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涉足创投界,他们的转型成功了吗?

奥运明星本身也是一个IP,在资本市场更容易引起投资人的兴趣,很多人正是基于自身在球场内外积累的个人影响力,在商场上迅速创立自己的“金字招牌”。

2016-06-12 11:10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文/张弘一 0 107239

禹唐体育注:

6月9日,乒乓球前奥运冠军邓亚萍宣布辞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职务,联手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CEO王胜江,下海创业。


邓亚萍曾经连续获得过18次世界冠军、连续8年世界排名第一、两届奥运会4枚金牌,这位习惯赢球的乒乓球选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眼中的英雄式人物。她的人生也因为一直在保持进攻、一直在赢球而夺目。然而,并不是每一次进攻都能够赢球。退役后,在商场上的一次失利,成为她“人生最惨败的一次输球”。


事件缘起于2010年,邓亚萍受命掌舵一家叫做即刻搜索网站的关闭,随后,有传言称邓亚萍在3年内亏掉了20亿元。相关数据也显示,这家叫做即刻搜索的企业,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中的占用率仅有千分之一,可以说是基本无人问津。


如今在商场上再次“进攻”,难免有人重提旧事,引发质疑。而此次与之合作的俞敏洪则表示了对邓亚萍再次出发的信心:“邓亚萍是全球顶尖的运动员,曾经在剑桥大学这样世界顶尖院校深入研究体育产业经济,也有过商业经验,在体育行业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很高的声望,我们相信亚萍一定会在创新创业中有大作为。”


事实上,邓亚萍的经历,也仅仅只是体育明星转型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体育明星跨界或转型到生意人的运动员并不在少数。


转型不易


放眼国外,玩转个人品牌的有卖鞋的乔丹、卖糖的莎拉波娃、卖内裤的贝克汉姆、卖服装的C罗……渐渐意识到个人品牌价值的体育明星们凭借自己在赛场内外的资源和影响力,开始摆脱“为人打工”的角色,自己当起老板,在商场上做得风生水起。C罗曾说:“我喜欢代言合同,但我自己的项目是关于一些我抱有热情的东西,我希望使他们发展壮大。推出100%我自己的东西对我很重要。”


国内除了近来再次启航的邓亚萍,大家首先会想起缔造同名体育品牌的李宁、退役后频频进入不同行业投资的姚明、推出个人内衣品牌的“超级丹”、创办型动体育的陈一冰、投身网球家的郑洁、从体操王子变身投资达人的李小鹏……近几年,体育明星投身创业的人数也在激增。


和很多行业相比,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相对较短,加之随着奥运冠军人数的增多,体制内部因素的制约,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往往会考虑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赚钱,以便为未来赢得一份保障。但是,对于体育明星转战商场这种角色的转型,也并非那么容易。


很多运动员的转型,尤其是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员,虽然退役了,但其实并没有离开他们熟悉的领域。而且,奥运明星本身也是一个IP,在资本市场更容易引起投资人的兴趣,很多人正是基于自身在球场内外积累的个人影响力,在商场上迅速创立自己的“金字招牌”。


比如李宁,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运动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体育运动品牌,NBA很多球星都与其进行了合作。在奥运会的利好以及国人对运动的热情支撑下,李宁做得也是风生水起。


然而,有报道称,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高增长轨道之后,李宁公司也开始走下坡路。相关数据显示,仅2014年上半年,李宁公司花了6个月的时间关掉了244间店铺,取消了3个经销商,但下跌势头并没有被控制住。李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主要在于我们没有把握好,没有能够真正把资源集中在中国市场,没有更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无独有偶, 同样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姚明,在商场上的表现也比其在运动场上逊色得多。退役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姚明投资的领域涉及餐饮、房产、音乐、股票、篮球俱乐部、电影、购物网站等行业。然而,广泛的投资并没有给姚明带来广泛的收益。据证券日报报道,姚明在2005年豪掷300万美元投资的巨鲸音乐网在2012年被迫关闭,这成为了他商业生涯中尴尬的一景。此外,姚明账簿上最大的黑洞是他曾经的母队:上海东方大鲨鱼俱乐部。对自己母队的感情性投资导致的亏损,也成为姚明投资史上不可言说的痛。


不过,姚明似乎并没有被几次失败的投资经历困扰,此后,他又开始进军自己并不熟悉的金融业,但付出能否获得同等的商业回报,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从体育明星切换到生意人、从打工仔到老板,李宁曾经说过,“尽管商场上活跃着一批从赛场走来的体育明星,但事实上,体育明星办实业十有八九都以失败告终。毕竟商场不同于竞技场,搞体育可以并不表示你经商就可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李宁的感慨,一方面道出了体育明星转型现实处境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激发体育明星对于转型路径的理性思考。


如何转型


像一直坚守“我的人生不在赢球,而在于保持进攻”的邓亚萍一样,大多数体育明星因其自身所带的“运动员基因”——“保持向上”而不断迎来人生的尝试和突破。正如邓亚萍所说,“不管是世界冠军和体育明星,还是更多没有取得更好成绩的运动员,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包括坚韧毅力、强大心理、灵巧头脑、决断能力、竞争理念、纪律观念、团队意识等”。但是,毕竟商场并不如赛场,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体育明星到商场上是否玩得转的确很难说。


在转型经商这件事上,越来越多的体坛巨匠投身到互联网创业大军中去。很快,我们听到很多体育明星完成天使轮融资的消息。比如去年11月,退役之后创办型动体育的陈一冰获得千万融资,旗下首款健身O2O产品型动APP上线。包括今年3月份刚完成A轮融资的懒熊体育,据悉,该项目聚集了众多投资人与创业者,其中不乏姚明、刘翔、李娜、邹市明等国际一线体育明星,黎瑞刚、范楠、邢傲伟等一线体育投资人,丁世忠、丁水波等一线体育大佬。


体育明星创业,从最初的天使论到A轮融资,就如同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绝不亚于奥运亚军到冠军的距离。首轮融资,体育冠军本身所自带的奥运光环以及创业的团队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不可否认,这也是很多投资人所看重的因素之一。然而,过了天使论之后呢?所有的模式运作,都需要一个更加成熟的商业逻辑以及背后更为客观的用户数据带来的持续增长。因此,找到体育明星光环褪去之后的持续生机,无论是对于体育明星本身还是投资人来说,都是极为关键的。


另外,同样是创业,同样做一样的项目,有人赚钱有人赔钱。比如同样做内衣品牌,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退役的熊倪致力于运动内衣品牌,不到两年时间,满盘皆输,专卖店关门、工厂倒闭。相反,活跃于昔日中国体坛的林丹、李玮峰等人却在赚钱。据报道,2005年1月,李玮峰的专卖店开业,短短第二个月就有了第二家分店。此后,他的服饰品牌还成为了某足球队的赞助商之一。一直保持进攻姿势的体育明星,自己可以当老板做品牌,但也许并没有赛场上赢球那么简单。


邓亚萍在谈及此次辞职创业时谈到退役运动员转型存在问题,“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群体,过往的运动员培养机制很难兼顾训练和读书,成长环境也相对单纯,退役运动员在转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从小就有商业课程训练、极富商业头脑的欧美运动员相比,中国的退役远动员在商业的道路上走得确实艰难一些。究其原因,有他们自身的特质,也和体制有关。本身缺乏商业熏陶的运动员在转型的道路上也只能在继续保持进攻的前提下不断摸索出路。


本文转载自中国企业家网,原标题:邓亚萍辞职下海了!姚明、林丹们转型成功了吗?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