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民间赛事背后的经济账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从中嗅到商机,欲掘金体育产业“大蛋糕”。在高奖金、明星参与的运作模式背后,一场民间体育赛事究竟有着怎样的经济账?

2015-11-13 11:10 来源:南方日报 0 122254


禹唐体育注:

13日,2015中国·南海乒乓球公开赛拉开序幕。为期三日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4支代表队160名选手报名参赛,其中不乏国家队主力队员、奥运奖牌得主等。


“此次赛事的高奖金让其在同类比赛中颇具竞争力。”南海乒乓球协会主席陈雄飞介绍道,作为赛事亮点之一,本届比赛奖金在去年基础上增加50%达18万元,比其他同类赛事要高。


乒乓球、篮球、高尔夫、马拉松……纵观南海,民间体育赛事层出不穷。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46号文”),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从中嗅到商机,欲掘金体育产业“大蛋糕”。在高奖金、明星参与的运作模式背后,一场民间体育赛事究竟有着怎样的经济账?


奖金为全国同类比赛最高


11月13日—15日,南海的乒乓球爱好者将在家门口迎来一场视觉盛宴——2015中国·南海乒乓球团体公开赛。


“此次比赛按竞赛规程规定,所有选手可以不限区域组队参加、不限国籍、不限身份、不限年龄和不限打法。”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副局长游远荣介绍称,报名启动一个多月,有来自全国18省、市、区等24支代表队、160名选手报名参赛。其中包括乒乓球友熟知的国家队主力队员严升、奥运银牌得主高礼泽、世界排名十六强的黄廷镇等。


“今年赛制在上届的基础上做出了调整,采取斯维斯林杯混合团体赛的办法,将赛期压缩至三天,以增加赛事的观赏性、娱乐性。”游远荣透露,因时间相近,与南海同时举办的上海全国蝴蝶杯及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市长杯乒乓球比赛已相继将赛事推后,“可见南海乒乓球公开赛影响力在逐步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奖金在去年基础上增加50%达18万元,在全国同类民间组织中属最高。曾经的国家队运动员、现任某乒乓球俱乐部总教练的饶静文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半开玩笑地说道:“高奖金就不组织别人参加了,肯定自己去打嘛!”


据介绍,2014年首届南海公开赛赛事总奖金为12万元。根据主办方计划,从第二届至第五届奖金每年递增50%,后五届每年递增20%—30%;待总奖金达到100万后,年增幅保持在10%—20%的区间,奖励面扩大到32——64名。“相信3—5年后的南海公开赛,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高水平选手参加。”游远荣表示。


民间办赛“钱景”不一


类似南海乒乓球公开赛这类民间赛事,在南海层出不穷,颇有百花齐放之势。欧洲高尔夫球挑战巡回赛佛山公开赛、国际垂直马拉松……自去年国务院发布46号文后,越来越多民间团体、企业从中嗅到商机,欲掘金体育产业“大蛋糕”。


赛事数量虽逐年增加,而盈利状况似乎“各有千秋”。南海区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阳斌表示,本届乒乓球公开赛并没有盈利,只能基本保证收支平衡,“目前国内大部分民间赛事盈利状况都不理想。对于刚办两年的乒乓球公开赛而言,实现不亏损已颇为不易。”


阳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公开赛办赛成本约80万元,其中宣传费用占了很大部分。“广东卫视与佛山电视台将全程转播公开赛决赛现场,这部分花费近20万元。”除了电视转播,主办方连续15天在南海大道、桂澜大道的户外LED上进行宣传,花费近6万元。


此外,聘请专业招商团队进行赛事招商也成为赛事成本的重要一项。“南海乒乓球公开赛的招商聘请了广州一个团队,比赛招商总额的35%将作为佣金。”阳斌坦言,加上场地、人工、耗材、安保等各方面费用,赛事盈收已所剩无几。


“去年首届公开赛也是我们负责招商,这两届招商情况并没太大差别。”据招商团队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赛事招商资金约80万元。除了冠名商南海农商银行赞助50万元外,包括乒协在内还有约20家企业赞助,以佛山地区企业为主。“一般民间赛事的费用主要由企业赞助,占比约七至八成。”


在阳斌看来,民间赛事要获得赞助企业青睐,品牌影响力是关键。因此,这类赛事要想在短期内盈利并非易事。这个观点得到了招商团队相关负责人的认同:“民间办赛要实现盈利的话,必须要有连续性,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品牌影响力,才能满足赞助企业的宣传需要。”


买播出时段还是卖赛事版权?


一场市场化运作成熟的赛事究竟如何盈利?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湘认为,民营企业办一场比赛,出售电视转播权是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赛事找企业冠名,通常冠名赞助商会要求电视转播以提升企业知名度。”


对此,阳斌也持同样观点。在他看来,一场运作成熟的民间赛事,盈利主要来自四个部分:出售媒体转播版权、企业赞助、门票收入及知识产权,“出售媒体转播版权一般会占到盈利的40%。”


10月28日,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体奥动力以8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未来5年中超联赛全媒体版权。在此之前,腾讯也以连续五年、每年1亿美元拿下NBA在中国大陆的媒体版权。


一边是各大媒体竞价购买赛事转播版权,另一边是赛事主办方以高价购买媒体转播时段,同是民间办赛为何结果却大相径庭?


