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助推体育产业,社媒让体育成为了一件很赞的事儿
衡量体育的魅力,不只有可以量化的“点赞”和“粉丝”。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体育,正越来越亲民、接地气。更重要的是,体育也成为一桩可观的生意、一项火热的产业。
体育与社交媒体已经越来越密不可分。一方面,社交媒体让赛事、体育明星更接地气儿、与球迷的距离更近;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让着眼于“粉丝经济”的体育营销在新媒体平台找到了富矿。
在社交媒体中,体育正在成为一件很赞的事儿。
衡量体育的魅力,不只有可以量化的“点赞”和“粉丝”。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体育,正越来越亲民、接地气。更重要的是,体育也成为一桩可观的生意、一项火热的产业。
拥抱社交媒体,体育的风采和内涵愈发丰富起来。
跑步族:运动成为生活方式
今天,哪位跑步达人占领了你的封面?在微信运动中,每个人的运动量以步数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恒心的跑者往往可以凭借惊人的数字登顶,享受“霸屏”福利。
随着手环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跑步的科技含量水涨船高。在微博、微信上,晒步数、晒路线是不少年轻人的家常便饭。甚至有小伙子跑出“520”的路线,向心爱的女孩表白。每天按时“打卡”,既是激励坚持的动力,也满足了互联网时代自我展示和炫耀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中国国内共举办了110多场马拉松赛事,报名参与人数超过128万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马拉松鸣枪开跑。半马(半程马拉松)、全马(全程马拉松)、配速(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等专业词汇,如今已是社交媒体的热词。在运动场、公园、小区甚至城市的街道中,更多的人奔跑在路上,并享受运动的快乐。
在中国,跑步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中,社交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除了“晒”的激励,还有“约”的便利。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约跑族”和“约跑”应用,把有相同爱好的人们聚集到了一起,与此同时,还带动了约球、约健身等形形色色的“体育小组织”的建立。
无社交、不运动,存在于社交媒体的体育热正是中国民间体育生机勃勃的象征,为人们参与和组织体育运动提供了便利。
亿时代:明星赛事触手可及
“我要 退休 了,我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再见!”今年4月,刘翔在个人微博上宣布退役。短时间内,数十万条留言把不舍和祝福送给了这位中国飞人。
无独有偶,去年9月,李娜同样在其个人微博发表退役信。而在退役后,李娜的重要活动和新闻都会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对外发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娜直言,社交媒体能够展现更多场下的东西,让球迷更了解这个人,而不仅仅把他/她看作一个运动员。
如今,体育明星已须臾离不开社交媒体这一平台。去年,西甲豪门巴塞罗那成为第一支在社交媒体上粉丝过亿的俱乐部,而在新浪微博,巴萨也已拥有500万中国拥趸;葡萄牙球星C罗也成为首个粉丝过亿的体育明星,他的许多商业推广都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完成——体育+社交媒体的“亿”时代帷幕拉开了。
不单是体育明星,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也渗透进体育赛事当中,改变了体育赛事的呈现和报道模式。从美职篮、中超、温网等职业赛事,到世界杯、奥运会等大型运动会,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无所不在。今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博尔特与摄影师的平衡车“追尾”一幕,迅速“引爆”了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此后,两人“一笑泯恩仇”的一幕也被传为佳话,定格为世锦赛上的珍贵场景。
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关注的体育运动,而我们对于体育的思考和评价,也源于社交媒体上点点滴滴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思考和评价,往往会汇聚成强大的行动力,对运动本身产生推动力量。这也是为何明星和赛事如此看重社交媒体的原因。
生意经:粉丝助推体育产业
关注体育明星的微博不难发现,品牌宣传内容往往占据了半壁江山。社交媒体让普通人与体育更亲近,也让体育这门生意找到了大平台。
品牌推广、营销互动,着眼于“粉丝经济”的体育营销在新媒体平台找到了富矿。借助社交媒体来吸引粉丝,体育权益方可以为受众开通新的交流渠道,也为赞助商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同时,参与赞助和社交媒体营销的企业,也能提高其品牌亲和力和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参与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日前,腾讯发布里约奥运战略计划,提出通过旗下的全媒体平台以及微信运动组成的社交矩阵,及时全面传递奥运信息,聚合奥运民众参与度。而自去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全球“攻城略地”,包揽从篮球、足球到高尔夫球、F1赛程等各类体育赛事的独家权益,成为体育产业的新推进器。
体育产业背后的推动力,不单是风头正劲的社交媒体,更是中国经济和体育发展的宏观战略。体育层面,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以及足球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宏观方面,“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体育产业多点开花开辟了路径。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原标题:体育拥抱社交媒体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