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过一劫,俄罗斯何以险被整体禁止参加奥运会?

由于出现了重大兴奋剂丑闻,俄罗斯或被整体禁止参加里约奥运,许多人争议这是否算是“政治迫害”。昨晚,楔子落地,国际奥委会最终还是“放生”了俄罗斯,把决定权给了各体育运动单项协会。

2016-07-25 11:55 来源:腾讯评论 文/丁阳 0 70362


禹唐体育注:

里约奥运会还有不到两周开幕,但让对奥运会早已没那么兴奋的中国民众关注起奥运来的,是一个重大负面消息:由于出现了重大兴奋剂丑闻,俄罗斯或被整体禁止参加里约奥运,许多人争议这是否算是“政治迫害”。昨晚,楔子落地,国际奥委会最终还是“放生”了俄罗斯,把决定权给了各体育运动单项协会。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次兴奋剂事件对于体育史都有深远意义。


要点速读


1在已知的兴奋剂事件中,这几乎是最恶劣的一次,因此很多人呼吁对俄罗斯实行争议很大的“集体惩罚”。


2体育运动若成了比较“谁的不被发现作弊的能力比较强”,就显然违背了人们从事体育,观赏奥运的初衷。


尽管国际奥委会措辞依然严厉,但俄罗斯代表团这次确实“逃过一劫”


对于这次俄罗斯兴奋剂事件,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曾经表示事件“是对体育诚信的一次骇人的、空前的打击”,并承诺“尽可能对涉及的任何个人或组织采取最严厉的制裁”。不过在周日的会议后,国际奥委会最终还是放了俄罗斯一马,对于俄罗斯最终获得里约资格的解释是:“鉴于时间的紧迫性,奥运会将在12天后举行,运动员的参赛过程已经在最后的准备阶段,奥委会不得不采取这样一个决定来保证俄罗斯代表团在里约的参赛资格。”这表明,国际奥委会并不打算让明确清白的俄罗斯运动员独立参会,而是允许俄罗斯代表团出现并升国旗奏国歌。


国际奥委会最终还是放了俄罗斯一马


单看决议措辞的话,国际奥委会对俄罗斯采取的措施和态度依然是非常严厉的。比如声明“所有谋求参加里约奥运的俄罗斯运动员都被一个系统性造假和人为操纵的反兴奋剂系统’污染’了”,因此决定的第一点就是“国际奥委会不接受任何俄罗斯运动员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除非该运动员能够满足以下条件。”换句话说,打算报名参加里约奥运的俄罗斯运动员被假定“有问题”,需要证明“清白”才能参加。所以,各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需要向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公布的《麦克拉伦报告》索要具体信息,对俄罗斯运动员进行严格的审核,而且以往有过兴奋剂历史的不管到没到期一律不能参加,最后还要由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理事会指定的独立专家确认,才能够进行报名。


那么这个决议对俄罗斯代表团影响到底有多大呢?俄罗斯体育部长很快表示了欢迎,并对“绝大多数俄罗斯运动员符合条件”表达了信心。一些分析也指出,考虑到单项体育协会对打击禁药并没有太多决心(因为要考虑赞助商和收视率),它们不会对俄罗斯运动员参加奥运施加太多阻力。事实上,在奥委会决议出来后没多久,国际网球联合会就表态8位俄罗斯网球选手将会有资格参加奥运会。


而反兴奋剂机构则普遍对国际奥委会的决议感到失望。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协会总干事约瑟夫·宾塞尔就批评国际奥委会未能扛住压力。而美国反兴奋剂机构负责人塔卡特则发表声明,痛斥国际奥委会的这一做法是姑息养奸,放弃领导力。塔卡特说:“国际奥委会的决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拒绝发挥领导能力的决定。这将是对那些洁白选手权益的重大打击。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将指挥棒交给各个单项协会,将肯定会引起利害冲突。”


这次风波之所以闹得这么大,还是在于俄罗斯由政府官员主导的大规模兴奋剂欺诈太过骇人


很多人或许还不太了解,这次禁药风波为何闹得这么大,以至于在奥运会开幕前要考虑取消俄罗斯这么一个世界有数的体育强国参加奥运会的资格。这主要还是因为这次兴奋剂事件太过骇人。


前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主任格里戈里·罗琴科夫


这次事件最早是两个俄罗斯运动员“反水”,在德国电视台参与制作了一部关于揭露俄罗斯田径队系统“吃药”的节目——长达60分钟的纪录片《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节目开始并未闹得多大,但去年11月时,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公布调查结果,证实俄罗斯田径界存在“有组织的”使用禁药的情况,于是国际田联宣布对俄罗斯田径队实行全面禁赛。禁赛决定出来后,俄罗斯官员强迫执掌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多年的罗琴科夫辞职,这一决定引发了连锁效应。今年5月,罗琴科夫对《纽约时报》表示,他掩盖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俄罗斯运动员使用药物提高比赛成绩一事,并称他是按照俄罗斯体育部官员的命令这么做的。随后,受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委托,加拿大律师理查德·麦克拉伦对罗琴科夫的指控进行调查,于是在7月18日出炉了这份《麦克拉伦报告》,报告中给出了证据,证明在索契奥运会期间,以及那届奥运会之前和之后,俄罗斯实行了一个由政府开展的兴奋剂计划。


