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天价版权受追捧 但靠投资却难打持久战

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开始,各路“热钱”追捧体育产业的势头从未减缓。近期的版权“天价”、收购海外体育资产的大手笔,更将这场资本竞争推向白热化。

2015-11-18 08:35 来源:人民网 文/ 郑轶 李硕 0 115782

 

禹唐体育注:

从一年前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开始,各路“热钱”追捧体育产业的势头从未减缓。近期的版权“天价”、收购海外体育资产的大手笔,更将这场资本竞争推向白热化。

 

“2025年各省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之和近7万亿元,已经突破文件提出的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10月中旬召开的全国体育产业会议上透露的数字。体育产业无疑是一个巨大“金矿”,投资者们正以“跑马圈地”的姿态抢占制高点。但在资本狂欢的背后,若想真正把体育产业的“大饼”吃到嘴里,并没有那么容易。

 

各方资本抢占市场

 

11月2日,广州星辉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注资4.5亿元,控股西甲联赛西班牙人足球俱乐部。这样的价码,在如今的体育市场已经算不上“重磅”。

 

“各路资本涌入体育产业,源自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需求,当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受限,资本必然转向新的增长点。从国际上看,体育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要强于其他产业。”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说。



最直接的刺激来自政策松绑。阿里体育首席执行官张大钟从事体育产业近20年,他认为“如今的大环境处于历史最好阶段”。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占40%股份的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这支“亚洲足球第一股”开启了中国足球股市资本运营的大幕。


而其他资本巨头的动作更早,腾讯砸下5亿美元获得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5年的国内网络独家直播权、万达牵头以10.5亿欧元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等大手笔,可谓对体育产业投下重注。


如果说此前体育产业经历了从垄断型国企率先进入资本市场,到体育用品制造业“淘金”的嬗变,而今这波爆发,正赶上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和“互联网+”进程。正如乐视体育首席执行官雷振剑所言:“中国体育产业的原始积累很薄弱,但在高科技和互联网的改造下将站上高位,中国的资本需要站在这个产业的最前端。”


“先下手为强”,成为各方资本抢占市场、划分地盘的法则。拥有丰富渠道和资金的资本巨头,往往将体育产业投资纳入其战略布局,实现自身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设立体育产业基金切入体育产业,比如虎扑体育和贵人鸟成立的20亿元规模的“动域资本”。而资金量较小的创业者,更在意原有市场和产品的精耕细作,以期“分一杯羹”。


“任何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都必然经历一个投资热的阶段,大量投资会带来人才、资源的聚集,扩大整个产业的格局,产业结构也趋向完整。”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总裁张庆说。


缺盈利模式成痛点


在投身青少年高尔夫培训项目之前,何彬毓是一个对体育产业很有信心的投资人。然而当他坐上高孚体育总经理的位子后,设想好的商业模式却在运行中遭遇五花八门的“梗阻”。当初“找寻体育市场空白并直击痛点”的初衷,变成“我们缺的是资源,不是资本”的感叹。


一面是体育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张,一面却是盈利模式和能力的滞后,这成了资本进场后难解的“夹缝”。张大钟坦言,阿里巴巴集团并没有给阿里体育提出盈利的目标,挣钱也不是第一目的,“体育产业的回报率并不高,而且周期很长,我们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而近期大连万达斥资6.5亿美元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在业内看来,其目的在于高端配置和嫁接资源,而不会奢望直接套利。


“如果产业没有稳定的盈利回报,短期内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又没有一些保持稳健收益的样板企业,这股投资热还能不能持续下去?”易剑东担心“热钱”烧掉了,却产生不了长久的利益回报。


目前看,乐视体育算是国内体育产业链最长的一家,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硬件等项目几乎覆盖体育产业的上、中、下游。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刘建宏表示,希望引导用户进入他们打造的体育生态系统中。“现在很多资本局限于生产层面的布局,消费层面和交易层面还没热起来,线上和线下很难连接。”易剑东表示。


尽管从业者都明白“烧钱不是长久之计”,但在当前仍有大批被追捧的体育项目仓促上马。张庆坦言:“市场上缺乏具体成型的、有竞争力、有创新性的项目。如果只是拼概念,只是在O2O(线上到线下)平台上圈人数,一旦资金链断裂,这些缺乏创造性的企业就会成批地倒掉。”


另一个可能的风险,隐藏于版权大战之中。花80亿元拿下中超联赛5年转播版权的体奥动力的执行董事李义东认为,有资本关注的领域才会火。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赛事版权以前被低估了,高价竞逐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版权的价值,但是资本不能一窝蜂扎在这里。


跨界融合是新趋势


“中国的体育产业可以说是一个婴儿。”这几天,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这句话迅速传播。他提到一组对比:2014年美国体育产业规模达5000亿美元,且近10年都是快速扩张;而2014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收入还不到500亿美元,人均体育消费大概是美国的1/80甚至更低。


国民消费需求的升级,勾勒出体育市场的巨大空间。动吧体育首席执行官白强瞄准了青少年足球培训:“目前北京每周参加足球课外班的孩子,据我们统计不到1.2万人,但增长速度非常明显。”


在张庆看来,资金大举进入体育产业后,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竞争态势,谁能在价值创造上花足够多的心思,谁就能持续地发展下去。从商业角度看,服务实现产品化才能被复制,从而转化为有效的商业模式。


体奥动力董事长黎瑞刚强调:“中超运营能成为一个成功案例。我们的团队不是做一个简单的版权分销概念,而是做内容的提供商。未来5年我们会持续投入,建设内容的生产中心、生产基地,将版权价值细分化、最大化。”


在“天价”体育资源之外,更多有潜力的体育资源亟待开发。张大钟表示,目前国际上很多流行的运动项目在中国的产业化程度远远不够,校园和群众比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组织和连接,这些领域大有文章可做。


体育产业链呈现“跨界”融合的趋势,比如体育+旅游、体育+保险、体育+康复、体育+金融等。以台球鹰眼起家的北京瑞盖科技有限公司10月底宣布推出台球新产品“领航者—娱乐”,其负责人张艾君表示这种嫁接会让资本投入更多样化,也能挖掘更丰富的商业模式。


不过,易剑东认为资本涌入的新项目很多,未来必然经历一个淘洗的过程。“5万亿元的目标应该能完成,但仅靠投资热带动不了整个体育产业进程。”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原标题:体育天价版权受追捧 专家:靠投资难打持久战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