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荒漠VS足球热潮 相同的赛事 迥异的反应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个一度因为四大职业联赛的火热而被称为“足球荒漠”的国度,却在相同的赛事中彰显出了令人惊讶的足球氛围和专业水准。

2016-08-01 15:00 来源:禹唐体育 0 90531


禹唐体育注:

对于足球迷而言,每年夏天的休赛期都是期待与煎熬并存的记忆。而在今年夏天,虽然有欧洲杯这样的洲际大赛,但赛事的整体过程却难言精彩,鲜有亮点的比赛很难让国内球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反倒是国际冠军杯——这样一个季前赛事,吸引了众多国内球迷的目光,毕竟在休赛期能有机会在家门口一睹自己主队的风采,也算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今年,国际冠军杯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我们肯定多少有所了解。在上海、北京、深圳三站赛事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就是北京站上曼联VS曼城的德比,然而该场赛事却因为场馆方、主办方、包括俱乐部方面的不利表现而最终以闹剧的形式草草收场,可谓是在大晴天里,给远道而来的球迷们泼了一盆凉水。


 

虽然主办方在事后积极弥补球迷的损失,但客观上,北京站中出现的事故仍给今年国际冠军杯中国站的比赛烙下了一个不怎么光彩的印记。与此同时,原本有希望继2003年第一代”银河战舰“中国行、2011年意大利超级杯米兰德比之后再掀高潮的商业赛事,在过程中所暴露出专业素养的不足,仍无法让我们对中国足球产业的未来抱有太高的期待。

 

而这,是发生在一个已经进入“体育产业(严格意义上是足球产业)元年”,号称全世界拥有球迷最多的国家之一的中国。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个一度因为四大职业联赛的火热而被称为“足球荒漠”的国度,却在相同的赛事中彰显出了令人惊讶的足球氛围和专业水准。


 

近日,国际冠军杯美国站皇马对阵切尔西的比赛在全球第2大球场——密歇根体育场展开争夺。在皇马以3-2的比分赢得季前热身首胜的比赛中,缺少C罗和不理想的赛前天气情况并未影响当地球迷的热情。密歇根球场涌入了惊人的105826名球迷,使得这场ICC比赛的上座率高居美国足球史第2。

 

而在美国足球史上座率排行榜中位列榜首的,恰恰也是国际冠军杯的赛事,而地点,也正是今年的密歇根体育场。2014年国际冠军杯美国站,在曼联对阵皇马的比赛中,共有109318名球迷涌入安娜堡市的密歇根球场观看比赛,这是历史上美国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场足球赛,而与其他世界顶级赛事相比,它的上座人数也丝毫不显逊色。将近11万的现场观众人数甚至超过了巴西世界杯决赛、伦敦奥运会百米决赛以及号称“美国春晚”的超级碗上座人数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密歇根球场所在的安娜堡市总人口一共只有11.3万人口,除了从各地奔赴而至的球迷外,这场比赛堪称一个全城出动的奇迹了。时任曼联主帅范加尔也十分惊讶,“实在是难以置信!以前我在德甲和荷甲执教时也经历过很多季前训练,但都难与这次比赛的影响力相提并论。”鲁尼也感到不可思议,“一场季前热身赛能够卖出如此多张票简直难以置信。”而今年来到中国并屡次遇到状况发生的曼联,想必也会怀念起当年的盛况。

 

据美国福布斯网报道,2014年曼联与皇马比赛的平均票价达到386.32美元。但在不到24小时内,所有球票都已经售罄。按照对外公布的109318人的观众来计算,主办方将获得超过4200万美元的门票收益。赛前,还有超过5.5万名球迷来到训练场,他们不惜花费47美元购买门票,只为一睹C罗、鲁尼等巨星们的风采。


 

可以说,虽然足球不是美国最主流的运动项目,但得益于其全民参与体育赛事的社会氛围、网络化对于青年的影响、拉丁裔移民的增加以及整个体育消费链条——从消费意识、消费能力到消费行为的完善,国际冠军杯这样的商业足球赛事依然能够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在热闹的同时还能兼顾收益和口碑。

 

与穆帅和瓜帅急于离开中国不同,前皇马主帅安切洛蒂曾如此评价球队的美国之旅:“这里有良好的设施和训练条件,有完善的准备工作和足够强劲的对手,我想不出不来这里的理由。”

 

Relevant Sports之所以能将一项商业热身赛做到影响力不逊于国际足联主导的世俱杯,与美国成熟的赛事运营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完善的电视转播机制、赞助体系和观众市场,具备了成功举办一项赛事的先决条件。如今国际冠军杯的电视转播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总数超过8000万人,可以说在短短几年内,以美国为大本营的国际冠军杯已经收获了阶段性的成功。


去年国际冠军杯的海报

 

英国媒体坦言,无论球队是出于热身赛本身的锻炼队伍,还是商业市场开发的目的,选择美国为目的地都更合俱乐部官员与球员的心意。而英超豪门之所以选择中国,第一目的自然就是出于商业考虑,虽然豪门中国行可以使俱乐部赚得盆满钵满,但这在另一方面也将运营压力给到了中国主办方的肩上。

 

除了我们之前在《资本热赢不来尊重,泡汤的曼市德比真的能给我们敲响警钟?》中所提及的问题外,商业赛事在中国的变现能力也始终存在着不小的疑问,而这,无疑也给有心开发商业赛市场的中国主办方们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阻碍。

 

基于目前中国的体育消费环境,如今主办方要引进商业赛事的开销不可谓不大。每支俱乐部的150至300万欧之间的出场费,每支俱乐部动辄一二百人的团队接待费,电视版权收入的缺失,媒体的配合度不够,招商的困难,场租、保安的支出,周边产品的匮乏……加上基于中国特色的大规模赠票,可以说,除了03年的皇马中国行以及11年的米兰德比,如今中国主办方在商业赛事上依然处于投入的阶段,且在短期内并未看到盈利的良好途径。


 

我们习惯性地会将中国的体育产业与美国相比,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美体育产业的差异实质上是文化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差异。而我们之所以选择将美国作为参照,只是因为在体育产业方面,美国在既有模式上是开展得最为成熟的一个国度,而与之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对于中国球迷,能在家门口看到豪门球队与自己的偶像,自然是个值得幸福的事情,而主办方愿意进行资金、人力、时间上的投入,也是值得肯定的行为。虽然目前同专业还有不少的距离,但我们也希望中国市场上的相关公司,能在不断的尝试中学到经验,深度参与到商业赛的各环节中,早日为球迷贡献真正高质量的商业赛事,也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本文为禹唐体育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来自网络,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