需要细节才能说明这次俄罗斯由政府官员主导的大规模兴奋剂欺诈到底做到了什么程度——报告称:“罗琴科夫担任实验室主任后,为了进一步履行其职责——即通过掩盖服用兴奋剂的事实来提高俄罗斯体育竞技水平,发明了一种用类固醇制作的鸡尾酒,这种鸡尾酒可尽可能防止违禁药物被检测出来。”报告还表明,参加索契冬奥会的俄罗斯运动员的尿样通过索契实验室一堵墙上的“老鼠洞”被换成了未含违禁药物的尿样。另外,所有的阳性检测样本都要汇报给俄罗斯体育副部长纳戈尔内赫,由他来决定如何处理——标注为“安全”或者“隔离”,两者都是造假,其中还有俄罗斯安全部门人员的参与。从实验室获得的2012~2015阳性样本多达643个,涉及30个体育项目,另外罗琴科夫还销毁了1417个尿样。


索契奥运会中,用于更换检测样本的“老鼠洞”


这些细节表明,在已知的兴奋剂事件中,这几乎是最恶性的一次。并且,俄罗斯人尽管最初一直在抵赖,但证据确凿的《麦克拉伦报告》出炉后,普京宣布对涉事官员停职,表明基本已经承认这个由国家主导的兴奋剂欺诈属实。


之所以没有禁止俄罗斯代表团整体参加奥运会,是因为“集体惩罚”争议太大


那么,鉴于俄罗斯兴奋剂事件的严重性,世界反兴奋剂组织要求对俄罗斯代表团整体禁止参加奥运会,有没有道理?在反兴奋剂组织看来,这种做法是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行为,因此绝大部份在俄罗斯境内生活的运动员都有“涉药”嫌疑,而且由于是系统性的造假,可能已经无法追查出到底有多少人吃了药,因此只能进行全面处罚,否则的话对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是一种严重的不公平。


但这种“集体惩罚”涉嫌到连坐,也会被视为一种双重标准,因此毫无疑问会引来极大的争议。正如俄罗斯的奥委会主席朱可夫说:“想想看,美国的加特林有两次药检阳性被禁赛,但是他可以去里约,而伊辛巴耶娃或者舒本科夫这样一直清白的选手却要被禁赛,这是何其不公平。”


一位美国评论家也在美国报纸上为俄罗斯打抱不平,他的理由主要有3点:一是肯尼亚也有政府官员主导的大规模兴奋剂欺诈事件,但他们没有被禁止参加奥运会;二是现行体制下,某国内部的反兴奋剂机构协助某国体育当局造假,是制度使然,很难避免,不是只有俄罗斯才这样;三是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本应及早去处理,及早制止俄罗斯发生如此大规模的禁药事件,但却对很多线索视而不见或不采取行动,这时候才来针对所有俄罗斯运动员“全体禁赛”,实在不公平。


在不少人看来,针对俄罗斯的处罚不可避免地涉及政治因素,国际奥委会最后采取一种相对妥协的策略,是避免政治干预体育的明智之举。


“俄罗斯兴奋剂事件”的发生是全世界反兴奋剂斗争的重大挫折,纠结是否“政治迫害”无意义


然而,很多国内网友认为这次兴奋剂风波就是一场美国人主导的针对俄罗斯的“政治迫害”,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运动员在服药,特别是美国,为什么只针对俄罗斯?”


考虑到确实很多国家都涉及禁药,这确实是个有力的诘问。但是,如果这就是人们听到兴奋剂丑闻后的第一反应的话,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体育运动?难道体育运动的真谛就是在于比较“谁的不被发现作弊的能力比较强”吗?这显然违背了人们从事体育运动,观赏奥运会的初衷。


而且即便应用“比烂”的逻辑,美国人至少在反禁药问题上,自己做的还算不错——美国反兴奋剂机构揪出了7届环法自行车赛冠军阿姆斯特朗,把一个美国历史上数得着的体育英雄坐实为了骗子,这一点是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俄罗斯钦佩的。正如罗琴科夫指出的那样,“所有国家都有兴奋剂问题,但特别关注俄罗斯的问题依然是公平的”,对于俄罗斯这次涉及兴奋剂事件,就算不进行整体禁赛,也应该继续追责,进行严厉处罚,而不是应该纠结于“政治迫害”。


七次环法王阿姆斯特朗是美国著名的体育英雄,但把他“拿下”的正是美国自己的反兴奋剂机构


事实上,这次事件的发生,首先反映的是全世界反兴奋剂斗争的重大挫折——运行已久的现行反兴奋剂体制已经完全破产,几乎起不到作用。人们不得不忧虑,若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靠药罐子堆起来的体育运动到底还有多少价值,奥林匹克的宗旨还要被玷污到什么程度?


结语


俄罗斯“逃过一劫”有其理由,但这次风波反映出的兴奋剂欺诈极其触目惊心,国际反兴奋剂体系已经到了必须彻底革新的时候了。 


声明:本文转自腾讯评论,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文标题:逃过一劫,俄罗斯何以险被整体禁止参加奥运会?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