立一定的壁垒。


事实上,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似乎体育产业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IP这样的东西上,但IP所带来的壁垒显然不够稳定,因为IP是可以用钱买来的,而且很多大 IP 是不可能真正属于你的,比如世界杯和NBA。


不过,作为一个在本质上追求人类在身体方面「更高、更快、更强」的领域,很多年没有太大变化的体育行业在这两年开始有了变化,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成为体育产业向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提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科技创业公司,除了硬件领域的「Anker」之外,也许体育领域的「ZEPP」也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们在 12 年推出第一款高尔夫相关的产品时,就是在旧金山开的发布会。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作为专注于运动传感器领域的科技公司,ZEPP目前已经占据了北美地区高尔夫运动传感器市场的70%,棒垒球大概能占到90%。可以说,他们在美国的知名度肯定是要比在国内高了。


由于创始团队本身都是这个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比如ZEPP的联合创始人叶昱升就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完成第一代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平台研发搭建。因此,他们一开始就将目光集中在了「运动传感器」这个智能硬件领域的一个细分领域,虽然之前做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失败了,但当重头再来时,他们还是选择了相似的项目。而目前的成果也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同样的,随着视频转播/直播技术的成熟,在体育产业中也出现了像智慧运动场这样的新产品,它能大幅降低用户记录自己运动场景的成本,通过基本的设备,用户也能体验到专业的转播体验。


「你只要有你的技术壁垒,长远来看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针对这些以技术或商业模式立身的创新企业,谢立治对记者这样说道。这当然也不难理解,有了壁垒,就意味着其他人在模仿或追赶你的路上是有困难的,只要你不断向前跑,就很难被追上。


「现在这些所谓的垂直领域非常细分的这些创业公司,把自己在特定领域的壁垒和基础能够打好,这些是决定它长期能够走多远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谢立治也认为像VR、大数据和智能硬件这样的前沿技术都会给体育产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就以大数据为例,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体育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他对极客公园表示:「在大数据领域,我们相信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公司会出来。一旦有巨头跑出来,它是通吃的,它会变成所有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些应用类公司的一个大的底层基础。」


当体育成为生活方式,创业与资本的热潮自然而至


毫无疑问,资本天然就有追逐热潮的习惯,体育行业的资本自然也不例外。而对于现在都市中的青年们来说,运动健身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只是他们锻炼身体了,而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一种时尚、一种能够晒在朋友圈中的生活状态。


拿最大众的跑步举例,就像各地纷纷出现的「xx马拉松」一样,有关跑步的 App也是层出不穷。从计步类型的「咕咚」,到跑步社交的「悦跑圈」,在应用商店中搜索「跑步」两个字,你能发现比你想象中多得多的选择。而「跑嗨乐」正是其中之一。


与「青橙科技」的黄而慧相似,「跑嗨乐」的创始人游涛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好了要做这件事,他最开始也只是在自己跑步的时候感觉有些无聊,于是很自然地想通过听音乐的方式让自己坚持下来,但它发现当时现有的产品都无法让他满意,于是他就动了自己做这件事的心思。


「其实我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想法,就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我一样便捷的创建这么一个歌单单元,这个单元就是这一小时能够陪伴我的一个东西,所以我希望它能够做得比较好。」


很多人会觉得做「跑步音乐」这个事有点太垂直了,会不会规模太小了一点?如果放在几年前,也许答案会不一样;但当运动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 2016 年,类似「跑步音乐」这类的细分领域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大的市场。


如果我们晚上到跑步人群比较集中的区域,你会发现很多人跑步时都带着耳机,在游涛看来,这些人都是他的用户群体。虽然领域很细分,但用户量却足够大。



「30年前,晚上10点钟的时候,你在马路上逛是没有人的,现在任何一个小区周边都有人在跑步或者是快走」,谢立治如此说道,他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产业已经算「到了风口上了」,因为时间点到了这个阶段了,当全民运动健身的这股热潮起来了,创业和资本的力量自然而然就来了。