在谭健湘看来,一场赛事的转播权能否出售成功、售价多少等,则要取决于比赛的受众有多少,影响力有多大。


谭建湘坦言,目前国内大部分民间赛事影响力并不佳,赛事主办方为了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通常会花钱请电视台转播。


“在我看来,应该让市场来甄别、淘汰那些没有市场价值的体育赛事,引进一些好的或者着重培育一些优良的本土赛事,从而引起社会观众,这样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此外,谭建湘表示,应将赛事运行市场化,而不是简单当作免费公共文化服务。“当市民慢慢习惯自己出钱买票去看比赛,此时群众的体育消费习惯便逐渐形成了。”


对话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湘:


用市场推动民间赛事发展


13日,中国·南海乒乓球公开赛拉开帷幕。事实上,放眼南海、乃至佛山,包含乒乓球公开赛在内的各类民间体育赛事此起彼伏,引来广大民众持续关注、积极参与。


随着国务院46号文的发布,体育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取消赛事审批、加快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颁布,使得民间企业、团体办赛的热情不断高涨。


然而,赛事数量增加了,品质该如何提高?如何在满足群众观赛需求的同时,实现赛事盈利?如何培育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民间赛事?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南方日报记者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湘进行了专访。


在他看来,当下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胆地在体育领域发挥作用,接下来应注重赛事运作的规范化与市场化,并着重培育群众的体育消费习惯。


南方日报:此次,南海区乒乓球协会举办中国·南海乒乓球公开赛,并提出要打造成国内乒乓球类顶尖赛事。你怎么看?


谭建湘:自从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46号文”)了,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等,目的是希望将资源聚集、引入市场。未来或将变成,由政府举办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其他的国际性、商业性比赛允许市场进入。因此,46号文就从政策层面扫清了民间办赛的障碍。


南海若要打造一个国内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得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是地域。通常来说,大型赛事都是在大都市举行,南海作为一个区有这样的办赛决心还是值得鼓励的。其次,比赛项目的受众面是不是广,当地群众对于乒乓球的热情是否高涨?第三,在国家政策放开后,未来承办赛事的主体更多会是民营企业,现在国外也是如此的。南海民营企业发达,能否撬动这个资源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大家去研究、认证。因此,我认为民间团体、企业办赛之前,应该更理性、务实并科学的进行规划,不要盲目投资。


南方日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举办体育赛事,除了篮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马拉松、彩跑这类新兴赛事也逐渐兴起,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谭建湘: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体育产业现已纳入国家战略,46号文就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下,政府层面决定取消审批,进行改革,可以看出国家对体育的要求已经不是拿金牌了,而是要进一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拉动内需、调整结构、促进改革、惠及民生等方面,也就是说体育竞技的传统优势要转化为体育产业的效应。


如何将体育竞技的传统优势转化为体育产业效应?简单来讲,老百姓将体育看作一种保持健康的习惯,形成一种体育消费习惯,以我国的人口基数,这种习惯产生的市场得多么庞大!举例来说,有数据显示中国广场舞的市场空间已经超过20亿元了。我认为,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与当前不能提供足够体育产品的矛盾。


要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政府是鼓励民营企业大胆地在体育领域占主角。事实上,现在国内几个大型马拉松赛事都是民营企业承办的,而且做得非常成功。所以将来的一些赛事完全能让民营企业来操作,而且我相信未来几年就会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力。


南方日报:我们看到现在有许多民间赛事,然而从赛事盈利、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来考量,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赛事,为什么?


谭建湘:民营企业办一场比赛,出售电视转播权是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转播权能否出售成功、售价多少等,则要取决于比赛的受众有多少。类似世界杯这类比赛,中国的媒体也转播了,还有人买下了版权。还有NBA(美职篮),腾讯连续五年,每年花1亿美元买下中国大陆的媒体版权,如果中央电视台要转播NBA比赛,也得向腾讯买。


所以,一个比赛本身是不是优质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比赛有没有社会认可度,这项运动有没有市场吸引力。如果比赛本身就没有人看,收视率不高,又怎么会有人去买你的版权呢?


此外,中国很多比赛影响力较小,如果找企业冠名,那么冠名赞助商就会要求电视转播以提升企业知名度。那么赛事主办方为了拿到赞助,就要花钱请电视台来转包,这就形成了中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恶性循环,赛事也不是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的。


所以,应该引进一些好的或者着重培育一些优良的本土赛事,从而引起社会观众。


南方日报:除了用市场的“手”来“挑选”优秀的体育赛事,我们应该如何培育消费市场?


谭建湘:我认为要培育消费市场,首先赛事的运行要规范、要市场化,这很重要。很多体育赛事的票房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群众消费习惯没有培养起来。过去,大家观看体育赛事大多是增票或免费,体育比赛更多被当作一种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久而久之,很少有人愿意自掏腰包去买票观看赛事,即便有想看的比赛也等着别人送票。


因此,我们要慢慢破除这种观念,培养群众的消费习惯。让老百姓意识到,如果爱看这场比赛,就得自己掏钱去买票。我认为,随着国家反腐行动的不断推进,从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减少了索票、要票的现象。只有长期维持有序的、合法的市场机制,才能真正改变群众的体育消费习惯,推动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本文转载自南方日报,原标题:一场体育赛事背后的经济账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