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想“赢”欧洲足球?警惕外行干预和烧钱怪圈

在联合睿康为主的中国财团收购英国老牌足球俱乐部阿斯顿维拉不久,由中国富豪郭广昌控制的复星集团近日完成另一家英国足球俱乐部——狼队的收购。

2016-08-02 11: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陈植 0 67166


禹唐体育注:

在联合睿康为主的中国财团收购英国老牌足球俱乐部阿斯顿维拉不久,由中国富豪郭广昌控制的复星集团近日完成另一家英国足球俱乐部——狼队的收购。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中国财团均有意在英国足球产业大展抱负——通过投入巨资吸引优秀知名运动员,帮助阿斯顿维拉与狼队尽早重返英超足球联赛队列。


“英超足球联赛的赚钱效应,让中国资本正趋之若鹜。” 一位从事体育产业资本运作的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德勤英国近日发布的《2016年度足球财务报告》显示,从盈利能力看,英超在欧洲五大足球联赛无人能及——2014/2015赛季英超联赛总盈利额再度超过5亿英镑,20家足球俱乐部里,17家经营业绩创下历史新高。


在他看来,若中国财团收购的英国足球俱乐部能短期重返英超联赛,联合睿康与复星集团势必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中国资本的如意算盘能否成功,却是未知数。


“以史为鉴,英国足球产业曾迎来两波境外资本力量,一是美国资本,二是石油资本,目前而言,除了少数成功案例,这些资本在英超足球俱乐部的豪赌是否成功,依然还没有定论。”一家协助中国资本收购欧洲足球俱乐部的咨询机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


该负责人认为,美国资本与石油资本的进入,已经改变了英国足球产业原有的资本运作获利模式——投入巨资吸引知名球员提升联赛成绩,以此撬动更大的商业合作利益,将英国足球联赛变成全球最烧钱的体育运动之一。“但是,若没有给俱乐部带来很好的成绩,就会让自己陷入巨额亏损的境地。”而中国资本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尽早摆脱烧钱的怪圈,建立精打细算式的资本运作体系,真正实现小投入与大产出。


前车之鉴:精打细算易成 大笔烧钱易败


从过往来看,境外资本投资英国足球,有赚有赔。据不完全统计,继美国格雷泽家族收购英超曼联后,目前至少有6家英超足球俱乐部被美国资本投资,比如阿森纳、利物浦、桑德兰、伯恩茅斯、水晶宫等。


作为双赢的案例代表,2005年,美国格雷泽家族斥资7.9亿英镑收购曼联,但自有资金最多只有2.7亿英镑,收购款里的逾3亿英镑则是从摩根银行贷款,剩余约2亿英镑收购资金也是来自三家对冲基金的高息借款。完成收购后,曼联俱乐部一下子背负了约7亿英镑的债务。


正在不少球迷为曼联巨额债务而炮轰这笔收购时,格雷泽家族开始为曼联俱乐部注入全新的商业合作模式。2006年,格雷泽家族不顾俱乐部职员反对,提前终止欧洲电信公司沃达丰的球衣赞助合同,转而将球衣胸前广告以4年5650万英镑高价卖给美国AIG保险;4年合同期结束后,他又将球衣胸前广告以4年8000万英镑卖给AON保险;这两笔赞助费均打破当时纪录。近期,曼联俱乐部又与美国运动品牌Nike签订了一份3.03亿英镑的球衣赞助合同。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反映出格雷泽家族的敏锐商业嗅觉,当时美国很多企业准备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版图,而英超足球顶着“欧洲第一足球联赛”的光环,让美国企业品牌看到通过足球这个载体,快速实现全球化布局的捷径。


而且,格雷泽家族并没有将巨额赞助收入悉数用于偿还杠杆收购的贷款本息,而是拿出相当多的资金用于引入优秀足球运动员维持良好的联赛成绩。在格雷泽家族入主后,曼联俱乐部依然保持其在英超足球联赛的霸主地位,获得10多个赛事冠军,这也保证了曼联俱乐部的商业赞助费、电视转播版权费与门票收入年年保持快速增长,财务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有机构估算,在格雷泽家族入主曼联的十年期间,曼联市值从2005年的7.9亿镑增长到2014年的16.5亿镑;债务从2010年最高值7.779亿镑降至3.805亿镑,远远低于2005年杠杆收购时期的5.5亿镑。这意味着格雷泽家族当初的2.7亿英镑投入,已经获得约7倍的回报。