「当人均收入到了1万美元以上,大家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跟原来会完全不一样了,它会有一个爆发的点,到了这个点的时候,大家在运动这件事情上面花的时间、花的钱,会几何式的增长。」


不过,他也认为这个产业还远远没有成型。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了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体育产业和地产领域结合的例子。「如果是我把不同小区里面人群聚集起来,做一个迷你类型的综合的体育公园,那它的商业价值会是多少?」


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但发展会比国外快很多


当然,由于去年下半年出现的「资本寒冬」,很多人在看待这两年体育产业的热潮时,都会担心这其中会不会有泡沫的存在。但谢立治不这么看,因为体育领域本身「强线下属性」、「强人与人关联」的这些特点,体育产业不会重蹈之前O2O行业所经历的泡沫化的覆辙。


相反,正是因为这两年中,在体育产业每一个的细分领域都有人非常专注地做自己比较擅长的事,这应该说是明显地改善了原来所谓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这种情况。


同时,伴随着众多创业项目而生的还有很多之前罕见的关注在体育产业的投资基金。根据《经济参考报》梳理的信息,目前国内已成立超过20只体育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规模累计超过400亿元。把时间推回去几年,这个数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相信。


不过,如果我们考虑到5万亿的这个数字,我们会发现对于中国的体育产业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钱太多,而是人太少。


就以健身行业来说,除了本就不太够的健身教练之外,专业的康复师、理疗师等职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业内人士估计,全国健身房数量约有近万家,此外还有约2万家健身工作室,而教练的数量约为20-30万人。


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太说明问题,但如果我们考虑到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到2020 年,我国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 亿」,我们就会明白供给侧究竟有多匮乏了。


「我们看健身房,好的教练很缺,但器械不缺。」因此,在谢立治看来,随着体育产业在供给侧的不断加强,「未来的用户和场地或者教练之间的互动方式都会发生改变」。


但对体育行业来说,如果看看我国其他一些行业的发展路径,那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心急,因为「用十分之一的时间就赶上欧美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正是我们这些年的写照。


谢立治告诉极客公园,「像我们投资的『懂球帝』也好、『Feel』也好,他们都是流量非常大的企业,从他们创立到短短几年时间里面已经有那么大的用户基数,日活度是以百万计的。


发达国家走这条路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而我们是借着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来发展,这个速度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市场逐渐成熟,投资机会向中期移动


让我们再看回动域资本第一期投资项目的情况表,其中既包括了像「懂球帝」这样的热门运动社区,也有「昆仑决」这样的新兴IP,当然也少不了「ZEPP」这样利用前沿技术创立的高科技公司,其中大部分都处在A轮到B轮这个范围内。这意味着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开始从初创的阶段向平稳发展的中期阶段过度。



现在已经有20万活跃用户的「跑嗨乐」在今年的目标是100万,其创始人游涛表示这「完全没问题,照现在的速度很快就能到这个数」。专注于做健身行业B端市场的「青橙科技」也已经有了向C端发展的计划。而一直致力于国际化发展的「ZEPP」也在今年开始回归国内市场,并推出了更为大众的足球项目。


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在体育产业大步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些占据了最初风口的公司已经开始站稳了脚步。对于现在才开始入场的新玩家来说,他们会遇到比两年前更大的挑战。


谢立治表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从1个亿成长为10个亿的公司不像原来有那么多了,但是从10个亿成长为100亿的公司变多了,「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得到了市场初步的验证,所以我们觉得在偏中期的投资机会甚至是后期的投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在上个月的暴风体育战略发布会上,暴风集团CEO冯鑫表示,在未来的24个月内,中国互联网体育的大局将基本确定,在这24个月中,过去的体育物种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和合作,新的体育物种在最近的24个月会格局落地。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产业正在从这两年间的「遍地开花」向着更成熟、更稳定的局面前进,那些初步经过了市场考验的创业公司正在走向新的台阶,而未来的这两年可能才是决定他们是否能成为这个领域真正的大玩家的决定性阶段。


本文全文转载自极客公园,原标题:奥运会开幕之际,让我们来聊聊中国体育产业的「风口」吧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