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来的“管办分离”

姚明牵头,CBA20家俱乐部当中的18家投资人一起参与,正式组建了中职篮公司。而就在中职篮成立的一天之后,篮协管办分离的提案获得批准。篮协也很快召开了媒体通气会,宣布将成立CBA联赛公司。

2016-03-23 08:35 来源:体育画报 文/陈月泽 0 80932


禹唐体育注:

姚明牵头,CBA20家俱乐部当中的18家投资人一起参与,正式组建了中职篮公司。而就在中职篮成立的一天之后,篮协管办分离的提案获得批准。篮协也很快召开了媒体通气会,宣布将成立CBA联赛公司。


“中职篮”是个什么公司?从姚明牵头创立公司的目标来看,这就是最初中国篮协“管办分离”方案当中那个“联赛公司”,承担着CBA的商务开发和竞赛管理两项功能。最为理想的状态是:公司应当由20家俱乐部共同投资,共同运营,最终把CBA变成像NBA那样完全由投资人自我管理的全市场化联盟。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每家俱乐部平摊,各出资250万;投资人组成董事会,聘请一位职业经纪人当CEO负责运营。

 

巧合的是中职篮公司在1月16日刚刚宣布成立,1月17日体育总局却突然批准了“管办分离”的提案,并宣布即将成立联赛公司,而在理论上,这二者本应该是同一家公司。

 

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两家公司却仍有着很大的区别。“联赛公司”会有篮协参股,并可能占大股,它的权力是篮协授予,是一个国有的公司;“中职篮”由民间自发成立,没有篮协参股,是一个混合制的股份公司,它的权力需要自己去争取。因此,如果同时有这两个公司,在地位上有高低之分。

 

中职篮公司的成立,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有点像自下而上的一种“倒逼”,而CBA联赛公司,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不过两个公司虽然组织构成极为相似,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能够让投资人自己掌握联赛运营发展的权利,改变一直以来的“篮协赚钱,投资人赔本”的恶性循环,真正推进CBA职业化进程的发展。

 

中国篮协目前每年从CBA推广公司盈方拿到约4个亿,而根据统计目前CBA共有22家赞助商,全年赞助金额在7亿左右,抛出运营成本,盈方每年在CBA项目上有2亿左右的盈利。篮协将每年从盈方获得的4亿中,拿出2.3亿分给18家俱乐部(新加入的俱乐部不参与分红),每个俱乐部可以分到1300万。

 

CBA20家俱乐部平均每队每年投入4000万,收入主要包括篮协分红1300万,冠名等相关权益1000万,票务300万,平均每支俱乐部每年亏损1500万。当然,每家俱乐部情况不同,在这里只说平均值。可以确定的是,CBA目前20家俱乐部,没有一家是盈利的。在16日的中职篮公司的会议上,一位CBA球队的老板就曾经感叹说:“其实搞这个公司,无非就是想少亏一点……”

 

在篮协成立联赛公司的方案中,根据计划,这是一家由篮协牵头,篮协持股30%,CBA俱乐部占股70%(具体股权分配还未确定)的国有公司。“CBA联赛公司”将拥有CBA联赛的商务权和赛事推广权,而赛事的管理权则依旧掌握在篮协的手中。

 

在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篮协竞赛部主任张雄表示,CBA联赛公司的建立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篮协会尽快推进此项工作的进行。而对于姚明和他牵头的中职篮公司,张雄也代表篮协表达了肯定的态度,同时他认为二者之间并没有实际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性质的单位,但未来可以争取更多合作的机会。

 

对于CBA来说,美国的NBA联赛无疑是最好的发展模板,但想要在朝夕之间变成NBA,是断然无法实现的事情。就如同时代的进步,总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方式也各不相同,有暴力夺权,也有和平演变。


CBA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职业化的方向也早已被证明是必然的选择,而姚明用有些类似梁山好汉“聚义”的方式,客观上加速了管办分离的进程,也让人们期待已久的联赛公司,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提前了。

 

不过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联赛公司如何与中职篮公司共存、两个公司内部如何平衡协调20家俱乐部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个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共同体是否会有破裂的隐患、篮协又何时能将最为重要的赛事管理权下放给联赛公司?这些都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这只是一小步,却又是一大步。

 

本文转载自体育画报,文章原标题:逼出来的“管办分离”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