但失败案例也很突出。2007年,美国富豪希克斯和吉莱特与另一家英超知名足球俱乐部利物浦达成协议,出资2.189亿镑购买俱乐部所有股份并偿清4480万镑债务,并承诺拿出2.15亿镑修建新球场。然而,在希克斯、吉莱特完成收购后,斯坦利公园球场至今没有修建,利物浦俱乐部每年还得承受约3600万镑的银行利息支出,以至于市场一度传闻希克斯与吉莱特有意“认赔出局”。


在前述投行人士看来,这些美国资本之所以折戟沉沙,是采取大投入大产出的烧钱模式——通过斥巨资引入知名足球运动员,意图短期大幅提升俱乐部联赛成绩,进而扩大商业合作版图获得巨额收益。然而,英超足球强队众多且竞争激烈,有时再多的资本投入,也未必能换来好成绩。


须防范“外行”干预及流动性风险


“相比而言,这也是格雷泽家族比较精明的地方,他们不但擅于资本运作与商业开发,也了解足球运作的规则——将球员转会、比赛战术培训等工作充分授权给俱乐部原有管理层与教练组完成,这样保障了曼联俱乐部能持续保持较好的联赛成绩。”该投行人士表示,英国足球产业运作有自己一整套规则,境外资本过多干涉俱乐部管理事务与球员转会,反而容易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鉴于此前美国资本与石油资本折戟英超足球俱乐部,中国资本此次进军英国足球显得相当谨慎。


“中国资本之所以纷纷选择收购英冠足球俱乐部(比英超联赛低一级),主要原因就是让自己避免陷入烧钱的怪圈。”一位曾协助中国资本竞购英国足球俱乐部的体育产业公司业务主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说。毕竟,英超足球联赛的丰厚赚钱效应,导致英超俱乐部的售价相当昂贵,这往往是某些中国资本不能承担的。


更重要的是,当前英超足球俱乐部强队太多,即使中国财团投入大笔资金吸引知名足球运动员,未必能换来理想的联赛排名,换来足够多的眼球效应与商业合作机会。考虑到多数英超足球俱乐部经营团队不愿割舍实际经营管理权限(仅仅希望中国资本作为财务投资者),一旦股东巨额投入换不来理想成绩与投资回报收益,很可能导致中方股东与管理层矛盾加剧,令俱乐部成绩更差而无人问津。


在这位业务主管看来,目前中国资本想要在英国足球产业获得收益,比较可取的资本运作方式有大致三种,一是吸引中国球员去英国足球踢球,只要他踢出身价就高价卖出,为俱乐部与股东方带来丰厚的转会收益;二是围绕中国球员赴英踢球进行商业开发,通过球员衍生的国人关注度,寻找更多中国企业的赞助与商业开发机会;三是运作英国足球俱乐部到中国进行比赛,开发多元化的商业运营机会。


“不过,前期的一定额度投入是需要的,只有引入优秀球员提升俱乐部成绩,才是投资方获得商业开发收益的基石。”他提醒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在收购狼队俱乐部后,复星集团承诺未来两年向俱乐部投入2000万-3000万英镑,用于购买优秀足球运动员提高成绩。


一位复星集团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在收购狼队后,复星集团正在思考如何将英国足球产业纳入其全球旅游的业务版图,创造更大的整合收益。在他看来,一旦英国足球产业被复星纳入全球旅游业务版图,依托英超足球在中国人群的广泛受欢迎度,复星可以衍生出更多国人赴英旅游的商机。


美国国际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莫恒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则提醒说,中国资本海外收购,必须注意自身收购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上世纪80年代日本资本收购美国房产之所以铩羽而归,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忽视了流动性风险,包括汇率、利率波动都会带来很大的流动性风险。”他分析说,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了80%,令日元购买力增强,大量日本资金投入投资美国房产;然而,随着1990年初日本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使得贷款利息上升且日元兑美元贬值,迫使他们最终只能低价甩卖美国房产认赔出局。


“当前中国资本参与海外投资并购所面临的利率、汇率环境,与当年日本资本出海投资有不少相似之处。这是中国资本必须警惕的。”莫恒勇表示。


本文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中国资本想“赢”欧洲足球?警惕外行干预和烧钱怪圈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