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肖淑红 |体育产业缺人才吗?问这问题之前先问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无论是版权竞争,还是对人才的争夺,我们都必须清楚的一点是,如果你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不清楚自己业务流程,给你再优质的版权、再优秀的人才,你都不能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2015-11-01 11:00 来源:禹唐体育 0 113821


禹唐体育注:

46号文件颁布之后的这一年里,中国体育产业发生了惊人的巨变。最为明显的就是越来越白热化的体育赛事版权争夺战,但资本的涌入似乎并没有带来大规模的人才的进入,这也就引发了人们关于体育人才缺乏的探讨。但无论是版权竞争,还是对人才的争夺,我们都必须清楚的一点是,如果你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不清楚自己业务流程,给你再优质的版权、再优秀的人才,你都不能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今天,我们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体育经济与产业教研室主任肖淑红,就体育赛事版权与体育人才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在体育产业、价值工程等领域内有着近30年经验的肖淑红老师的很多观点都值得我们深思。


竞争赛事版权之前,先弄清楚它的特点


体育产业火起来也就是这一两年间的事情。在去年国务院下发46号文件之后,似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互联网公司、体育创业公司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无可厚非,这是一件利好的事情。肖淑红老师对禹唐说道,“版权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说明了体育产业的环境变好了,资本对体育市场有信心才会愿意投钱进入这个领域。”


从目前的体育产业布局来看,除万达着力并购拥有赛事资源的海外成熟公司外,更多体育公司与机构都把版权作为战略布局的主要突破口。但肖淑红老师也谈到,有的公司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有待清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版权的投入就要更加谨慎。


“企业在对版权进行大规模投资时,做好及时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注意版权的一个特点——时效性,购买方只能在一定限期内合理开发版权的商业价值。”肖淑红老师对禹唐说到,“正是因为版权的这个特点,版权购买者如何深度挖掘它的价值将变得更加迫切,而这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寻找体育人才前,先想想究竟想要怎样的人?





在肖老师看来,当一个产业刚要起步、大规模发展的时候,人们感觉到相关人才的“断层”是十分正常的一种感受。因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可以这么说,有很多的业务类型是以往中国体育市场从未涉及到的,有些无从下手是正常的。其实当我们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就体育产业市场而言,并没有太多独特之处,也没有明显的行业区分。社会也是从46号文件以后,才开始高度关注到这个产业,但对于一个仍处于起步阶段的行业来说,当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还不够高的时候,我们很难吸引到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来加入我们。


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管,他们都完全有能力来进行跨行业的转化。而行业的独特性或许突显在执行层,涉及到技术环节时才能最大地体现出来,例如产品工艺角度,马拉松的赛程赛制、以及运动训练等内容,就是属于体育产业所独有的工艺。


肖老师告诉禹唐,她觉得市面上将一些从其他领域转到体育产业中的人称作“外行人”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他们应该被叫做“行外人”。在市场规律、市场开发技术、商业运营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绝大多数行业都是可以通用的,体育产业也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在体育产业刚起步的现在,当许多从业者觉得无从下手的时候,或许只是他还没搞清楚他想要的商业模式究竟是什么,企业只有弄清自己的商业模式,依据清晰的业务流程,才能匹配出他需要的人才类型。那他就会用人。许多时候,我们需要依靠一个多学科的团队来处理具体项目,因此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正是在于资源的整合——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体育产业界的中高层需要具备的能力。


当人们有胆识进入体育产业之后,他们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把手中资源价值落地。而有了好的方法之后,人才都不是问题,没有缺人才之说,缺人才只是因为你把人才放错了。有这么一句话,蠢材就是放错地方的人才。企业有了清晰的商业模式,再有清晰的业务流程后,他们就能知道自己最迫切的需求何在,就知道需要怎样的人才,这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更有针对性,具体化后的人才也将使得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再那么紧缺。


本文系禹唐体育原创,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禹唐体育)和本文链接。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帮找
项目

禹唐体育公众账号