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佩华 | 要让中网的IP增值,努力打造成百年赛事

在首届世界体育产业生态峰会上,众多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网球公开赛作为国内自主创立的超级赛事IP,经过十余年打磨,已经逐渐成长为赛事IP运营的典范。

2016-07-29 17:28 来源:禹唐体育 0 23119


禹唐体育注:

在首届世界体育产业生态峰会上,众多行业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网球公开赛作为国内自主创立的超级赛事IP,经过十余年打磨,已经逐渐成长为赛事IP运营的典范。本次峰会上,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佩华女士也向大家分享了中网这十余年发展的心路历程,以及关于如何打造一项顶级赛事IP的心得体会。会后,吴佩华女士还接受了禹唐的专访,让我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中网的成长之路。


中网的成功得益于准确的定位,与赞助商互惠互利



中国网球公开赛是由北京青年报集团打造的,2004年正式起步,在创立初期,也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培育过程。吴佩华女士表示,现在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正处在风口期,不过在中网创立之初,还没有体育产业的概念。中网的打造是出于传媒集团的战略转型以及多元化经营的定位,而从现在来看,这样的定位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


现在的中网已经迈入盈利期,正发展为我国本土打造的名牌赛事,谈到中网的成功秘诀,吴佩华女士依然归功于自身准确的定位。她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富裕程度以后,人们就开始注重生活方式的转变,体育是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口,观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坚信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而且从大环境上来看,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青年报集团一直都怀有坚定的信念,虽然初期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依然得到了多方的大力支持。”



任何一项赛事的成功都离不开赞助商的支持。中网去年首次实现了“1+3+8”的主赞助商模式,具体来说就是1家首席赞助商、3家钻石赞助商和8家白金赞助商。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吴佩华女士表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首先,赞助商要对体育赛事有足够的热情,特别是网球运动,还要有足够的实力,而且企业形象一定是健康的、没有负面影响的。从赞助商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中网的赛事平台对增强企业影响力是有帮助的。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那么中网又是如何与赞助商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呢?吴佩华女士告诉禹唐:“我们的团队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服务,让赞助商在我们的赛场有最好的体验,而且他们也会因为中网而扩大影响。只要赞助商感到满意,他们就会与我们继续合作。”


中网已经打造出品牌影响力,时刻关注青少年网球发展



众所周知,李娜的存在对于推动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退役势必会对中国的网球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从中网来看,网球的热度似乎并没有打多少折扣。谈到如何保持中网在国内的高热度,吴佩华女士表示,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李娜自然功不可没,她所造成的效应目前无人能替代。不过人才培养是几代人的事,相信中国网协会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而作为赛事方,中网也会在网球人才培养上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中网是国际赛事,女子比赛是强制参赛的,最好的球员一定会来。男子是二级赛事,我们的标准就是世界排位前十名的球员一定有6到7位参赛,这是代表国际水准的。所以,李娜的退役很遗憾,但是我们的球迷更希望看到国际顶级球员的比赛。”在这种情况下,中网的热度自然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去年没有李娜,而且还有三天的比赛在工作日,也出现了一些球员因伤退赛的情况,但是观众的热情依然不减。事实上中网已经发展成一个品牌了。”吴佩华女士告诉禹唐。


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内容部总经理高扬还补充道:“去年,我们没有顶级的中国球员参赛,但是从新媒体的数据来看甚至比2014年涨了三倍,这足以证明我们的赛事已经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不仅仅是本土球员的赛事了。”


立志于打造国际影响力的中网,自然也要将视野扩展到国际市场。对于如何吸引国外球迷到中国看球,吴佩华女士告诉禹唐:“赛事的影响力大了,就会有球迷追随球员而来。我们也在和一些旅行社合作开展体育终端旅游。”“另外,我们也会到法网、温网这样的大满贯赛场做宣传,当然它们也会到我们这里来推广自己,事实上各大赛事都是在相互吸引各自的球迷。”



从目前来看,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开展也正处在上升期,而中网也一直关注青少年网球的发展。吴佩华女士表示:“现在很多家长都愿意掏钱让孩子打网球,很多学校也开展了网球课程,中网在这方面也加大了力度。我们开展了小小网球进校园的活动,我们将教练、体育设施带到校园里,目前已经发展了几十所学校,他们都将网球纳入到了体育课程当中。”


“今年,我们要开展中网青少年巡回赛。根据国际上的经验,不光要学,一定要多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学习,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我们中国目前没有这样的赛制,所以我们想率先发动起来。”“我们所做的这些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孩子有更多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体育课上有更多的选择;第二就是当网球运动渗入到社会每个细胞的时候,一定还会出现下一个像李娜一样的明星。”吴佩华女士这样说。


新媒体为球迷带来更好的第二现场体验



去年,中网与爱奇艺达成了基于赛事直播和推广的深度战略合作,事实上在2013年,双方就已经开始了在新媒体版权方面的合作。对此,高扬告诉禹唐:“去年以前,爱奇艺一直是我们的合作媒体,并不是版权合作方,去年,爱奇艺成为我们的新媒体独家合作伙伴,作为我们最主要的版权和播出平台。从去年的新媒体点击数据可以看出,去年爱奇艺一家的数据就超过了前年三家总和的三倍,这个数据是现在所有境内和境外网球赛事难以匹敌的。”


高扬还表示:“我们非常坚信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或者其他新技术和爱奇艺以及未来可能的其他新媒体合作伙伴,给我们的球迷和网球爱好者以更新、更好、更全面的第二现场及第三现场的体验。”高扬还指出,场馆的承接能力是有限的,中网的中央球场只能容纳1.5万人,而互联网让更多的人群可以随时感受到现场的气氛,这个人数可能是1.5万人的成千上万倍。如果我们能给这些用户更好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观赛习惯,这些都是中网未来的巨大财富。


吴佩华女士也对新媒体在赛事推广中所起的作用予以肯定。她认为:“新媒体的发展给IP增值带来了无限的机遇。过去除了赛场以外就是电视转播,现在扩大到线上和线下,这样机会就会越来越多。而且新媒体的人群是精准划分的,甚至每个球员都可能有小的粉丝团,这些粉丝团的能量是巨大的。”


用包容开放的方式打造人才团队



一项赛事的成功必然离不开一支成熟运营团队的支持。中网在这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也逐渐打造出一支专业的服务保障团队。不过谈到在人才问题上困扰,吴佩华女士告诉禹唐:“我们很缺人才,顶级赛事需要一些专业人才,而且需要极其精细的专业化。比如对球员的服务,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服务员,而是围绕整个赛事为球员所做的整体的、量身定做的专业服务。还有像赛事,我们需要经纪人,在赞助商方面我们需要有非常好的商务人员,还有新媒体方面我们需要非常懂新媒体技术的专业人员。”


高扬还补充道:“我们未来要做一个科技引导的赛事,所以我们不仅仅缺运营团队的专业人才、球员服务专业人才和赞助团队的专业人才,从今年开始我们提出了智能化场馆,我们通过智能化场馆的服务给球员、来现场的球迷以及现场之外的关注中网的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这方面我们需要更专业的团队和人才,我们不仅是缺少体育管理的人才。”


面对这样的问题,吴佩华女士表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将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现在的中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绝对不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我们也会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其实体育赛事的人才是国际化的,现在国际体育赛事的人才趋势是个体独立,很多人都服务于各个赛事。人才团队的打造一定要用包容开放的方式,因为一个国际化的赛事不是仅依靠本土人才就能解决的。当然我们也会努力培养本土人才,让我们的人才更有国际视野和经验。”吴佩华女士告诉禹唐。


另外,中网还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平台,很多员工都是从志愿者开始做起,几年内就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人才的了。有些人在离开中网以后,到新的位置依然可以独当一面。就像吴佩华女士所说的,“我们不仅吸引人才,还输出人才。”也许这就是中网作为一项国内顶级赛事IP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吧。


结语



中网作为一个国际化的赛事IP,资金、技术、人才、运营理念等诸多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正处在体育产业的风口下,资本热、IP热是大势所趋。对于一个成功的赛事IP而言,创造品牌只是第一步,如何让IP增值才是保证其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正如吴佩华女士所言,成功的赛事管理就如同企业管理一样,第一,做对的事情;第二,把事情做对。相信中网一定可以在成为百年赛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声明:本文为禹唐体育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来自网络,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